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瑞昌作者簡介:王瑞昌,字乃徵,號米灣,西元一九六四年生,河南魯陽人,北京大學哲學博士?,F(xiàn)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教授。長期主講儒學經典及中國哲學于高校及民間公益文化機構。曾訪學北美、臺灣,研習人文,傳播儒學及中國文化。著有《陳確評傳》《追望儒風》等。 |
經學之所與立
——賀春耕園第七屆經學論壇
作者:米灣
來源:“春秋學微”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九月初三日壬寅
耶穌2024年10月5日
【轉案:春耕園舉辦經學論壇,某不克與會,而米灣兄撰文致賀,今予轉載。復案:經者,常道也。非天啟之書不得為經,非孔圣制作不得為經,非六藝之科不得為經。六經者,奉道謂之六經,行之謂六藝,化之謂六教,習之謂六學,用之謂六術,而要之以“六經”之稱為法式。秦及漢初數(shù)用六,故稱六經;漢武之后數(shù)用五,故稱五經。五六之差別,在樂經也,在成書也。樂經本音不本書,故本行謂之六藝六經,秦及漢初之稱也;本書謂之六藝五經,漢武之后之稱也。六經者,日月經天、江河行地,不可疑、不可更,不可不尊、不可不行,康有為、陳煥章、夏曾佑、錢賓四稱圣經者是也。】
劉校長、春耕園學校經學論壇組委會鑒:
春耕園致力經學教育逾二十年,成就斐然。創(chuàng)設全國性經學論壇,切磋經義,已興辦六屆,功不可沒。甲辰秋月,第七屆經學論壇即將舉行。局面日新,可喜可賀!
區(qū)區(qū)于六藝不曾深造,無所發(fā)明。故雖奉邀請,未敢濫竽充數(shù)。感荷之下,謹于經學之所與立,略陳管見,以為論壇之獻辭。
“經學”之為學,在何種意義上成立?竊以為其成立在宗教之維。蓋無宗教意義上之儒教,則無儒教之經學。以“經學”實乃依宗教而起之學故。教有佛道耶回種種之別,而經學亦有佛教經學、道教經學、基督教經學、伊斯蘭教經學種種之分。倘諸教不起,則經學之名,亦無從而立。儒經之學之于儒教,亦復如是。
近代以來,自西方興起之實證主義、科學主義、物唯主義、自然主義諸說,舶來中夏,昌熾日甚。于是宗教日告式微,而就中尤以儒教為甚。隨之,儒教之經學亦岌岌乎淪胥澌滅。雖仍有學者如周予同、蔡尚思輩者及機構如研究院、高校國學院者,有事于六藝文本,著論紛紛,然大抵以“解剖學”方法為之者。其學之質性屬現(xiàn)代之考古學、語言學、文獻學、社會學、文藝批評學等等,而非真正意義之“經學”。
真正意義上之經學云何?曰:抱“游文于六經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之宗旨而為之者是也;持“經稟圣裁,垂型萬世。刪定之旨,如日中天”之態(tài)度而事之者是也。此經學所與立之總綱領。分言之,經學之形態(tài),尚可別為兩脈:一曰“以寄托個人生命存在之意義、安心立命為企向”之經學,一曰“以明體達用,開物成務,體國經野,利濟蒼生為宗旨”之經學。
前者之學,將經學與個體生命、全幅生活浸潤無間,水乳交融,生死以之。“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憑世上滄海變田田變海,俺那老師父只管蒙?著兩眼定六經”(《桃花扇》),“他年茍不能實行所志而淟忍以沒,或為中國文化道德禮教之敵所逼迫,義無茍全者,則必當效王(靜庵)先生之行事,從容就死。” (《吳宓日記》) 如此“之死矢靡它”以抱經者,可稱“為經學而經學”、“以經學為生命存在之意義”者。后者之以通經致用為原則治經者,員數(shù)最夥,影響亦廣,自不待言。推極論之,此形態(tài)之經學,實近西洋功利主義立場。其惟精惟一,較前者容有所不逮。然以其肯認諸經內在本具經世濟民之功能,博施濟眾之功效。知夫黜斯文而唯兵農工商是務,無以致長治久安之大業(yè)。故此“承體啟用”義之功利主義與世俗“唯利是圖”,但以經術為弋取“金榜題名”、祿位利譽之外在工具者,其性質迥乎不同,其高下判然有別。故此旨在致用之學,確然亦不失為經學之一正脈。
至于世人之各于其性之所近,以玩賞、近代實證科學、西式哲學路徑究心古經遺文者,以其非以儒教為依歸,經學之稱固非所宜。然凡此諸學,其學者凡能自名一家者,必有一節(jié)之足以自立,故亦各有其自身之價值。矧其于儒教意義之經學,時有所助,堪稱經學之支與流裔。“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笨穹蛑?,圣人擇焉。以故似不可寇仇視之,動輒為之憤疾作色,詆呵不置也。
“國于天地,必有與立“, 教之謂也。西洋壞亂之相,由于玩忽其教;東土欲圖再興,豈可土苴圣經。孟子曰:“君子反經而已矣。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北?!此本在位顯要職分之當為,今但成草野匹夫天民之自覺。如是,則經學教育之事業(yè)、經學論壇之興辦,其時義不亦大乎;其諸君之用心,不亦深且遠乎!
祝春耕園第七屆經學論壇圓滿成功!
甲辰孔子誕辰 米 灣 拜啟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云雅集】孔子·歷代詩詞精選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