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仁宗廢皇后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十一月十九日乙酉
??????????耶穌2019年11月14日
宋仁宗并不是一名固執(zhí)的君主,但他親政之后,卻一意孤行做了一件事,勸也勸不回——那就是廢了郭皇后的皇后身份。
宋仁宗為什么執(zhí)意要廢郭皇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理由:
第一,郭皇后并非仁宗所立,立郭氏為皇后,對仁宗來說,原本就是違心的。天圣二年(1024)九月,垂簾聽政的劉太后為仁宗皇帝聘后,仁宗相中的人是富商王蒙正的女兒王氏、驍騎衛(wèi)上將軍張美的曾孫女張氏,但劉后太不同意,自作主張選立了郭氏。
第二,郭氏立為皇后之后,自恃有劉太后撐腰,“頗驕”,在后宮中飛揚跋扈,皇帝想臨幸其他妃嬪都被她阻止。因此,仁宗對郭皇后,多少是有些看不慣的,只是劉太后在,不好發(fā)作。
第三,劉太后去世了,宋仁宗才有了機會“稍自縱”,開始寵幸兩名美人:尚氏、楊氏。郭皇后受了冷落,自然心里很不舒服,她又性子倔強,便“屢與(尚美人、楊美人)忿爭”。尚美人、楊美人則給仁宗吹枕邊風,搬弄是非,說皇后的壞話。
第四,在這一背景下,后宮發(fā)生了一起可謂是郭后被廢導火索的糾紛:郭皇后得知尚美人說她的壞話,“不勝忿,起批其頰”,要打尚美人的耳光。仁宗見狀,趕緊護花,結果郭皇后這一巴掌沒有打到尚美人,卻打中仁宗的脖子,大概打得比較用力,仁宗的脖子上還出現了抓痕,皇帝遂大怒,生出了廢后之心。
第五,內侍(即宦官)閻文應趁機煽風點火,鼓動皇帝廢了郭皇后,并提了一個建議:讓宰相來看看皇上您脖子上的傷痕,請他們評評理,這個皇后當不當廢。
第六,宋仁宗便找宰相呂夷簡商量廢后一事。呂夷簡一聽,贊成皇帝廢了郭皇后。原來,呂夷簡與郭皇后有過節(jié):宋仁宗親政后,曾將在劉太后時期的宰輔團隊更換掉,其中包括呂夷簡。本來仁宗是挺信任呂夷簡的,曾與他商議:“宰輔皆太后之黨,悉罷之。”回到后宮,仁宗跟郭皇后說起這事,郭皇后說:“夷簡獨不附太后耶?但多機智,善應變耳?!?o:p>
結果,罷相詔書一發(fā)布,呂夷簡才知道自己也在罷免之列,“大駭不知其故”。他與內侍閻文應有交情,閻文應告訴他,這是郭皇后的主意。所以,呂夷簡對郭皇后懷恨在心。被罷相幾個月,呂夷簡又起復為相?,F在皇帝找他商量廢后,呂夷簡當即表示贊成,說廢皇后古有成例。
第七,三司使范諷也支持廢后,并提供了一個“政治正確”的廢后理由:“后立九年無子,當廢?!庇辛嗽纵o團隊的支持,宋仁宗才敢廢后。
第八,廢后需要走程序。先是由宰相列狀,稱皇后有過,應降為妃。臺諫得知,則紛紛上書反對廢后,如右司諫范仲淹說:“宜早息此議,不可使聞于外也。”仁宗大概因為底氣不足,不敢明言廢后,只是下詔說:“中宮有過,掖庭具知,特示含容,未行廢黜,置之別館,俾自省循,供給之間,一切如故?!钡_諫官還是反對,并且將事情鬧大。
臺諫官的集體反對,激起了宋仁宗的叛逆心理,下定決心要廢除郭皇后。明道二年(1033)十二月,皇帝下詔:“皇后以無子愿入道,特封為凈妃、玉京沖妙仙師,賜名清悟,別居長寧宮?!狈磳U后的臺諫官則被貶出朝廷。
第九,仁宗執(zhí)意廢郭皇后,還有一個沒有明言的理由是,借此告別劉太后的陰影,樹立皇帝的權威。
不過,仁宗終究是一個念舊的人,盡管廢了郭皇后,但過了一段時間,又生出不忍之心,“頗念之,遣使存問”。一日,他游后園,見到郭后以前用過的肩輿(小轎),“凄然傷之”,便寫了一首《慶金枝曲》,派人送給郭氏。郭氏和答了一首小詞,“辭甚愴惋”。仁宗讀了,更是悲傷,托人說,朕希望你回來。但郭氏也是倔強之人,說:要我回宮也可以,但“須百官立班受冊方可”,即要求重新冊立為皇后。仁宗猶豫不決。
皇帝想接回郭氏的消息在后宮傳開,有一個人馬上慌了,這個人就是內侍閻文應,因為當初正是他極力慫恿皇帝廢后的。郭后要是回宮,他可怎么辦?恰好此時,郭氏生了病,仁宗得知,叫閻文應帶著御醫(yī)前往診視。但幾天后,郭氏就突然病逝了。當時朝廷內外都懷疑是“閻文應進毒”,然而“不得其實”,并沒有確鑿的證據。
郭氏去世后,宋仁宗“深悼之,詔以后禮葬”,以皇后的葬禮安葬了郭氏,并追冊為皇后。但這一切,九泉之下的郭皇后已經不可能知道了。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深圳孔子文化節(jié)十周年慶典隆重舉行,并舉辦祭祀典禮
【下一篇】【吳鉤】宋仁宗時代的人才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