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許石林】當老師、當父母為什么越來越艱苦勞累了?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9-06-18 23:57:33
        標簽: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
        許石林

        作者簡介:許石林,男,陜西蒲城人,中山大學畢業(yè),現(xiàn)居深圳。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深圳市雜文學會會長、深圳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專家、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曾獲首屆中國魯迅雜文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主要作品:《損品新三國》《尚食志》《文字是藥做的》《飲食的隱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風明月舊襟懷》《故鄉(xiāng)是帶刺的花》《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編叢書《近代學術(shù)名家散佚學術(shù)著作叢刊·民族風俗卷》《晚清民國戲曲文獻整理與研究·藝術(shù)家文獻》《深圳雜文叢書·第一輯》。

        當老師、當父母為什么越來越艱苦勞累了?

        作者:許石林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許石林”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五月十五日乙酉

                  耶穌2019年6月17日

         

        作者按】——整理一下朋友圈的零碎文字,請指正。

         

        對于今天的人過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我向來不以為然。當然,也不是刻板地嚴峻拒絕,就是過與不過都可以,也會利用這個日子,請家人吃飯聚會,輕松地玩兒一下,與過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完全不同。

         

        2008年5月11日那天,原本在重慶縉云山里待著,就是因為想到要趕回來給家人親戚過個母親節(jié),提前改簽了飛機票,提前一天回來了,恰好躲過了汶川大地震對重慶的破壞和影響。

         

        中國人如果真要賦予父母親節(jié)以意義,就應該申明父父子子綱常倫理,那天我在中小學微電影大賽頒獎典禮上也說了,當時臺下的老師們鼓了掌。

         

        點評獲獎影片,獲獎者們很客氣,自謙其作品還有很多不足等等。

         

        我說,你們的作品已經(jīng)反應了當今教育和文化的根本性問題,比如,各位老師是不是感覺現(xiàn)在的學生特別難教?是不是感覺同樣的教學任務,如果在過去,就沒有現(xiàn)在這么艱苦勞累?不僅是你們,家長也是這種感覺,當家長比過去勞累。為什么都感到比從前勞累?那是因為家長與孩子、老師與學生之間原本存在的傳統(tǒng)文化設定的綱常倫理被破壞了,或者說消失了。什么是綱常倫理?咱不講概念,講概念太枯燥,咱們講綱常倫理滲透到人的意識、自覺和行動中的表現(xiàn)——我這人很少寫自己,幾乎一直以來有意回避寫自己、寫家人,但今天要稍微說一說,現(xiàn)在人說大人和孩子、青年和老年人有所謂“代溝”什么的,我對“代溝”這種詞兒向來不以為然,這種詞兒是什么年代出現(xiàn)的?你去查一查就能明白很多問題。我不承認人與人有“代溝”,即便是有,也別用這種詞兒一遮擋就蒙混過去了?!按鷾稀边@兩個字,掩蓋了許多東西,擱置了許多東西、蒙混過去了許多東西,我對這兩個字向來不以為然,我認為我從來和老人、和包括比我年輕的人就沒有代溝!我和比我年長的人沒有代溝是我在倫理上服從他們;我和年輕人沒有代溝是我能看破他們。我自己從小也沒有什么叛逆期,我也不認為所謂人成長中的“叛逆期”是必然要過的一個階段,我就從來沒有叛逆過,比如小時候,我惹家里人生氣了,或者自己闖禍了,趕緊自己跑到玉米地里去,徒手拔草,拔一大堆草。再分成兩部分,用草打成繩子捆綁起來,兩個肩膀各扛一捆回來,用行動表示認錯贖罪,父母也就原諒了。這是什么?這就是對綱常倫理的自覺的服從和遵守。

         

