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秋風】儒家是我們的文化空氣

        欄目:演講訪談
        發(fā)布時間:2013-01-01 08:00:00
        標簽:
        姚中秋

        作者簡介:姚中秋,筆名秋風,男,西元一九六六年生,陜西人士?,F(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教授、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著有《華夏治理秩序史》卷一、卷二《重新發(fā)現(xiàn)儒家》《國史綱目》《儒家憲政主義傳統(tǒng)》《嵌入文明:中國自由主義之省思》《為儒家鼓與呼》《論語大義淺說》《堯舜之道:中國文明的誕生》《孝經(jīng)大義》等,譯有《哈耶克傳》等,主持編譯《奧地利學派譯叢》等。

             
             
             
            儒家是我們的文化空氣
            ——秋風暢談《重新發(fā)現(xiàn)儒家》
            原載:山東商報2012年11月27日
            來源:作者惠賜《儒家郵報》
            
             
            
            問題1:秋風老師您好,很高興跟您談儒家,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這個話題。最近這些年,傳統(tǒng)文化和儒家思想再次引起國人的興趣和關注,談這些話題的書也不少。您的新作《重新發(fā)現(xiàn)儒家》我覺得與其他作品有很大不同,有強烈的“撥亂反正”的主旨。這是您寫作本書的初衷嗎?
            
            是的,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撥亂反正。對儒家,過去一百年多年來,人們,主要是接受過較好教育的社會精英群體,尤其是其中的知識分子對儒家的看法,很多,甚至可以說大部分是錯誤的、荒謬的、偏頗的,有誤解,也有曲解。我這本書,就是選擇其中較為流行的偏見、成見,一一予以辯駁。
            
            或許可以說,我這本書就是專門寫給反對儒家、不理解儒家的朋友們看的。我希望通過這本書,矯正大家對儒家的錯誤認知。
            
            問題2:您講到,大眾得到的關于儒家、關于西方的表述和闡釋,往往是一些對此并不真正深入了解的人傳遞出去的。怎么會造成這樣的現(xiàn)象?
            
            這與中國現(xiàn)代知識活動的特點有關。上個世紀初,傳統(tǒng)教育體制崩潰,新式教育興起。這樣,傳統(tǒng)士君子的生產(chǎn)機制中斷,現(xiàn)代教育體系培養(yǎng)出大量專業(yè)人員,其中一些人關心公共事務,他們就是知識分子。很多人把儒家士大夫視為知識分子,這是不對的,這是兩種性質(zhì)完全不同的人,雖然他們都是讀書人。
            
            現(xiàn)代知識分子創(chuàng)建了現(xiàn)代大眾媒體,比如改版后的《新青年》雜志。借助這些媒體,他們對社會的影響極大。他們的讀者也多是青年。為這種媒體、為這些讀者寫作,必須簡單易懂,富于情感。陳獨秀、胡適等知識分子就是這樣寫作的。為此,他們對西方予以簡化。事實上,只有那些對西方的認知膚淺、簡單的人,才可以大膽地簡單化地談西方,所為無知者無畏。青年們也歡迎這樣的論說。
            
            相反,當時有很多博學而老成的學者,比如章士釗、陳寅恪、吳宓、張君勱等人,對西方有更為深入的了解,他們試圖講述一個完整的西方,也就是一個復雜的西方。而這樣復雜的圖景是不適合大眾媒體的,青年們也沒有耐心讀。在媒體競爭中,這些見識更為健全的人反而處于下風。這是一個歷史悲劇。
            
            問題3: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正因為這么多的誤讀,弘揚儒家的人才更應在傳播和闡釋上下工夫。聽過您做客“鳳凰大講堂”的演講,您也不斷寫作來表述見解。是否也是看到了傳播和闡釋的重要性?在這方面要多做哪些工作?
            
            是的,傳播很重要,用現(xiàn)代語言闡明儒家義理、重新說明中國歷史是非常重要的。歷史上,儒家經(jīng)歷過多次衰落、復興,而每一次復興都是用當時的語言重述儒家義理。只有這樣,儒家才能夠被人們理解、接受,從而發(fā)揮以文化人的作用?,F(xiàn)代儒家雖然已經(jīng)出現(xiàn)一百年,但這個工作始終沒有展開。現(xiàn)在應當進行了。
            
            問題4:您講要重新發(fā)現(xiàn)儒家,那么怎么重新發(fā)現(xiàn)?
            
