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秋風】以自由討論凝聚改革共識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3-01-24 08:00:00
        標簽:
        姚中秋

        作者簡介:姚中秋,筆名秋風,男,西元一九六六年生,陜西人士?,F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教授、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著有《華夏治理秩序史》卷一、卷二《重新發(fā)現儒家》《國史綱目》《儒家憲政主義傳統(tǒng)》《嵌入文明:中國自由主義之省思》《為儒家鼓與呼》《論語大義淺說》《堯舜之道:中國文明的誕生》《孝經大義》等,譯有《哈耶克傳》等,主持編譯《奧地利學派譯叢》等。

             
             
             
            以自由討論凝聚改革共識
            作者:秋風
            來源:作者惠賜《儒家郵報》
            時間:西歷2013年1月14日
            
             
            
            中國必須改革,基本上,這是社會共識。改革已經進入攻堅階段,這同樣是社會共識。然而,從何處入手展開改革?如何妥善處理改革過程中所涉及的利益調整?改革至于何種目標?
            
            凡此種種問題,對于改革能否啟動及改革的成敗,均具有決定性意義。而恰恰是在這些問題,社會存在分歧。朝、野之間存在隔閡、分歧;精英、大眾之間因為利益不同而存在嚴重分歧與情緒對立;民眾內部,因為觀念不同,也存在嚴重分歧甚至對立。改革要起步,改革要成功,就必須化解對立,學會在分歧中尋求共識,不同而和。
            
            然則,如何尋求共識?古老的《周易》,為我們提示了深邃的智慧?!吨芤住贰案铩必詫iT討論變革之道。其中九三爻曰:“革言三就,有孚”。三的意思是多,“革言”就是關于變革的意見,對于變革的主張。顯然,變革過程涉及利益調整,每一方的立場不同,主張也就不同:有支持變革之言,有反對變革之言,也有中間派之言。
            
            “就”的意思是“成也,合也”。變革要成功,就必須在這三種意見、主張之間尋求共識。健全的變革是共同體之事,而不是某個群體之事。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政府掌握著立法、行政大權,也掌握社會最重要的資源,因此,變革的實施主體確實是政府。但這絕不意味著,變革就只是政府的事情。恰恰相反,政府經常是變革的對象,變革通常因為政府的制度、政策不合理而引發(fā)的。因此,變革實際上是整個國家的事情。實施變革的政府,在制定變革方案的時候,必須吸納各群體的各種意見,對其予以綜合、平衡。否則,就沒有變革可言。
            
            盡可能地節(jié)制激情,平衡地對待各種意見,就是公。公則可得正,正則能得人“孚”信。孚就是信的意思。只有平衡地對待各群體之權利、權力、利益、并且設計出平穩(wěn)再分配計劃的變革方案,才有可能得到共同體全體成員之普遍認可,而成為社會之共識。得到社會共識支持的變革方案可讓人們普遍地看到希望:非既得利益群體相信,自己會有所得;既得利益群體知道自己將有所損失,但在可接受的范圍內,而由此可換得較為長久的穩(wěn)定性,因此,他們對變革也不會激烈反對。這樣的變革,才有可能成功。
            
            那么如何達成共識?“言”字就已經揭示了。變革所涉及的每個群體甚至很多人,都會有自己的意見,對于如何變革,有自己的主張、構想。要達成公正而獲得人們信任的變革方案,就必須讓每個有意見、有主張的人士和群體,以各種便利的手段,在公共輿論空間中,在政治審議過程中,最為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主張。
            
            當然,各方也需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以相互尊重的心態(tài)展開理性的辯論。透過這樣的意見表達與理性辯論過程,利益、立場、意見、主張各不相同的人士、群體之間,完全有可能達成某種共識,可能比較薄,也可能比較厚。有了這樣的共識,變革就能夠啟動;在此過程中,也能夠形成可被人們信服的方案。當然,這樣的意見表達與理性辯論持續(xù)進行,變革方案也可以不斷修改,以因應情勢之變化。
            
            因此,下一步改革能否順利啟動、推動,前提條件是比較充分的表達自由,政治議題的辯論自由。社會各方應當盡最大努力,克制自己的激情,節(jié)制自己的權力,維護一個較為自由、公平的公共輿論空間和政治辯論空間,讓各種意見、主張表達、辯論。在這方面,網絡固然十分重要,但傳統(tǒng)媒體的作用更為重要,因為,傳統(tǒng)媒體上的表達更為完整而理性。
            
            當然,最大的問題是,政府、尤其是新聞媒體監(jiān)管部門,當發(fā)揮積極作用。媒體當然需要監(jiān)管,但是,監(jiān)管有道。此道為何?因為一個低劣的文史知識錯誤,最近人們都在談論“大禹治水”故事。這是一則政治寓言,它昭示了這樣一個政治原理:“疏導優(yōu)于杜塞”。
            
            而古代圣賢對于杜塞之禍,有深刻論述?!秶Z·周語》中記載了眾所周知的周厲王彌謗的故事,邵公這樣勸誡周厲王:“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周厲王王不聽此良言,國人確實莫敢出言。然而,由此,官民對立不斷加劇,終致國家不可收拾。
            
            讓人們自由地表達、自由地辯論,這是中國改革啟動的驅動力量,也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證。
            
             
            2013年1月14日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