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許石林】現(xiàn)在的人,恰恰是愛計較,神經(jīng)質(zhì)地計較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20-04-11 01:09:16
        標簽:計較
        許石林

        作者簡介:許石林,男,陜西蒲城人,中山大學(xué)畢業(yè),現(xiàn)居深圳。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深圳市雜文學(xué)會會長、深圳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專家、中國傳媒大學(xué)客座教授,曾獲首屆中國魯迅雜文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廣東省有為文學(xué)獎。主要作品:《損品新三國》《尚食志》《文字是藥做的》《飲食的隱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風(fēng)明月舊襟懷》《故鄉(xiāng)是帶刺的花》《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編叢書《近代學(xué)術(shù)名家散佚學(xué)術(shù)著作叢刊·民族風(fēng)俗卷》《晚清民國戲曲文獻整理與研究·藝術(shù)家文獻》《深圳雜文叢書·第一輯》。

        現(xiàn)在的人,恰恰是愛計較,神經(jīng)質(zhì)地計較

        作者:許石林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許石林”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三月十六日辛巳

                  耶穌2020年4月8日

         

        作者按】:某兄在國外生活多年,早上來信息聊天,談到有沒有遭遇種族歧視的話題。他說:“我特別煩別人講什么種族歧視。歧視我,我也覺得沒問題。自己表現(xiàn)得是個人渣,別人厭惡人渣,這不叫歧視,叫正常反應(yīng)。”

         

        復(fù)某兄——

         

        當(dāng)今世界,流行選擇性政治正確。種族、地域人群的性格習(xí)慣等等都是敏感話題,敏感到簡直不能從事研究了。

         

        現(xiàn)在的人淺薄簡陋,不豐富,不細膩,理解問題簡單,不如前人曲盡其情,自覺秉承忠恕之道。

         

        比如,貴賤之說,俗話說人離鄉(xiāng)賤,意思是十里不同俗,人到了遠離本土本鄉(xiāng)的陌生地方,要居卑處微,自覺以賤自居即平常人說的自己把自己看賤些,示人以謙下,盡量順從人家的習(xí)慣,不要固執(zhí)。所以說,中國人過去說誰是外地來的人,叫某某客,如陜西客、山東客、山西客等等。這個“客”字是個符號,表示你非本地人,因此你的習(xí)慣等等不全與本地契合。這中間自然也有一絲因為不習(xí)慣而來的類似今天說的歧視的意思——因為在過去,安土重遷,人不輕易外出。人各自以自己所在地為主,視外來者為客,相處來往有不恊相背處,不免習(xí)慣地譏之蔑之,于是漸漸地,“客”又附加了一些意思,如陜西人稱外地人為“客胡兒”,后簡單地稱“某某胡兒”。“胡兒”延續(xù)古代的內(nèi)含,意思是其文化落后、不通王化、溝通不了等等。后來泛指與本地文化不相協(xié)的意思。但這些都在能接受范圍內(nèi)。稱別人為“客胡兒”,視說話的環(huán)境和前提理解,可以是罵人、可以是略含鄙意,也可以是諒解不向其提更多要求,反而是友好之意。在自己,自稱“客”或“客胡兒”,就是純粹的自謙了。

         

        我祖母娘家是陜南商州,她常自稱:我是商州客么。這就是自謙,意思是我做的有什么不周,你們要諒解。別人家小孩和我們吵架,罵我們,先是相互叫對方父母名字,即犯諱以辱其親,罵著罵著,升級:叫彼此祖父母名字,最好是叫外號兒。而罵我們的升級版,就直接罵:你婆是商州客!或者直接說三個字:商州客。就算是很厲害地辱罵我們了。

         

        關(guān)鍵是,“客”、“客胡兒”,大家說說、罵罵就算了,根本不記在在心里,銜恨伺機報復(fù)。不像今天的人那么簡單,你稍微言語不慎,他淺薄地認為你歧視他了。

         

        所以說,從前的人,受過圣人教化,內(nèi)心豐富有容量,身體瘦弱而生命豐沛,不那么滿腔殺機、面目可憎。所謂非厚德不可以載物,忠恕之道,在前人已化為自覺。最突出的表現(xiàn),簡單說就是:不計較,不神經(jīng)質(zhì)地計較。

         

        而現(xiàn)在的人,恰恰是計較,神經(jīng)質(zhì)地計較。而且逼得本不愿計較的人,也不得不去計較。

         

        斗地主、破四舊、聞嗝兒,把人的忠恕之道全搞沒了,斗爭來都爭去,你要發(fā)言啊,斗對方或為自己辯護,都要找角度搞死對方,所以,慢慢地從思維到言語,必須把那些枝枝蔓蔓豐富的內(nèi)心活動以簡單粗暴切斷,生硬地斗爭,加上暴力,人一下子變得普遍簡單淺薄了。傳統(tǒng)文化的修養(yǎng),如同器物上的多年包漿,被一下子用斗爭的硝鏹水清除了,器變得粗糙了,容易硌手甚至割手。

         

        后來興起的辯論賽,就是斗爭的延續(xù)。你有忠恕之道的自覺,根本參加不了比賽,或者說贏不了辯論。我剛上大學(xué),被發(fā)現(xiàn)能說會道,免試加入校辯論隊。我內(nèi)心很虛、很怵,原因不是怕比賽說話,而是對贏得辯論沒有信心和把握,因為要與全隊配合,把問題盡量簡單化,尤其是絕對不能承認對方辯論隊有一個字正確,必須設(shè)定對方全部是錯的,這是個前提。否則,會自己打開缺口,引來對方進攻。這個我做不到。我很容易被任何人說服,對方說的有道理,我就服從他們。這下完了,等于會陣前投降啊,果如此,我方必視為叛變,對方也不領(lǐng)情,對方不認為你服理,只認為你慫了。這不要命嗎?所以,我參加不了辯論賽,也不喜歡辯論賽。但喜歡演講,一個人講,我有信心。

         

        我現(xiàn)在無論參加什么活動,和什么人互動對話都不怕。為什么?你說的對,我服從你就是了嘛。許多人在網(wǎng)上和我爭執(zhí),認為我言語犀利、辭色兇狠,爭強好勝。其實,我的爭強好勝有個前提:求敗——我最渴望你說服我,我還有收獲呢。這就是老話說的:抬杠學(xué)玩藝兒。

         

        許多人與人爭論,急于求勝,這種人心機太淺,必然沒有能力明理,也就沒有能力以持理御氣以說服別人,反而容易失敗,受挫折了,反倒埋怨對方兇頑厲害。這種人,最不值得同情。

         

        爭論,服理即可,理從誰處出,就服誰。一定無怨無尤。

         

        22020年4月7日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