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吳鉤 】宋朝男子頭上插朵花,是不是“娘炮”的表現(xiàn)?

        欄目:文化雜談
        發(fā)布時間:2018-09-07 17:38:26
        標(biāo)簽: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fēng)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宋朝男子頭上插朵花,是不是“娘炮”的表現(xiàn)?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七月廿八日壬寅

                  耶穌2018年9月7日


         

         

        金庸小說《鹿鼎記》第三十九回寫道:

         

        韋小寶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巡視揚州,衣錦還鄉(xiāng)。兩江總督麻勒吉、江寧巡撫馬佑以下,布政使、按察使、學(xué)政、淮揚道、糧道、河工道、揚州府知府,“早已得訊,迎出數(shù)里之外”。揚州芍藥,揚名天下,這一日正是揚州知府吳之榮設(shè)宴,為欽差洗塵。吳之榮便在揚州禪智寺芍藥圃搭了一個花棚,請韋小寶賞花。布政司慕天顏摘了一朵碗口大的芍藥花,雙手呈給韋小寶,笑道:“請大人將這朵花插在帽上,卑職有個故事說給大人聽?!?/p>

         

        慕天顏道:“恭喜大人,這芍藥有個名稱,叫作‘金帶圍’,乃是十分罕見的名種。古書上記載得有,見到這‘金帶圍’的,日后會做宰相?!表f小寶笑道:“哪有這么準(zhǔn)?”

         

        慕天顏說道:這故事出于北宋年間。那時韓魏公韓琦鎮(zhèn)守?fù)P州,就在這禪智寺前的芍藥圃中,忽有一株芍藥開了四朵大花,花瓣深紅,腰有金線,便是這金帶圍了。韓魏公駕臨觀賞,十分喜歡,見花有四朵,便想再請三位客人,一同賞花。當(dāng)時揚州有兩名出名人物,一是王珪,一是王安石,都是大有才學(xué)見識之人。韓魏公心想,花有四朵,人只三個,未免美中不足,另外請一個人罷,名望卻又配不上。正在躊躇,忽有一人來拜,卻是陳升之,那也是一位大名士。韓魏公大喜,次日在這芍藥圃前大宴,將四朵金帶圍摘了下來,每人頭上簪了一朵。這故事叫做《四相簪花宴》,這四人后來都做了宰相。

         

        韋小寶聽得心花怒放。只是此人不學(xué)無術(shù),不知心里會不會很奇怪:怎么大男人頭上也簪一朵花,像麗春院的姑娘似的。

         

          


        (清代錢慧安《簪花圖》,畫的是“四相簪花”故事)

         

        其實,簪花在宋代是一種全民風(fēng)尚。這一時尚不知起于何時,我們只確知到了宋朝便風(fēng)行天下,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在頭上插一朵鮮花(或人工花),以此為美。清代學(xué)者趙翼在《陔馀叢考?簪花》上說:“今俗唯婦女簪花,古人則無有不簪花者。”這里的“古人”,主要便是宋人。

         

        宋朝皇帝愛簪花。北宋元豐年間,神宗游覽皇家林苑“金明池”,“是日洛陽適進姚黃一朵,花面盈尺有二寸,遂卻宮花不御,乃獨簪姚黃以歸”(蔡絛《鐵圍山叢談》)。姚黃,是宋朝的牡丹名品。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正月元日,宮廷“再舉慶典,……御宴極歡。自皇帝以至群臣、禁衛(wèi)、吏卒,往來皆簪花”(周密《武林舊事》)。

         

        士大夫亦愛簪花,《鹿鼎記》所述“四相簪花”,確實見之宋人筆記。蔡絛《鐵圍山叢談載:“維揚芍藥甲天下,其間一花若紫袍而中有黃緣者,名‘金腰帶’。金腰帶不偶得之。維揚傳一開則為世瑞,且簪是花者,位必至宰相,蓋數(shù)數(shù)驗。昔韓魏公異之,乃宴平生所期望者三人,與共賞焉,時王丞相禹玉為監(jiān)郡,王丞相介甫同一人俱在幕下,乃將宴,而一客以病方謝不敏。及旦日,呂司空晦叔為過客來,魏公尤喜,因留呂司空。合四人者,咸簪金腰帶。其后,四人果皆輔相(宰相)矣,或謂過客乃陳丞相秀公,然吾舊聞此,又得是說于呂司空,疑非陳丞相也?!焙笫啦簧佼嫾叶家源藶轭}材,畫過《四相簪花圖》、《金帶圍圖》。

         

