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東海】天地之心的第一性征 ——東??蛷d論天性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21-07-16 16:28:13
        標簽:天地之心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天地之心的第一性征

        ——東海客廳論天性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六月初三日辛酉

                 耶穌2021年7月12日

         

        《樂記》說:“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惡形焉。好惡無節(jié)于內(nèi),知誘于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jié),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

         

        很喜歡這段話,唯感覺“人生而靜,天之性也”這個靜字有失準確。天性乾健,超乎動靜,不適宜用靜字說之。道及高處,必須一字不茍,一字嚴于斧鉞!

         

        陸九淵先生說:“天理人欲之言,亦自不是至論。若天是理,人是欲,則是天人不同矣。此其原蓋出于老氏。《樂記》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而后好惡形焉。不能反躬,天理滅矣?!炖砣擞陨w出于此?!稑酚洝分砸喔诶鲜稀G胰鐚Q造o是天性,則動獨不是天性耶?”

         

        陸先生認為《樂記》中這個觀點根于老子,然亦猜測之辭。我認為,如果沒有文獻實據(jù),倒不一定要歸咎于老子。歷代儒家學(xué)者,凡非圣人,表述失當也是常事。與其是根于老氏,不如說偏向老子。

         

        論及本性,佛教空寂,道家虛靜,都以靜為主,唯儒家強調(diào)健動。凡是以靜字說天性的儒者,無論是否認同佛道兩家,其思想都會出偏,偏離儒家中道,偏向佛道方向。如周敦頤先生,就有此偏。二程兄弟出其門下而不師承,特別強調(diào)天理之說是自己體貼出來,原因在此。

         

        然陸先生問得有力:“專言靜是天性,則動獨不是天性耶?”東海曰,動靜都是天性,天性超越動靜。

         

        或說,論及天性,說動說靜皆非,天性是動靜互為其根,是非動非靜,動靜合一。此言不錯,然亦不確。天性即太極,乾動坤靜,乾坤合一即動靜合一。然復(fù)須知,太極乾坤二元,貌似二元,實非二元,而是坤輔乾主,乾元主導(dǎo)。故天性乾健,以動為主,健動是天性第一特征。動靜合一說不能體現(xiàn)出這一特征。

         

        《易經(jīng)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句,就是孔子關(guān)于“天性乾健”的明確說法。天行健,正是因為天性健。還有學(xué)者認為“天行”天性。

         

        《易經(jīng)彖傳》孔子說:“復(fù),其見天地之心乎!”意謂天地之間,惟此一陽初復(fù),萬物未生之時,最容易見天地之心。

         

        張載說:“大抵言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大德曰生,則以生物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地雷見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心惟是生物,天地之大德曰生也。雷復(fù)于地中卻是生物。彖曰:‘終則有始,天行也?!旌螄L有息?”(《張載集》)

         

        程頣先生說:“一陽復(fù)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靜為見天地之心,蓋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熟能識之。”其《易傳》答弟子問:“人說《復(fù)》,其見天地之心,皆以謂至靜能見天地之心,非也?!稄?fù)》之卦,下面一畫,便是動也,安得謂之靜?自古儒者皆言靜見天地之心,唯某言動而見天地之心?!保ā抖碳罚?o:p>

         

        天地之心即天地之性,即天性。天性兼天地之性、天命之性而言,于宇宙為天地之性,于人類為天命之性。

         

        天性具有超越一切現(xiàn)象的超越性,包括超邏輯性、超語言性,邏輯和語言到了這里,局限性特別大,無論這么說,都難以完全傳達天性之妙,妙不可言,此之謂也。故程顥先生謂“生之謂性、人生而靜以上不容說”。

         

        但超語言性并非完全不可說,道德境界不同,所證圓缺不同,所說的準確度就不一樣。道及天性,說靜固然不對,說動靜合一,也不準,唯說動才對。

         

        又復(fù)須知,這里的動是形而上的動,不與靜相對,是超乎動靜對立的動。這就是超邏輯性的表現(xiàn)。另外,還有個與動字近義的字可以用來說天性第一特征:生,即生生不息的生。故我說過,天性具有生動性,又曾用健字來形容這種形而上的生動性。天性健。不生則不健,靜則不健,生動才能健,生動必然健。

         

        天性即仁性,故可以說,仁即天地之心。仁本主義就是在這個意義上抓住了宇宙生命的最根本。

         

        余東海于邕城青秀山下獨樂齋

         

        責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