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東?!繌闹袊谝煌雒降阶畲笠靶募? ——東??蛷d論人生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21-09-29 17:41:00
        標(biāo)簽:野心家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從中國第一亡命徒到最大野心家

        ——東??蛷d論人生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七月廿一日戊申

                  耶穌2021年8月28日

         

         

        明了真相就不可能再惑于謊言,

        達了真理就不可能再困于邪說,

        存了天理就不可能再役于人欲,

        執(zhí)了中道就不可能再迷于外道,

        見了大海就不可能再拘于坎井。

        ——東海律

         

         

        X君上臺之后,我喝茶機會就非常少了,至今一共才兩次。蠻懷念過去經(jīng)常請我喝茶(其實以喝酒為主)的那幾位故人。他們修養(yǎng)遠高于一般官員,對人亦熱情有禮。除了政治立場不同,其它方面共識頗多,不乏共同語言。好久不見了,念及往昔茶情酒誼,真誠祝福他們。

         

        從2005年開始到2013年為止,期間喝茶不計其數(shù)。那十幾年間,耳聞目睹不少異議人士被刑拘和判刑,與我有交情和文字緣的自由志士,死于獄中者就有三位。山巔罪乃至巔婦罪始終懸于我的頭頂。

         

        錢穆說過一句話:“人固準(zhǔn)備著隨時隨地可死,以待此忽然死期之來臨。但同時,人亦該準(zhǔn)備著隨時可以不死,以待此忽然死期之還未來臨?!?o:p>

         

        略改數(shù)字,就非常切合我的心態(tài):我固準(zhǔn)備著隨時隨地可以入獄,以待此罪名之來臨。但同時,我亦準(zhǔn)備著隨時可以不入獄,以待此罪名之還未來臨。

         

        親友們勸我無效,笑我天生的傻大膽,譏我是中國第一亡命之徒。

         

        或許有天生膽大包天、大勇無畏者,吾未之見也。生平所知所見的膽大者,都是從小到大慢慢培養(yǎng)鍛煉的。我自己就是如此,小時不敢打架,打多了就習(xí)慣了,不打反而手癢;開始不敢說真話,說多了就習(xí)以為常了,不說反而難受。喝茶也一樣,多喝幾次就家常便飯了,不喝反而寂寞。

         

        我嘗想,如果一個人一輩子,不能打幾次大架,說幾句真話,喝幾次濃茶烈酒,那也太無味了。想一想都為之不值,為之嘴里淡出個鳥來。一些鳥人也不知道活個什么勁,活著也是行尸走肉,白白糟蹋糧食耳。

         

        曾看到一篇文章的標(biāo)題:《老子就算被賣進青樓,也要做頭牌》,不由得失笑,不由得想起江與湖時期自己的一句豪言:老梟就是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也是個大哥! 

         

        反對極權(quán)追求自由,并非心血來潮的沖動,而是積蓄已久的意志,為此做了多年力所能及的準(zhǔn)備,包括物質(zhì)、精神和法律各方面的準(zhǔn)備,然后就義無反顧了。

         

        二程說:“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比~采集解:“一時感慨,至于殺身而不顧,此匹夫匹婦猶或能之。若從容就義,死得其所,自非義精仁熟者莫之能也,《中庸》曰白刃可蹈,中庸不可能是也?!睎|海常以此自勉。

         

        除了危險重重,前途莫測,還有生活的清貧。從小詩人、小商人變成大反派,由小奢入大儉,開始頗不習(xí)慣。好在早有精神準(zhǔn)備。詩人時期就曾想,如果能讓親友民胞和子孫后代少吃苦,我愿多多吃苦,愿一個人把天下后世所有的苦都吃盡。當(dāng)然知道那不可能,但不怕苦、愿吃苦是實。

         

        我深知,古來沒有不能吃苦的豪杰和圣賢;我相信,于天下于自己,吃苦都是必要的,有意義的。漸漸的就習(xí)以為常了,不以清貧和危險為苦了。盡管有舊雨為我而憂,新朋感到我苦,我越來越無憂無苦。人不堪其苦,吾不改其樂。

         

        佛門有苦修派,刻意自找苦吃,那當(dāng)然過于極端沒有必要,于佛教也非正道。不過,佛教亦倡正道苦行,主動舍棄物質(zhì)享受和世間貪欲,以檢束身心,刻苦精勤。儒家不需要也不主張修苦行,物質(zhì)生活,隨緣既可。但是,對于本來的貧窮、自然的苦厄,亦不刻意擺脫之。

         

        《中庸》說:“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庇终f:“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o:p>