        我對老師也是,現(xiàn)在,我的許多老師,交流中都客氣地稱呼我為石林兄如何如何,這是老師們客氣,我自己連把自己當?shù)芏疾桓?!在我的意識中,老師就是我的長輩,哪怕年齡比我大不小幾歲,也是絕對的長輩!他們客氣地稱我為兄弟,我卻絕對不敢以兄弟自居,學生就是學生,學生與老師互稱兄弟,簡直就是亂倫。我現(xiàn)在常常還不敢隨便見老師,下意識感覺見老師是一件大事兒。到現(xiàn)在,跟老師相處,老師再親切,我卻從來沒有放松過,很緊張拘束。我覺得這就是綱常所在。我對“教師”兩個字都是無限崇仰尊重的,這也是內(nèi)心綱常所在。我有許多當教師的朋友比我年輕,我這人平常相處交往,還算是灑脫放松的,但是,一見任何當教師的朋友,彼此再熟悉,我的言語行為自然會收斂拘束一些,對待教師朋友的態(tài)度會比對待其他人明顯增添了莊敬,從內(nèi)心里產(chǎn)生這種莊敬。您想想,有這樣的學生,老師會很累嗎?當然不會。我老家本族里有比我年齡還小但輩分比我大的,無論是誰,我見他們,都會自然把他們當長輩尊敬,絕對不會言語輕慢,行為倨傲。這怎么會有代溝?這不是自己炫耀自己,也許有人還鄙視我這樣。這是不得已現(xiàn)身說法,是一些自我的真實經(jīng)驗,其實,這個在過去就是任何一個普通人都會自覺繼承的,只是我非常榮幸地生在我老家的環(huán)境里,自自然然地繼承了這種融化在行為和意識、文化中的綱常倫理而已。

         

        我說這個的意思就是,我們因為放棄了綱常倫理,許多東西變得艱苦勞累和麻煩了。從前的綱常倫理是個譜兒,人與人的關(guān)系靠譜兒,就容易解決問題;現(xiàn)代人不不屑于靠舊譜兒,于是一個人一個說詞,彼此較勁,所以艱苦勞累,彼此損耗,還產(chǎn)生了類似代溝、叛逆期這種似是而非的玩意兒。

         

        (電影節(jié)上的發(fā)言是不是太長了?)

         

        接著上面的——

         

        北美華人凌先生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相當愚昧的。愚孝是可悲的。(如果提倡父父子子)混蛋的父親不太多了嗎!

         

        答:老話父父子子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一般人惑于粗淺的望文生義和曲解,不能正確理解,這是你的問題,不是這個話有問題。

         

        所以說,經(jīng)必須常有人解才行。因為凡人忙于庸碌的生活,遭遇各種煩惱,一定會在生活中偏離經(jīng)義的思想,就需要經(jīng)常有人教育他,回歸到經(jīng)義,讓經(jīng)義的清風吹散蒙蔽在心頭的烏云。這就是從前各地孔廟、鄉(xiāng)校、書院、學堂設有教授,佛寺有僧人、教堂設神職人員的原因,這些人定期專為凡人正確解經(jīng)開示。奈何歷經(jīng)喪亂和踐踏、剿滅,如今能做這種普及教化工作的人極少極少了,比如好不容易出個愿致力儒學的,卻都紛紛鉆研所謂高深學問以期有所創(chuàng)見超邁前賢建自己功業(yè)去了,孔子的述而不作之風遂絕。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包括后來其伸延到戲曲小說中的衍義: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這些話,很容易惹怒現(xiàn)代人,其實也沒有錯,看你怎么理解。此皆推之極而論也,蓋非此不能窮盡其理。故曰:論理當推其極,處事才能執(zhí)其中。

         

        而凡人見此說,已先惑于詞,怒于心。憤怒盈懷,惡意填膺,便不顧常識,如何能諒情明理?

         

        其實,他說父要子亡時,你便應首先想起父慈子孝之論和子不教父之過之言等等。便知道為人父母的責任極大,哪里是你想的那樣濫逞父權(quán)、任性妄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首先限制的是君父,首先對君父提出了至高無上的要求,而不是賦予了他們無條件虐殺臣子的權(quán)力。

         

        其實,當父母的,做到了父父,如果孩子們一時沒長大,還做不到子子,倒是可以諒解,諒解晚輩恰恰是父父之心之理,這就是慈;

         

        若孩子們都子子了,當長輩的的還不能父父,就說不過去了。

         

        2019年6月17日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