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東海】儒家的秘密和人類的偉大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22-03-02 18:32:37
        標(biāo)簽:儒家的秘密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儒家的秘密和人類的偉大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正月廿三日丁未

                  耶穌2022年2月23日

         

        人類最大的悲哀是不知道自己就是神。

        無數(shù)人自輕自賤自暴自棄,草菅人命也草菅己命。

         

        ——東海曰

         

         


        儒家沒有秘密,沒有秘傳。但是,其理“放之則彌六合,卷子則退藏于密?!钡兰案咛?,微妙隱微之極,極高明而盡精微,非語言文字所能盡,非上智者、盡心者難以領(lǐng)悟,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和思議。孔門弟子三千賢者七十,能領(lǐng)悟者亦寥寥也,遑論其他人。這就是不隱而隱,不密而密。稱之為秘密,亦無不可。

         

        退藏于密。一般學(xué)者都將這個密字理解為隱秘的內(nèi)心,未免膚淺化。這個密字可不是指內(nèi)心的隱秘,而是形容天命之性的,即可以代表天性。天性非內(nèi)非外,無內(nèi)無外,超越內(nèi)外。人的內(nèi)心是意識心,屬于天性的作用和化顯。

         

        天性既是宇宙生命大本大原所在,又是萬事之所自出者。彌六合和退藏于密,形容祂極于至大而無外、入于至小而無內(nèi)的特征。宋朝理學(xué)家范浚有一篇《性論》,頗為可觀,特錄開頭一段共賞:

         

        “天降衷曰命,人受之曰性,性所存曰心。惟心無外,有外非心,惟性無僞,有僞非性。僞而有外者曰意。意,人之私也;性,天之公也,心主之也。意,迷之也。迷而不復(fù)者爲(wèi)愚,知而不迷者爲(wèi)知,不迷而止焉者爲(wèi)仁。仁即心,心即性,性即命,豈有二哉。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能盡其心則意亡矣,意亡則寂然不動者見焉,是之謂性。”(《范香溪先生文集》)

         

        這是心性正見,唯于意認(rèn)知不足,不知意有誠不誠之別,不可一概否定也。《宋元學(xué)案》祖望案:“此于意之義未融,然亦自有見?!?o:p>

         

        性天具有形而上性。在語言文字力所不及的范圍內(nèi),吾已經(jīng)將性天明明白白地講出來了。但大多數(shù)人照樣聽不懂更聽不進(jìn),這就是性天的隱秘性,也很好地凸顯了語言的局限性。

         

        語言既是明道最重要的工具,又有其不可擺脫的局限性。故對于語言,既不能輕視,又不能過于依賴。儒者如果有傳道授業(yè)的機(jī)會,必須輔之以相應(yīng)的行為實踐,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言教身教統(tǒng)一,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道家強(qiáng)調(diào)道不可道,知者不言,過于輕視語言的作用,不足為訓(xùn)。語言當(dāng)然非道,卻是傳道授業(yè)不可或缺的工具和通往常道至關(guān)重要的橋梁。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鳖伝匕l(fā)揮的前提是孔子與回言,甚至言終日。

         

        釋尊拈花,迦葉微笑,也是大迦葉聽釋尊說法已久,師弟之間才能目交心通。若是沒有老婆心切的日常熏陶,初相見就拈花,是不可能實現(xiàn)以心傳心的。

         

        性天即太極,即昊天上帝和造物主。太極乾元掛帥而乾坤一體,具有五性:一統(tǒng)一性,萬物資始于太極,統(tǒng)一于太極;二健動性,生生不息,至誠無息;三虛寂性,太虛絕跡,大寂絕聲;四超越性,形而上者謂之道,超于萬象,超越一切;五潛在性,道在器中,潛在萬物,潛在一切,無所不在?;蛘哒f,太極一以貫之,貫于宇宙萬物一切現(xiàn)象。五性合一。

         

         


        太極是健動與虛寂的統(tǒng)一而以健動為第一性。佛道兩家不知此,誤以虛靜空寂為道體第一性征,雖得乎道,得之不圓。分而言之,天道地道,乾元坤元,但儒家不是二元論,必須明白地道是從屬性的?!独の难浴吩唬骸袄ぶ寥岫鴦右矂?,至靜而德方。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泵髑獎t坤隨之,執(zhí)坤元則難免產(chǎn)生所知障,障礙對天道的認(rèn)證??v然能證,難以圓證。