         

        苦厄不期而遇,不求自來,不正好修行嗎?不正好借以養(yǎng)浩氣、明明德、致良知嗎?連貧富貴賤都超越不了,還講什么朝聞夕死、超越生死?那些因為貧賤而痛不欲生自我了斷者,不僅不配為儒生,亦不配為佛徒也。

         

        蘇軾《洗兒》詩說:“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這是可能的。但一個人若欲無災(zāi)無難而立德成德,則毫無可能。

         

        有志之士承受的苦難和風(fēng)險越大,其思想、智慧、道德就越成熟,成德成圣的可能性就越大。百煉成鋼,苦難就是道德之鋼不可或缺的熔爐。故君子不貴無災(zāi)無難,唯貴超越和戰(zhàn)勝一切災(zāi)難,轉(zhuǎn)逆緣為成長之順緣,化災(zāi)難為生命之營養(yǎng)。

         

         

        傻人有傻福,那兩把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直沒有落到我頭上。我應(yīng)該是當(dāng)年猖狂程度最高、喝茶次數(shù)最多、持續(xù)時間最長而最終沒有入獄者。如果說我?guī)讉€朋友是商企界不倒翁,自己就堪稱異議界不倒翁了。

         

        原因應(yīng)該是綜合性的,或與“護法”的得力、當(dāng)局的“縱容”和東海的“迂腐”都有關(guān)。這里的“迂腐”與真誠同義。稻盛和夫說:“至誠所感,天地為動?!碧斓毓貌徽?,至誠可以動人是一定的,這方面我頗多經(jīng)驗和體會。

         

        例如,2006年“天鵝絨”總統(tǒng)競選,引起有關(guān)部門高度警惕,境內(nèi)不少游戲參與者紛紛被傳訊、拘留乃至判刑。東海作為奪冠者卻始終逍遙法外,遂主動要求與入獄者同案同罪,并有文章《請抓首犯余樟法》公開發(fā)表于海外。有體制內(nèi)人反過來勸解我,并為我開脫,強調(diào)東海動機是“真正的為國為民”云。

         

        說我真誠為國為民,固然不錯,卻是把我看得小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儒之大者,為己為道。為己者,為了成德成仁、成就自己的道德生命;為道者,有機會則行道,無權(quán)位則傳道。沒有言論自由和傳播渠道,就先傳網(wǎng)上;國內(nèi)不能傳,就先傳境外。天下很大,后世很長,總會有人聽進去的。

         

        至誠即良知,良知是最好的護身符。這條東海律的提出,既有切身的體會,也有歷史的經(jīng)驗。關(guān)鍵時刻,真誠和良知是可以救命的,這種故事史籍中很多。

         

        例如,《明史》卷百三九:“帝嘗覽《孟子》,至草芥寇讐語,謂非臣子所宜言,議罷其配享。詔有諫者,以大不敬論。唐抗疏入諌曰:臣爲(wèi)孟軻死,死有馀榮。時廷臣無不爲(wèi)唐危。帝鑒其誠懇,不之罪?!?o:p>

         

        唐即錢唐,當(dāng)時的刑部尚書。因為反對朱元璋罷孟子配享之命,幾乎被殺。“帝鑒其誠懇”一句值得深長思。當(dāng)時任何朝臣勸諫,只怕都無用,是錢唐自己心地和態(tài)度的誠懇救了他的命。此亦至誠動人之一例也。錢唐若是略有好名圖譽之心,必然難逃朱元璋這種老梟之眼,哪里還有命在?

         

        君子和文人學(xué)者的重大區(qū)別在于名利之心。一般文人學(xué)者,即使利心較淡,名心仍重。唯君子能夠真正淡泊名利,誠意正心,以道為重,惟道是從。當(dāng)然,這里的文人學(xué)者是指傳統(tǒng)型的,馬邦文人學(xué)者,普遍名心利欲熾盛,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什么假惡丑的言論都能出口和下筆,賤類耳。

         

        東海名利之心淡薄,但文化道德野心熾盛。二十年前就對多位體制內(nèi)友人說過,我沒有政治野心,此生都不會有。同時又強調(diào),我有文學(xué)、文化和道德野心。皈儒之后,文學(xué)野心消退,但文化道德野心越來越大。文化野心是要替天傳道,道德野心是要成德成圣,與王陽明先生十二歲的時候一樣大。

         

        歸儒以后,越來越不認同譚嗣同先生混雜的思想,但依然欽佩他大勇無畏的自我犧牲精神,依然深深牢記他的一句話。他說:“克己時當(dāng)以螻蟻草芥糞土自待,救人時當(dāng)以佛天圣賢帝王自待?!彪m非中道,何其難得!回首當(dāng)年,深受其精神感染和鼓舞,謹此拜謝! 

