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東?!看嬖诘木褪呛虾跻蚬淼?/h3>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21-09-28 20:23:13
        標(biāo)簽:乎因果之理、存在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shí)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diǎn)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存在的就是合乎因果之理的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八月十三日庚午

                  耶穌2021年9月19日

         

         

        因果之理是儒家非常重要的道德大義之一。四書五經(jīng)中大量論及,或明言之,或內(nèi)涵之。但能將儒家因果論講明白的人,多乎哉不多也,東海就屬于這一小撮。東海《儒家大智慧》一書曾辟專篇論述。

         

        董仲舒先生言:“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jì)其功?!边@句話非常好,但某些人不會用,或用來否定正常的利益需求,或用來反對因果論,都是誤用。講明因果就屬于正其義、明其道的范疇。東海無償講儒包括講因果,就是不謀其利;釋疑解惑,婆心懇切,也不管有沒有人明白,就是不計(jì)其功。

         

        儒佛兩家都講因果,都信。因果律是一種天理天規(guī),無論人信不信,都昧不了,逃不出。但儒佛兩家同中有異。儒家因果論特別實(shí)在,論三代不論三世,論今世不論前后,論人道不論鬼神。

         

        對于前身后世,鬼神之事,置而不論。索隱行怪,怪力亂神,儒家不取不言也。君子道其常,遵循人道之常而行,依據(jù)人事之常而言,論及因果也一樣。

         

        《易經(jīng)》中《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薄断缔o上》:“言行,君子之樞機(jī)。樞機(jī)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薄柏?fù)且乘,致寇至。”《系辭下》:“善不及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钡鹊龋际敲餮砸蚬淼?。這些話語和觀念都不及于前生后世,但無礙義理的正確和自洽。

         

        因果不限于善惡。一切時空中一切現(xiàn)象和事物,無不依因果之理而生成滅壞。這是一條東海律:沒有偶然,一切偶然的背后都是必然;沒有巧合,一切巧合的背后都是注定;沒有僥幸,一切僥幸的背后都有因果。

         

        沒有無果之因,沒有無因之果。古今中西,五行八作,天上地下,三界九地,沒有任何現(xiàn)象可以不受因果律的支配,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逃脫因果的天羅地網(wǎng)

         

        有名家曰“歷史的發(fā)展有太多偶然”云。非也,歷史的發(fā)展也沒有偶然。影響歷史發(fā)展的所有貌似偶然的事件背后,都有其邏輯的必然。各種偶然現(xiàn)象和突發(fā)事件本身,也各有其因果鏈。

         

        《大學(xué)》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這就是因果關(guān)系的一種表述。因果關(guān)系是所有事物之間最重要的關(guān)系。仁本主義因果律認(rèn)為,什么樣的因,對應(yīng)什么樣的果。任意宇宙狀態(tài)都是其之前宇宙狀態(tài)積累的結(jié)果,任意運(yùn)動狀態(tài)均是其前運(yùn)動狀態(tài)積累的結(jié)果。

         

        因果律三法則是:一、果由因生:無因不能生果,有果必有其因。因先果后,二者時間順序不能顛倒。二、事由理成:現(xiàn)象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guān)系具有客觀性,不以人意志為轉(zhuǎn)移。如生必有死、聚必有散、合必有離,成必有壞,這是必然之理,或稱事物的普遍理性。三、相由性生:任何事相必依“性與天道”而產(chǎn)生。

         

        李嘉誠言:“最好的因可成最壞的果”云。此言不見本質(zhì),不明真相,不符合因果之常。最好的因成最壞的果,即善因惡果,具體原因因人而異,要因不外乎三:一、所成之果另有其因,有另外的惡因;二、所成之果非最后之果,上天另有安排;三、所謂最好的因是誤會,實(shí)乃惡因。

         

         

        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多樣性決定了因果關(guān)系的復(fù)雜性。這個復(fù)雜性包括潛在性和隱秘性。很多事物的因果鏈條錯綜復(fù)雜,盤根錯節(jié),即使大德之士,也只能籠統(tǒng)大概地把握,很難完整詳細(xì)地呈現(xiàn)。世人難免被一時一地和表象所限,即使對自身因果,也茫然不知,或所知有限,遑論他人。

         

        很多人受苦受難的時候,常常嘆自己無辜,罵老天不公,責(zé)問老天自己造了什么孽。具體造孽因人而異,但有一種孽,百年來無數(shù)人都造過,那就是劇孔劇儒誣文武,美馬美毛美暴秦。信奉邪魔而被迫害,崇拜惡鬼而被侵犯,幫助豺狼而被狼吃,溫暖毒蛇而被蛇咬,豈非因果和天理之常。

         

        知識分子最大的罪惡是逢惡,包括逢君之惡和逢民之惡。這里的逢是逢迎義,又可引申為張大義。對罪惡進(jìn)行贊美、歌頌,為之提供理論支持和思想裝飾,都屬于逢惡,都可稱為思想幫兇。逢惡之人其罪大,有時候,比起正兇來,思想幫兇的罪孽更深遠(yuǎn),惡報更慘重!