        宋朝皇家宴請大臣的御宴,不少了有一道賜花、簪花的禮儀:“具遇圣節(jié)、朝會宴,賜群臣通草花;遇恭謝親饗,賜羅帛花。”南宋后期的御宴賜花規(guī)格是這樣的:“其臣僚花朵,各依官序賜之:宰臣樞密使合賜大花十八朵、欒枝花十朵;樞密使同簽書樞密使院事,賜大花十四朵、欒枝花八朵;敷文閣學(xué)士賜大花十二朵、欒枝花六朵……”(吳自牧《夢粱錄》)

         

        解釋一下,所謂“通草花”,是用通草(通脫木)制作的人工花;“羅帛花”是用羅帛制作的人工花;“欒枝花”是用雜色羅制成的人工花。這類人工花,宋人一般稱作“像生花”。

         

        簪花并非上流社會的專美,坊間升斗小民、引車賣漿者流,也有簪花的習(xí)慣,如洛陽“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fù)擔(dān)者亦然”(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揚州人家“與西洛不異,無貴賤,皆喜戴花,故開明橋之間,方春之月,拂旦有花市焉”(王觀《揚州芍藥譜》);杭州六月,茉莉花初出,“其價甚穹(高),婦人簇戴,多至七插,所直數(shù)十券,不過供一餉之娛耳”(周密《武林舊事》),可謂愛美之極。

         

        簪花,自然是為了追求美、趕時髦。范成大有一首《夔州竹枝歌》寫道:“白頭老媼簪紅花,黑頭女娘三髻丫。背上兒眠上山去,采桑已閑當(dāng)采茶?!崩仙俣紣勖溃鞍最^老媼簪紅花”是老來俏,“黑頭女娘三髻丫”是青春美。金庸《射雕英雄傳》也寫到黃蓉的簪花扮相:“只見紙上畫著一個簪花少女,坐在布機上織絹,面目宛然便是黃蓉?!秉S蓉是生活在南宋的大家閨秀,當(dāng)然要簪花。

         

          

        (宋代《田畯醉歸圖卷》上的簪花老農(nóng))

         

        但按宋朝流行的簪花時尚,不獨女子愛簪花,男子也可以簪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宋畫《田畯醉歸圖》,圖中一名喝得醉醺醺的老農(nóng),頭上便別著一朵牡丹花?!端疂G傳》中的梁山泊好漢,也有好幾位簪花:“小霸王”周通,“鬢旁邊插一枝羅帛像生花”;“短命二郞”阮小五,“斜戴著一頂破頭巾,鬢邊插朵石榴花”;“病關(guān)索”楊雄,“鬢邊愛插翠芙蓉”;浪子燕青,“鬢邊長插四季花”;“一枝花”蔡慶,“生來愛戴一枝花”,他的綽號便來自簪花的喜好。如此說來,郭靖郭大俠要是也在鬢邊簪一朵鮮花,也是毫不奇怪的事情。

         

        前幾天,我有一篇文章說魏晉六朝是一個盛行“娘炮”之風(fēng)的時代,因為當(dāng)時主流社會對于男色的審美非常奇特,男人以臉施粉黛為時尚,連走路也要如同貴妃出浴渾無力的樣子,還要侍兒扶著,像個娘兒。有網(wǎng)友留言說,宋朝的男子流行簪花,是不是也很娘炮?坦率地說,我不知道。你們覺得呢?

         

        宋朝之后,簪花的風(fēng)尚已衰落不振,只是在皇室賜宴與進士及第時,尚保留有簪花的禮儀。明成祖時,朝廷舉行迎春慶典,按慣例,應(yīng)該由國子監(jiān)的太學(xué)生為皇帝朱棣簪花,但“眾皆畏縮”,太學(xué)生的士氣仿佛也隨簪花風(fēng)尚之衰落而不振。

         

        清朝時,殿試傳臚之日,狀元、榜眼、探花三人照例要“出東長安門游街,順天府丞例設(shè)宴于東長安門外,簪以金花,蓋猶沿古制也”(趙翼《陔余叢考》)?!棒⒒ā币辉~也成了“科舉中式”的代稱,李鴻章《二十自述》一詩寫道:“久愧蓬萊仙島客,簪花多在少年頭?!边@里的簪花,當(dāng)然不是指宋人的那種社會時尚,而是借指科舉及第。

         

        北宋“四相簪花”的故事也流傳了下來,但不過是這個故事迎合了官場中人升官發(fā)財?shù)膲粝攵?,因此才被慕天顏之流拿過來奉承韋小寶。至于宋人簪花背后的審美時尚與蓬勃生氣,在韋小寶那個時代,早已湮滅不再了。

         

        責(zé)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