         

         

        立德傳道,就應(yīng)該以德服人。以德服人又包括以理服人,有其德必有其言、必有其理故。但對我來說,別人聽不聽服不服,有沒有人聽服,根本不考慮,唯一心一意把道理講清楚。

         

        道理指“性與天道”之理,中道之理,包括道德真理和政治真理。別說別人不服,就是惡言相向甚至惡力相向,我也要千方百計地把道理說出來,不能讓她們埋沒了,更不敢把她們貪污了。

         

        認死理,死認理,哪怕認理死,也寸步不讓。這是東海生平一大特性,親友們包括不少老前輩都知道。一切都可以退讓,當(dāng)理不讓;一切都可以商量,道理沒商量。親友關(guān)系重在親情友情,可以不講道理。但如果要與我講道理,就得遵守思想市場的規(guī)則:道理最大。進入思想市場,感情友誼就得靠邊站。

         

        有一段話譏笑國人:“你跟他講道理,他跟你講感情; 你跟他講感情,他跟你講人性;你跟他講人性,他跟你講現(xiàn)實;你跟他講現(xiàn)實,他跟你耍蠻力;你跟他耍蠻力,他又跟你講道理?!蹦承┪娜藢W(xué)者也沾染了這個毛病,自己有理就講理,一旦其理有誤,講不成理,就不講理而講別的了,仿佛講道理只是爭名奪利爭風(fēng)吃醋的手段似的。這種人自由門儒門中都有。

         

        殊不知,講道理是為了明道理,明道理是為了明明德。自立自達是明自己之明德,立人達人是明他人之明德。明明德于天下,就是王道大業(yè)。道理之用大矣哉。

         

        論理的時候,我是毫不謙虛的。我一向強調(diào),謙德有其適用范圍。對弱勢不妨謙虛,對強權(quán)不能謙虛;在平時不妨謙虛,遇危難不能謙虛;評德評功禮當(dāng)謙虛,論道論理不能謙虛,當(dāng)仁見義不能謙虛,責(zé)任承擔(dān)不能謙虛。

         

        批判社會、異議政治的時候,就更不謙虛了。楊一清廳友說得好:“要實見得是,實見得非,才敢說。那是千人萬人禮拜的,不實見得非,不敢說?!奔纫獙嵰姷萌寮抑?,又要實見得異端之非,才敢實話實說。對于極權(quán)主義,除了實見得是非,更要實修實得,實明得明德,實致得良知,才敢真言直發(fā)。

         

        極權(quán)主義有三挾:一挾文化信仰之勢,一挾權(quán)位武力之勢,一挾民意輿論之勢。在其勢力范圍內(nèi),可謂無堅不摧,無誘不從,無攻不屈。不淫不屈者,非仁智勇具備的真君子大丈夫不可。儒者就應(yīng)該是這樣的真君子大丈夫。

         

        歷代圣賢豪杰都是我的榜樣。這是去年山居之時的一則日記:

         

        “讀《正氣歌》三遍,有神完氣足、心通天地之感。古人說好書好詩可以養(yǎng)氣,信然。二十幾年來大破大立,大立仁本主義真理,大破物本主義、兩極主義和古今中西種種邪說,魔擋殺魔,神擋殺神,一志孤行,一往無前,所憑依的主要就是這股子氣。大哉正氣,大哉正氣之用!” 

         

        或謂我過于猛烈,不像儒家。殊不知,儒家也有金剛怒目的時候。我想,如果孔孟生于今生今世,也會一樣雄猛剛烈。春秋時代禮崩樂壞,但各國還留存著禮樂的碎片,故孔子溫良恭讓。戰(zhàn)國之時學(xué)絕道喪,故孟子泰山巖巖。而這個時代,不僅學(xué)絕道喪,而且邪說惡制,故東海不能不獅吼棒喝,真言直發(fā)! 

