![]() |
吳亞波作者簡介:吳亞波,字廣毅,男,西元1986年生,陜西咸陽人,曲阜崇儒學堂創(chuàng)辦人暨堂主。2006年開始從事民間讀經(jīng)教育推廣活動,2014年出版教育文集《為什么要讀經(jīng)》。 |
如果自己感到空虛,該做點啥,想點什么?——國學教育學生版問答(十三)
作者:吳亞波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wǎng)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閏六月初六日丙辰
耶穌2017年7月28日
121、如果自己感到空虛,該做點啥,想點什么?
可以找個可靠的師友,說說話,聊聊天,也可以尋思空虛源頭,并以良知大光明消除之。
122、讀經(jīng)學堂出來后,除了去書院外,怎樣增廣自己的見聞?
就自己感興趣方面,多讀書,通過一切渠道多了解相關知識。
123、讀經(jīng)讓自己變得更加明辨事理,知道要靠自覺,但效率遠遠不及在體制,為什么?
不知此效率謂何?體制學習未必有什么自覺可言,不過是前有高分帶來的誘惑,后有低分帶來的恐嚇,左有老師,右有父母,周圍有唯分數(shù)是尚的輿論風氣導向,與千千萬萬同齡人的前赴后繼,自然能在短期內(nèi)如同吃了興奮劑一般激發(fā)潛能,當然這對身體的傷害也是巨大的,所以一旦考上大學,還有幾人愿意用功?一旦離開學校,還有幾人愿意看書?面對人生,有幾人是明明白白的?且凡此種種,與安身立命何干?與家國天下何干?世間不過又多了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罷了。因為當初上體制時,幾乎身邊所有人所傳達的信息都是,只要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好大學,畢業(yè)之后,就可以飛黃騰達,名利俱收,何嘗有“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這樣的教導?而要造福社會國家,其實于此并無直接關系。近數(shù)十年來,義務教育已經(jīng)普及,高等院校不斷擴招,然社會物欲充斥,貪腐橫行,正義缺位,人心惶惶,何嘗不是體制教育之責!而與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化一脈相承,以圣賢經(jīng)典為核心的現(xiàn)代私塾教育,恰如一股清泉,或者能給這已經(jīng)污濁不堪的洪流帶來一線生機、希望吧!
124、除了體制教育和讀經(jīng)教育還有別的教育嗎?
天下教育,只有兩種,就內(nèi)容而言,為合理的教育與不合理的教育;就地域而言,為東方教育體系和西方教育體系;就時間而言,為古代教育和現(xiàn)代教育。
125、讀經(jīng)畢業(yè)將來從事什么專業(yè)較好?
主要看個人興趣志向所在,只要不違反天理良知國法紀綱,什么專業(yè)都可以,行行都可以出狀元。
126、讀經(jīng)想往國學里面鉆,它又分為幾個方面?
若依古人分類,大致可分為經(jīng)學、史學、子學、集學,每一類下又包涵若干子類;若依現(xiàn)代分類,可分為文、史、哲等。
127、同齡人有的會把我理解為當和尚,解釋又解釋不清楚,怎么辦?
那就不必解釋,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不知者不怪,現(xiàn)在只管一心求學,不受干擾,等你學有所成了,再先知覺后知,先覺覺后覺,讓他們破迷開悟,認識傳統(tǒng)文化之博大精深。
128、體制同學都認為我和他們不是一路的,有時會視為異類,心里挺難受,怎么辦?
近百年來,中國人不讀中國書已經(jīng)很久了,如果了解到這一點,則應對他們心懷悲憫,他們命中無緣于圣賢經(jīng)典大智慧,導致生命虛度在無意義中,其實他們才是遠離天理良知的異類,而尚不自知,黑白顛倒,真可憐者也!俗話說: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一個掌握真理之人與一群糊涂之人計較什么呢!
129、目前除了上課讀經(jīng),解經(jīng),看書,讀史,寫字,練功,還有其他讓我們靜心養(yǎng)性,修身的辦法嗎?
把目下這些功課用心做好,便是。
130、讀經(jīng)沒有學歷,這個社會,終究學歷是硬道理?
任何社會,不論古今中外,實力才是硬道理,有了實力學歷可有可無,沒有實力,縱有學歷也不過是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試想,倘若你是老板,你會找一個有著高學歷領著高薪水卻沒有做事能力的人嗎?反之,一個既有做事能力又有美好品德的人,你會計較他的學歷嗎?你會忍心不給他高薪水嗎?
責任編輯:柳君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