            重新發(fā)現(xiàn)儒家,不過是拂去人為地蒙在儒家身上的灰塵,讓儒家煥發(fā)出其本來的光彩。但是,這個工作說來容易,實則相當復雜。因為,人們對儒家形成誤解、曲解的根源有二:第一,用現(xiàn)代價值衡量儒家,覺得儒家本身不好。第二,以現(xiàn)代社會為標準看中國歷史,覺得儒家發(fā)揮了不好的作用。要重新發(fā)現(xiàn)儒家,就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做工作。
            
            這本《重新發(fā)現(xiàn)儒家》,就是在做第一個方面的工作。我經(jīng)過研究、思考發(fā)現(xiàn),過去一百年來,中國人用來判斷儒家的那個所謂西方,其實是偏頗的。比如,大家普遍用德國、法國的自由主義或者現(xiàn)代自由主義理念來衡量儒家。即使談到英美,似乎也只看到紐約、洛杉磯,而沒有看到其鄉(xiāng)下。用這樣的眼鏡看儒家,當然問題多多。但這不是儒家本身有問題,而是你的眼鏡有問題。其實,西方不是知識分子在《新青年》、《新潮》雜志上所說的那樣。西方要復雜得多,現(xiàn)代價值也要復雜得多。有了這樣的視野,儒家就不是那么面目可憎的了,其實,中西之間,沒有那么大的差異。
            
            我也在另一項工作:重寫中國歷史,以相對準確地揭示儒家在中國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這就是多卷本的《華夏治理秩序史》,目前出版了頭兩卷。要寫完全部,要花很長時間,而且是完全學術的,不適合一般讀者閱讀。所以,我計劃明年先寫一個簡本《國史綱目》,希望用二十多萬字的篇幅,寫清從堯舜到今天的中國歷史。它將是面目全新的中國歷史大綱,可以讓大家重新認識中國歷史,樹立起對中國文明的溫情與敬意。
            
            問題5:儒家和現(xiàn)代社會的契合點有哪些?想要“與古為新”,需要從那些方面努力?
            
            現(xiàn)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動輒分別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中國人對中國文明最愛這樣提問,似乎沒有人提出過亞里士多德的思想或者基督教與現(xiàn)代社會的契合點在哪里的問題。但是,古典與現(xiàn)代之間的差異就那么大么?人不都是人么,中國人不都是中國人么?差異能有多大?孔子所講的道理,四書五經(jīng)中的道理是普適的,可以普適于所有人;這些道理也是永恒的,孔子的時代適用,現(xiàn)代同樣適用。比如,仁義禮智信,忠孝節(jié)義,禮義廉恥,這些價值,哪一個不是永恒而普適的?即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是普適而永恒的——當然,前提是你看我的書,弄清其真實含義,《重新發(fā)現(xiàn)儒家》中專門有一章論述這個問題。
            
            所以,現(xiàn)代人努力要做的事情,不是分辨?zhèn)鹘y(tǒng)中的精華、糟粕,而是踏踏實實地誦讀經(jīng)典,體會經(jīng)典,用孔子所說的價值化成自己。
            
            問題6:還有,我們應該如何評判儒家的思想資源?儒家思想在中國社會中被誤解乃至被利用應如何矯正?
            
            我不會評判儒家,這么做,仿佛儒家是我們的生命之外的一個物件,或者一個倉庫,或者說資源。這種看法是不準確的,是對我們自己的生命缺乏自覺才有的看法。
            
            對于中國人來說,儒家不是資源,更不僅僅是思想資源。儒家就是我們的文化生命,我們必須靠儒家存在?;蛘哒f,儒家地生活,我們才有健全而得體的生活。因此,至少我自己要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儒家地生活。
            
            經(jīng)常有人說:儒家有很多不合當下社會的地方啊,歷史上那些大儒,對同一個問題也有多種說法啊。我要說的是,哪又怎么樣呢?沒人要你背誦歷史上的儒者說過的每句話。儒家就在孔子的論說中,就在四書五經(jīng)中。孔子的論說,四書五經(jīng)所講述的都是普適而永恒的道理,你去體悟那些道理,照著那些道理去思、去行即可。
            
            問題7:傳統(tǒng)文化的重新復蘇與中國實現(xiàn)偉大復興之間有怎樣的互動關系?
            