         

        東海膽大,然生平亦有所怕,最怕者三:一是報德不足,臨走的時候還欠著某些承諾沒能兌現(xiàn),某些人情債沒有還清;二是盡心不足,沒有把自己最大程度地仁義化美好化;三是傳道不足,沒有把真理最大程度地說出來說透徹。

         

        真理最大者二:一是道德真理,用于立人達人成人;二是政治真理,指導(dǎo)王道建設(shè)。道德真理必須準(zhǔn)之又準(zhǔn),政治真理必須正而又正,來不得絲毫偏差。前者略有不準(zhǔn),就無法通往圣境;后者略有不正,就不能開出王道。

         

        論理義之準(zhǔn)確中正,非儒學(xué)莫屬,儒學(xué)又須以經(jīng)學(xué)為準(zhǔn)。欲正確理解把握經(jīng)學(xué),又非下一番審問慎思和誠意正心之功夫不可。思有不慎,意有不誠,便不能正心,不能契合圣經(jīng)也。東海不敢不努力,不敢有絲毫馬虎。大破大立,大破極權(quán)主義邪說,大立仁本主義真理,吾有責(zé)也。

         

        這是一條東海律:論道德自信,儒家道德訴諸于圣賢君子自身的生命實踐體驗和良知實證。論道路自信,儒家的人生道路和政治道路都具有三正性,其人生即仁者,其政治即仁政,歷代仁者無數(shù)無量,古典仁政舉世無雙。

         

        論理論自信,儒家允執(zhí)厥中,抓住了性與天道的大象,對所有正學(xué)具有覆蓋性優(yōu)勢,對所有邪說具有壓倒性正義。論制度自信,古典家天下禮制已經(jīng)創(chuàng)造了數(shù)千年的文明輝煌,未來公天下禮制創(chuàng)造的中華文明新一輪,自當(dāng)超越古典,趕超美西,直達大同。

         

         

        王道政治新時代的重建,中華文明新一輪的開啟,需要具備一定的社會條件政治基礎(chǔ),還需要一個優(yōu)秀的儒家群體。優(yōu)秀的儒群又具備三個基本特征:較好的道義形象和精神,一定的道德和政治共識,共同的政治和制度追求。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那樣的儒家群體和適合王道的條件和基礎(chǔ),都很難在短期內(nèi)形成。

         

        從王道仁政轉(zhuǎn)向極權(quán)暴政,中間必經(jīng)霸道;從極權(quán)暴政轉(zhuǎn)向王道仁政,中間也必經(jīng)霸道。霸道固然遠遜于王道,不足為訓(xùn);卻又遠優(yōu)于暴政,不無可取。

         

        桓文是春秋霸道,美國是西方霸道。霸道必有霸術(shù),管晏派法家是先秦霸術(shù),自由主義是西方霸術(shù)。某些雜家文化如果落實于政治,也有望開出現(xiàn)代霸道。某些雜家文化,包括儒門雜家,佛門雜家,儒馬結(jié)合、儒實馬虛的雜家。

         

        博而不精,雜而不純,大而無當(dāng),支離而無本。這是所有雜家的特征,程度不同而已。無本,沒有基本立場也。儒門雜家本不牢固,近乎無本。其它派別的雜家,根本有誤,不如無本。但比起兩極主義原教旨,雜家又不無可取。例如,馬門雜家、馬家儒者和其它所有雜家,都遠遠好于馬左。

         

        在相當(dāng)一段時間里,王道只能是一種理想,一種美好的政治構(gòu)思和制度設(shè)想。從馬時代進入儒時代,必須有一個漸進的、量變的過程。這也是王道從理論落實為實踐、從理想落實為現(xiàn)實的偉大過程。東海甘為通往王道過程中的一顆鋪路石。功成必定有我,成功不必在我。

         

        哈維爾有一句名言:“我們堅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為這樣做了會有效果,而是堅信,這樣做是對的?!蓖瑯樱覀冞x擇做一個儒者,堅持盡心盡力辟馬弘儒,就是因為堅信,這樣做是對的。這是最關(guān)鍵的。古今中西偉大的人都有一個共性:把正確和正義進行到底。至于效果和結(jié)果如何,聽天由命。

         

        哈維爾之言讓我想起董仲舒的名言:“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眱晌淮髱熞恢幸晃鳎还乓唤?,所說異曲同工。哈維爾,這位著名哲學(xué)家,捷克首位民選總統(tǒng),雖曰未學(xué),吾必謂之學(xué)矣;雖曰非儒,吾必謂之君子矣。

         

        從追求王道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此生不可能擁有親自實踐王道的機會,只能是為下一代更下一代作嫁。但我心甘情愿,相信功不唐捐。

         

        吸收古今中西所有好政治好制度精華的新王道,將是一束崇高的火炬。這是思想的火炬,理想的火炬,道義的火炬,希望的火炬,一經(jīng)舉起,就會自放光芒,可以照亮體制內(nèi)外越來越多有志之士的心靈,為人生指引最美好的道路,為社會指引最正確的方向。

         

        余東海集于邕城青秀山下獨樂齋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