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東?!筷P(guān)于華夷之辨,批判某君之誤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shí)間:2018-03-20 13:02:16
        標(biāo)簽: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hào)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shí)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diǎn)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關(guān)于華夷之辨,批判某君之誤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賜稿

        時(shí)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二月初四日辛亥

                   耶穌2018年3月20日

         

         


        有人說:

         

        “《春秋》有貶華夏為夷狄,并沒有進(jìn)夷狄為華夏。如果專以禮教為標(biāo)準(zhǔn),中國可以退為夷狄,夷狄可以進(jìn)為中國,那么北魏、金、蒙元、滿清甚至比漢族君主更重視禮教,它們都可以是中國。到了今天,中國臺(tái)灣、美國等世界各地每年舉行釋奠禮、祭孔大典,可能比中國大陸還要正式、規(guī)范,有些楊朱派以美國為華夏的觀點(diǎn)即是根源于此。但是對(duì)待戕殺烝報(bào)、無道之極的華夏諸侯,《春秋》并沒有貶斥為夷狄,歷史上的漢族王朝,不論朝政是多么黑暗、暴虐、腐敗,士大夫也沒有把秦、漢、隋、唐、宋、明和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shù)民族混同,把他們當(dāng)成夷狄?!保▌⒑楝|《和合大同與人類命運(yùn)共同體學(xué)術(shù)研討會(huì)講解稿》)

         

        這段話犯了三個(gè)錯(cuò)誤:

         

        一是誤解華夷之辨,以民族為辨別華夷的主要標(biāo)準(zhǔn),將漢族等同于華夏,這是漢族主義。華夷之辨的正確標(biāo)準(zhǔn)是儒家文化和禮樂文明。

         

        二是正邪不分,將暴秦與漢唐宋明相提并論。秦、漢、隋、唐、宋、明和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shù)民族,民族有別,當(dāng)然不能混同。但是,從來沒有哪個(gè)圣賢君子把暴秦當(dāng)成華夏的。一般不稱暴君暴政的秦朝為夷狄,是因?yàn)樗纫话阋牡腋右牡腋訍毫印?/p>

         

        即使?jié)h族王朝,如果黑暗暴虐,那就是夷狄化?!皩?duì)待戕殺烝報(bào)、無道之極的華夏諸侯,《春秋》并沒有貶斥為夷狄”,此言非事實(shí),也與前面“《春秋》有貶華夏為夷狄”自相矛盾。

         

        作者又否定北魏、金、元、清諸王朝尊孔尊儒的努力和華夏化的事實(shí)。這樣一來,其實(shí)無意中貶低、廢棄了儒家和禮制的功能作用?!氨蔽?、金、蒙元、滿清甚至比漢族君主更重視禮教”,居然仍是夷狄,儒家和禮制豈非毫無作用哉。

         

        這段話第三個(gè)錯(cuò)誤是誤讀《春秋》?!洞呵铩分挥匈H華夏為夷狄,卻沒有進(jìn)夷狄為華夏,非不能也,而是因?yàn)榇呵飼r(shí)期,只有華夏野蠻化夷狄化,沒有夷狄文明化華夏化。

         

        同時(shí),《春秋經(jīng)》也曾暫時(shí)性、局部性地進(jìn)夷狄為華夏。例如,吳國屬于夷狄之邦,《春秋經(jīng)》在提到吳國時(shí)一般都只用一個(gè)“吳”字,說“吳如何如何”,但也有兩次受到《春秋經(jīng)》的褒獎(jiǎng),被當(dāng)做中國對(duì)待。

         

        一次是前506年,吳國與蔡國一起在柏舉之地大敗楚軍?!洞呵锝?jīng)》記載:“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zhàn)于伯莒,楚師敗績?!?/p>

         

        稱為“吳子”,這就是進(jìn)吳為夏?!豆騻鳌方忉屨f:“吳何以稱子?夷狄也,而憂中國?!睘槭裁凑f吳憂中國呢?當(dāng)時(shí)蔡國無罪卻遭到楚國的侵犯,蔡國向吳國求救。伍子胥對(duì)吳王說:“蔡非有罪也,楚人為無道,君如有憂中國之心,則若時(shí)可矣?!庇谑菂菄d師救蔡,與蔡候一起打敗了楚軍?!洞呵锝?jīng)》認(rèn)為吳國這件事做得好,合乎道義,值得表彰,于是稱吳為子,進(jìn)吳為夏。

         

        但《春秋經(jīng)》后面又不稱吳為“子”了,因?yàn)閰蔷芸煊址祷匾牡冶旧??!豆騻鳌氛f:“庚辰,吳入楚。吳何以不稱子?反夷狄也。其反夷狄奈何?君舍于君室,大夫舍于大夫室,蓋妻楚王之母也?!备竭@天,吳君率軍攻入楚國都城。吳君住進(jìn)楚君的宮殿,吳國的大夫住進(jìn)了楚國大夫的家中,還有人把楚王的母親強(qiáng)占為妻的!

         

        還有一次是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吳國公子季札游訪中原諸國,《春秋經(jīng)》記載:“吳子使札來聘”。稱“吳子”就是肯定吳國有君,用“聘”字就是肯定吳國有大夫。聘是周朝諸侯國之間派使者相問的一種禮節(jié)。使者代表國君,他的身分應(yīng)是卿,小聘則派大夫。故《公羊傳》說:“吳無君無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賢季子也。何賢乎季子?讓國也。”“賢季子則吳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為臣,則宜有君者也?!?/p>

         

        《春秋經(jīng)》以季子不受君位為義,以他反對(duì)互殺為仁,稱許其賢。吳國能夠派遣季子為臣,為使者,能夠用賢,善于使賢,也得到《春秋經(jīng)》的高度肯定,肯定吳國有君有大夫,“進(jìn)”之為中國。

         

        但是,這只是局部性的“進(jìn)”,吳國本質(zhì)上仍然是夷狄,故《公羊傳》接著說:“札者何?吳季子之名也。春秋賢者不名,此何以名?許夷狄者不壹而足也?!薄洞呵铩穼?duì)賢者不直稱其名,這則記載為什么稱季子之名呢?認(rèn)可夷狄,不能只憑一事一物就認(rèn)為滿足條件了。季子雖賢,不足以從根本上改變吳國的夷狄性質(zhì)。于是以直呼季札之名表示這一點(diǎn)。

         

        “許夷狄者,不一而足”,意謂夷狄要獲得華夏或華人的資格認(rèn)同,需要全方位考察,不能憑一件或部分事跡判定,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滿足條件。這是《春秋》之義。

         

        值得說明的是,“以美國為華夏的觀點(diǎn)”也是不對(duì)的,過于抬舉了。華夏的標(biāo)志是禮樂制度,王道政治,即仁本主義文明。而美國制度是民主,政治相當(dāng)于霸道, 屬于人本主義文明,蔽于人而不知仁,蔽于民而不知天。其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的關(guān)系,說好不夠好,毛病多多;說壞不太壞,頗有底線。所以,美國固非夷狄,也不華夏,只能說離華夏比較近。

         

        責(zé)任編輯:姚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