         

        吾嘗言,佛教是正而不中,大而無當(dāng),高而有漏。天有道而人有倫,而佛教不能致力于五倫建設(shè),此其漏一;人道政為大,政治禮為大,而佛教不能用心于王道禮制,此其漏二;禮本于太一,太一是乾元掛帥,乾健坤順,大生廣生,而佛教不能允執(zhí)此生生不息、至誠無息之中道,有淪空滯寂之嫌,此其漏三。

         

        第三漏又是根本性之漏,此處一漏則無所不漏。故東海批評佛教,盡精微而未能至廣大,極高明而未能道中庸。當(dāng)然,正因為佛教有漏,方成其為出世大法,在儒門之外別開新面,另極其妙。

         

        佛友老象問:“兄可否答老象一小疑?道家言無,釋法言空,似都?xì)w虛化寂,故姑以0視之;獨儒門剛正中健,致力應(yīng)世,若以數(shù)字表之,是否稱一?一者,獨一無二也,是乎?”

         

        東海答:佛道兩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知道體之虛靜空寂和乾健生生是無礙統(tǒng)一的。道體即太極,乾坤一體而以乾為主。太極即一,無極即0,0可以是對一的形容。并非一之上或之外還有0。老子言道生一,不知道即一也。儒家不講0,只講一,如一以貫之,禮本于太一等等。

         

        又問道體是一是零,是有是無。東海答:道體無形無跡無象,不僅無顯在之象,亦無意識、人格等等一切隱性現(xiàn)象,故可說為空或無。但是,這個空無,非謂道體不存在。就存在而言,祂又是有,這是不能空無化的。故宋儒言,大易不言有無,言有無,諸子之陋也。佛教主流亦以執(zhí)空為忌,強(qiáng)調(diào)“寧可執(zhí)有如須彌山,不可執(zhí)空如介子許”云。

         

        天乙廳友言:“儒釋道三教都博大精深,但三教有序,儒居首”云。此言是也。在政治上,儒家不僅宜居佛學(xué)道學(xué)之前,也宜居西學(xué)馬學(xué)和一切學(xué)術(shù)之前。佛道兩家居前,有礙于人道之常;自由主義居前,有礙于天道之彰。

         

        儒佛道西,一方面可以道并行而不悖,一方面有必要分清主次、主輔和主客關(guān)系。儒家必須占據(jù)主體文化、主導(dǎo)思想地位,而這個主位有必要受到諸家的尊重承認(rèn)。這就必須把道理講清楚,辯明白,讓佛道西諸家心悅誠服,甘為輔統(tǒng),也讓天下萬世明白儒家當(dāng)仁不讓的原因。

         

        儒是仁本主義,佛是佛本主義,道是道本主義,西指西學(xué),特指人本主義。新王道一主三輔,仁本主義為主,其它三家為輔,共建文明,共進(jìn)大同。至于其它文化學(xué)說,無論正邪,在仁旗之下都享有言論信仰自由。

         

        佛教以謗佛為地獄大罪,又喜歡將異議和批判冠以謗佛的罪名。韓愈因為《諫迎佛骨》而遭到不少佛徒的抨擊,不斷強(qiáng)調(diào)韓愈下地獄。也曾有佛友提醒東海,不要異議佛教和釋尊,以免死后下地獄。東海齒冷之。儒家之理論自信、道德自信和大光明境,即使釋尊亦有所不及,豈一般佛徒所能理解!