            十幾年前,執(zhí)政黨就提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目標。那么,何為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就是由中國文化塑造的一個文明與政治共同體。而中國文化的根本就是儒家。因此,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就是儒家的復興。也就是說,國家須以儒家價值為國本,中國人需要自覺地按照儒家價值生活,由此形成儒家社會,儒家國家。那個時候,才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為,那個時候,中國才有價值,中國人才有文化,中國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內(nèi)部秩序,并贏得世人的敬重。
            
            有人會說,你這個說法也太獨斷了吧?好吧,那么你說說,有什么樣的價值,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可以讓中國既普世又獨特?掰著手指頭數(shù)一遍,你就會發(fā)現(xiàn),除了儒家,沒有別的。為什么中國政府在海外辦的語言教學機構叫做“孔子學院”,而不冠以其他名號?因為別無選擇。歷史和現(xiàn)實都清楚說明了,歸宗儒家是中國的唯一正道。
            
            問題8:儒家和傳統(tǒng)文化會恢復到什么程度?取決于什么力量?
            
            儒家在中國的復興,最終會形成儒家式現(xiàn)代社會秩序。我有一本新書馬上上市,書名就叫《儒家式現(xiàn)代秩序》。在中國,這樣的社會秩序才是穩(wěn)定的、健全的,古代如此,現(xiàn)代也不可能例外。
            
            我們現(xiàn)在正在朝著這個方向走。這是人心所向。儒家復興的力量就在中國人的心中。
            
            問題9:您做弘道基金的董事長,并將此書的稿費收入悉數(shù)捐贈給了弘道書院。談談您做這些的過程和目的吧?
            
            弘道基金是一些儒門同道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成立,目前正在努力進行注冊程序。成立這個基金的目的是籌措一些資源弘道,通過資助出版、會議、活動當方式,弘揚儒家之道。我被大家推舉承擔協(xié)調(diào)工作,深感德、能不足,唯有誠己、盡心而已。這本書的目的也是弘道,將其收入捐贈給基金,是理所應當?shù)?。也希望更多朋友支持這個事業(yè)。
            
            問題10:另外,本書編輯康慨也將編校費捐贈給弘道書院,以支持您的事業(yè)。這正說明您的感染力也說明了儒家的魅力,對不對?您周圍支持這項事業(yè)的人還很多吧?您對復興儒家是否有堅定的信心?
            
            我首先感謝康慨先生。實際上,近些年來,我碰到的幾乎所有人都支持我所從事的儒家復興事業(yè),包括你們山東交通廣播電臺的美女主播小鳳。今年暑期,她請我做節(jié)目。為此,她系統(tǒng)地讀了我的書。然后她說,她被我說服了??悼壬瓉硪彩茄芯课鲗W的,他有一個轉(zhuǎn)變。
            
            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這并不奇怪。中國人天生都是儒家,因為,儒家就是中國文明的本質(zhì),自從自覺的華夏-中國文明形成以來,也就是堯舜時代以來,我們就生活在儒家價值、儒家文明中,盡管那個時候沒有儒家之名。儒家就是我們的文化空氣。中國的大好山河到處都打著儒家的印記,比如,為什么大家喜歡游泰山、喜歡游曲阜?我們的信仰,我們對宇宙、生命、世界的看法是儒家的。我們生存的社會結構,我們相互打交道的方式是儒家的。我們的語言中充滿了儒家的格言、成語。中國的一磚一瓦都有儒家氣息。所以,一個中國人生下來就是儒家。因為這一點,我對儒家復興充滿信心。
            
            只是,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儒家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大家多處在不自覺狀態(tài)。還有些人,因為自己的認知不全或有誤,而反感儒家,甚至試圖脫離儒家。但其實,他們也不能擺脫儒家。結果,人為的理智與自然的文化生命之間出現(xiàn)沖突,精神、生命反而陷入扭曲狀態(tài)。與其如此,何不自覺?
            
            實際上,過去三十年來,尤其是過去十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對自己的儒家文化生命有所自覺了。我相信,有這種自覺的人會以加速度增多。希望這本小書有助于朋友們放下對儒家的偏見、成見,放下心中對自我生命之完善狀態(tài)的盲目與抵觸,自覺地做一個儒家。這是中國人的命,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原載《山東商報》2012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