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許石林作者簡介:許石林,男,陜西蒲城人,中山大學畢業(yè),現(xiàn)居深圳。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深圳市雜文學會會長、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專家、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曾獲首屆中國魯迅雜文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主要作品:《損品新三國》《尚食志》《文字是藥做的》《飲食的隱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風明月舊襟懷》《故鄉(xiāng)是帶刺的花》《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編叢書《近代學術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刊·民族風俗卷》《晚清民國戲曲文獻整理與研究·藝術家文獻》《深圳雜文叢書·第一輯》。 |
現(xiàn)場提問和答復是一門技術
作者:許石林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許石林”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正月廿六日甲辰
耶穌2018年3月13日
因為做過媒體記者的原因,也因為現(xiàn)在經(jīng)常做講座的經(jīng)驗,我對會議現(xiàn)場提問、講座互動問答有了點兒感想——
不論在會場提問還是在講座互動中,會不會提問,真是個需要鍛煉的能力。當然,也有天賦的因素,有的人天生就會問話,有的人則天生在這方面就啰嗦遲鈍。
古人說提問如同撞鐘,會提問就會學習,這就是說,提問的能力就是學習的能力。這是有道理的。
經(jīng)常在講座后面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大多數(shù)聽眾提問,是不會問問題的,常常會把氣氛問涼了、把氣氛攪和散了。常見有的聽眾拿到話筒,扭扭捏捏地,先是試話筒,又吹又拍打地,吭哧半天也說不到正題上;有的人把自己的情況說半天、再把講座老師的話重復半天、有的還要表達對老師的贊揚和感謝等等,廢話太多,也提不出自己的提問。這種互動環(huán)節(jié)本來是最精彩的,就是因為不會提問而變得非常乏味。惹得旁邊的人很不耐煩,有的就干脆抽簽先走了。
我本人做講座,非常喜歡與聽眾互動問答,恨不得全程都是互動問答才好呢。是?。簺]什么不能回答的,你敢提問,我就敢回答。這有什么呀!根本不用怕被人問住。問住、難住不更好嗎?被人問住就當場向他請教學習嘛。本來是來講座的,反而變成學習了,這不賺了嗎?
誰說講座老師一定要全能全懂?我才不上這個當!我一直也沒裝自己什么都知道。凡是裝自己什么都懂的人,就是活得不耐煩了。
那么,面對一場活動,有互動提問環(huán)節(jié),講座老師能控制自己,但聽眾你無法掌握,怎么辦?
我好多年了,都采用一個辦法:寫卡片。
這種方法非常管用,又節(jié)省時間,也能保障氣氛不散不涼,尤其是防止有的聽眾現(xiàn)場提的問題不合適,而你又不能當場阻止他,怎么辦?我一直以來這樣做:講座開始前或入場前,發(fā)空白卡片,也可以提前放在聽眾座位上,或者現(xiàn)場發(fā)。聽眾可在聽講過程中,感覺有問題要提問,就隨手寫下來,交給現(xiàn)場工作人員,收集上來,放在講座臺上,講座老師拿著卡片逐一答復,也可以找最有意思的答復。這樣既節(jié)省時間,又不至于使聽眾厭煩,也能避免一些不合適的提問。
我還讓聽眾根據(jù)自愿,將自己的名字和電話寫在卡片上,每一個答復過的卡片甚至所有收上來的卡片,時間允許的話,老師都可以在上面簽名、題詞,再由工作人員返還給他們,作為一個紀念。
那年,我一個人策劃并主持網(wǎng)絡讀書寫作大賽頒獎典禮,現(xiàn)場請了十多位名家和領導,讓哪個名家和哪個領導給哪個等級的獲獎者頒獎,一般是主辦方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那天我一個人現(xiàn)場搞定,一點兒也忙不亂,皆大歡喜。
這個竅門需要寫較長一段文字,今天時間倉促,且聽下回分解——
寫這篇文字的目的是,提醒您:2018年《說文解字——中華經(jīng)典古詩文公益課堂》很快就要開始了。歡迎到現(xiàn)場提問。
責任編輯:柳君
【上一篇】【吳鉤】惟春色與美人不可辜負
【下一篇】【余東?!?東海聯(lián)萃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