         

        曾想象與釋尊、老子相見的情景。釋尊與老子之間或會有所辯論,面對吾之異議,應(yīng)該是雙雙含笑不語。吾儒得乎天人之中,對于所有學(xué)派宗派具有壓倒性的理論優(yōu)勢。兩位尊長雖辯才無礙,但自有其誠,不會像佛道后學(xué)那樣狡辯,但也不會認(rèn)同于吾,否則就沒有佛道兩家了。他們除了無可奈何的苦笑,沒有更好的應(yīng)對之法了。當(dāng)然,兩家信徒必然將釋尊老子的苦笑看成高深莫測的清高,嘿嘿

         

         

        太極作為中華形而上學(xué)的核心,是宇宙生命的本質(zhì),堪稱乾坤大秘。唯圓證太極,才能天地人三通。揚(yáng)雄說:“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法言·君子》)通天地人,意謂通達(dá)天道地道人道。通地而不通天人曰佛道,通人而不通天地曰人本主義。唯儒家三通,兼?zhèn)浞鸬篮腿吮局髁x三大正學(xué)之優(yōu)而無其弊。

         

        宋朱震《漢上易傳》說:

         

        “自萬物一源觀之謂之性,自稟賦觀之謂之命,自通天地人觀之謂之理,三者一也。圣人將以順性命之理,故分一而為三,曰隂陽,曰柔剛,曰仁義,以立天地人之道,蓋互見也。易兼三才而兩之,六畫而成卦,成卦則三才合而為一。知隂陽、柔剛、仁義同源于太虛,則知性;知天道曰隂陽,地道曰柔剛,人道曰仁義,則知命;知仁義即天之隂陽,地之柔剛,則知性命之理?!?o:p>

         

        這段話就是天地人三通之言,非知性知天者莫能言也。自萬物一源觀之謂之性,這個性兼天地之性和天命之性而言。萬物一源,源于此性;萬物一體,即此性體,即生命本性、宇宙本體也。

         

        唯圣賢才能三通,唯盡心才能成為圣賢。能盡心自能知性知天,唯盡心才能知性知天。八條目都是盡心的方法。圣賢未必有機(jī)會治國平天下,但必有治平的強(qiáng)大能力和強(qiáng)烈追求,必然盡心盡力永不放棄。沒有治平追求者,成不了圣賢。

         

        唯有三通者,才能圓滿認(rèn)識生命的本來面目,知道人類的無比偉大。

         

        有一句西方名言:“一個人真正偉大之處,就在于他能夠認(rèn)識到自己的渺小?!辈⒎呛翢o道理,但已經(jīng)被用爛了庸俗化了。特此唱個反調(diào):一個人真正偉大之處,就在于他能夠認(rèn)識到自己的偉大。生命的偉大根源于本性的偉大,萬物皆備于我的偉大,此非小人所能理解和想象。我的偉大你想不到,你的偉大你不知道。

         

        只有認(rèn)識到自己的偉大,才能不為欲牽,不為物役,不為形羈,不為富貴所淫、貧賤所移、威武所屈,雖千萬人吾往矣。只有認(rèn)識到自己的偉大,才能真正珍愛生命,自愛自尊自立自強(qiáng),進(jìn)而愛人立人,成人成物,大愛無疆,財成輔相,與天地參。只有認(rèn)識到自己的偉大,才能成為偉大的人。

         

        在道德界,圣賢是最中正美好的神。圣賢居于師位,必能培養(yǎng)最好的人才,仁智勇三德兼?zhèn)?;圣賢居于王位,必能建成最好的制度,自由和秩序雙優(yōu)。在政治界,圣王是最光榮的神。

         

        而在宇宙界,人類就是最偉大的神。

         

        《左傳·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币庵^人民是神的主人,因此圣王先成就人民然后才致力于侍奉神靈。東海學(xué)舌曰:夫人,神之主也。遺憾古往今來絕大多數(shù)人不知自尊自貴,淪為物奴神奴。注意,神字多義,這里的神指鬼神、神靈。如果神指昊天上帝,人就是神之子,并且是最珍貴者。

         

        說人類就是最偉大的神,并非否認(rèn)人類中敗類多多的現(xiàn)實。陽明先生說滿街都是圣人,并非不知街頭有盜賊;《孝經(jīng)》說天地之性人為貴,并非不知人類有賤類。要理解吾這句話,一要具備宇宙視界,可讀東?!度耸怯钪孀蠲郎?,仁是人道最高的尺---東海客廳論天人》、《從地球文明到星空文明----人類發(fā)展大趨勢簡論》諸文;二要具有心性眼光,可讀《天地之間吾最帥----東??蛷d論性天》諸文。

         

        2022-2-23余東海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