         

        壞人未必真壞,好人亦未必真好,其中不少人有其不為人知乃至自己都不知道的惡因惡業(yè)。在歪理邪說泛濫、是非正邪顛倒的時代,不自知其惡的現(xiàn)象特別普遍。

         

        很多罪惡分子,被別人看成功臣、英雄和道德模范,也被它們自己當(dāng)成功臣、英雄和道德模范。但罪惡分子和騙子,騙得了他人騙不了自己,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騙得了自己騙得了一世,騙不了因果的公道和天道的公正!

         

        一切邪惡人物和勢力都是災(zāi)星。人物和勢力越大,災(zāi)害就越大。所有贊美、親近、支持、擁護(hù)邪惡者,都會招徠相應(yīng)的災(zāi)害和厄運(yùn)。這條因果律普適于古今中西。投奔邪惡而被崩頭,報效邪惡而被報銷,忠于邪惡而被送終。這個現(xiàn)象非常普遍,就是這條因果律在起作用。求惡得惡,自作自受,亦復(fù)何怨。

         

        惡人人怕天不怕,惡人自有惡人磨,也有正人君子、正義力量等著,還有各種防不勝防的天災(zāi)人禍等著收拾它們。善人人欺天不欺。善到大處,大到君子的程度,人欲欺之,也大不易。而天道的蔭相、鬼神的庇佑和因果的作用,亦非肉眼所能見,非人心所能測。

         

        心念之因也有相應(yīng)的果,這就是因果之隱秘性的一大原因。佛教認(rèn)為,起心動念都會造業(yè),起心動念都有因果。此言符合儒理。儒家強(qiáng)調(diào)誠意正心,敬以直內(nèi),喜怒哀樂發(fā)而中節(jié),就是要求心不亂起,念不忘動。起心動念合理,視聽言動才能合禮。意念心思不良,外則容易違禮逾矩,內(nèi)則難免自傷良知。這就會種不善之因,造不善之業(yè),招不善之果。

         

        人心叵測,很多公眾人物表現(xiàn)出來的公眾形象,未必可信。白居易詩言: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dāng)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fù)誰知?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句西哲名言流傳已久?;蛘f翻譯有誤,正確的翻譯是:存在的都是有原因的。其實(shí),理字多義,因果之理也是理。很多非正常、非正義的東西,不合道理,背天逆理,但它們的存在合乎因果之理,合乎事物的規(guī)律。在這個意義上,完全可以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近年來流行一句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確然,很多苦難都是因果的必然,是贖罪消業(yè)的必須,也是成長和進(jìn)步的必須。拜魔者受盡折磨才有望覺悟,信邪者走到絕境才可能回頭。個人如此,國家亦然。強(qiáng)求不得,強(qiáng)救無益。

         

        政府和人民之間,也存在緊密的因果關(guān)系。論政治,有什么樣的政府就有什么樣的人民,政府及其所代表的意識形態(tài)和制度形態(tài),對民德民智具有決定性影響。論因果,有什么樣的人民就有什么樣的政府。

         

        林肯有句名言:“有什么樣的人民,就產(chǎn)生什么樣的政府?!卑乩瓐D《理想國》中說:“一個國家樣式的方方面面都隱含在它的人民中間?!?o:p>

         

        《尚書·泰誓上》說:“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泵裰旖栽谒貜?,不論正不正、善不善也。這就意味著,上天對民心民意和人類自由意志完全尊重,讓人民擁有對正邪善惡和人生社會道路完整的選擇權(quán)。

         

        矜字值得深長思。矜有同情義和尊從義。天矜于民,上天同民之情、尊民之意也。多數(shù)人民盼望正道,就會有正人君子上位,率領(lǐng)人民走向霸道乃至王道;多數(shù)人民癡迷邪道,就會有邪惡之徒上位,率領(lǐng)人民走向叢林、監(jiān)獄乃至地獄。

         

        天道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這與圣賢對人、天子對民、父親對兒女的仁愛大同中有大異。這方面儒佛相通。山海逸民群友說:

         

        “?《尚書?泰誓上》說:‘民之所欲,天必從之’這個說法與佛教所說‘眾生共業(yè),締造世界’‘因業(yè)感果,心現(xiàn)識變’的世間道理一致。心態(tài)與想法決定言語行為,言語行為決定后果,大多數(shù)人的素養(yǎng)決定共同命運(yùn)。這個社會大多數(shù)人,是要沉淪于人類的貪嗔癡慢疑的習(xí)性中,還是遵循圣哲的引導(dǎo),來改過向善,感應(yīng)良善的結(jié)果?《尚書》的這段話與這個佛教因果報應(yīng)的道理很相符?!?o:p>

         

        或問:“怎樣認(rèn)識‘功過不能相抵’與‘將功贖罪’之間的悖論統(tǒng)一關(guān)系,及與因果之間的關(guān)系。”

         

        答:舉個例,犯了地獄罪就必須下地獄,最大的功也不能不下地獄,這是功過不能相抵。不過,有大功者可以縮短刑期,提前出獄,這是將功贖罪。

         

        因果關(guān)系錯綜復(fù)雜,功過能否相抵,不可一概而論。一些罪過,以大功相抵,合情合理亦合禮。儒家王朝八議制度之議功,就是為此而設(shè)。只要不弄虛作假,也是符合天道的。就像在我眼里,某些體制內(nèi)人物是有功或有大功的,完全可以將功贖罪,甚至功大于過,在將來適當(dāng)?shù)臅r候宜表彰之。

         

        余東海集于邕城青秀山下獨(dú)樂齋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