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東海著《儒家大智慧》出版

        欄目:通知公告
        發(fā)布時間:2014-11-19 17:42:10
        標簽: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書名:《儒家大智慧》

        作者:余東海

        出版社:上海三聯(lián)書店

        時間:2014年8月1日

        ISBN:9787542649379

         

         

        【編輯推薦】

         

        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保ā兑捉洝は缔o下》)

        立德立功立言,都需要大智慧。

        如何觀人?識人?

        面臨種種決擇,該怎么把握時機?

        為人之本是什么?

        原則性和靈活性該怎樣所把握?

        為什么說中庸之道是黃金中道?

        世上究竟有沒有因果?

        人和社會為什么需要禮?

        為什么說話很重要?不善于有什么后果?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么?

        ……

         

        人生有種種困惑,

         

        我們對儒家亦有種種誤解。

         

        東海先生傾一生所學,將儒家智慧妙解成知時、知人、知言、知禮、知本、知權、知中、知因、知幾、知常、知易、知命等十二智,借助經典故事,深入淺出,從正面、反面、側面為您介紹儒家智慧,。

         

         

        【內容推薦】

         

        依據(jù)儒家義理,借助經典故事,從正面反面或側面闡發(fā)相關智慧問題,對儒家大智慧作出全面理論總結和思想闡發(fā)的,東海先生應為古來第一人。

         

        東海先生傾一生所學,將儒家智慧妙解成知時、知人、知言、知禮、知本、知權、知中、知因、知幾、知常、知易、知命等十二智,義理與故事相結合,經典原文與延伸講解相結合,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雅俗共賞。

         

        本書于正文后附《智慧微語》和《一生低首拜陽明》一文。《智慧微語》選自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間的“儒者余東?!拔⒉?。站在中道立場上,看人看事,論史論政,盡量如理如實,思想獨立,眼光獨到,很好地體現(xiàn)了儒家智慧之中正和法眼之深刻?!兑簧褪装蓐柮鳌方榻B儒家大德,也是大智者,王陽明的生平、事業(yè)和學術。

         

         

        【作者簡介】

         

        余東海,原名余樟法,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海一梟、東海老人等,男,屬龍,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南寧。著有《大良知學》(2010年4月)、《儒家文化實踐史》(2013年9月)等。

         

        【目錄】 

         

        點亮智慧的心燈---自序 

        一、知人 

        (一)不知人的后果 

        (二)子貢和孔子的知人之明 

        (三)儒家的妙觀察智 

        (四)小人的特征 

        (五)李克的觀人五法 

        (六)呂氏的識人之法 

        (七)抓大放小 

        (八)左宗棠的故事 

        (九)乃知帝王自有真 

        (十)性明知人郭林宗 


        二、知時

        (一)別太聰明

        (二)別太迂腐

        (三)等待時機

        (四)不違農時


        三、知本

        (一)《大學》之本

        (二)為人之本

        (三)再論孝道


        四、知幾

        (一)從易經說起

        (二)孔子見政治之幾

        (三)孔子見弟子和自己之幾

        (四)子貢的預測能力

        (五)衛(wèi)姬和管子察言觀色

        (六)《淮南子》的兩個故事

        (七)智果和穆生的故事

        (八)陶朱公的故事

        (九)見幾而作

        (十)商鞅門客和韓侂胄館客

        (十一)不要“好察隱微”

        (十二)治盜的故事

        (十三)王夫之的高見


        五、知權

        (一)權者,權宜變通

        (二)權是經之用

        (三)權不違經

        附:“權”論


        六、知中(中庸之道)

        (一)過猶不及

        (二)“執(zhí)兩用中”

        (三)道德之度

        (四)黃金中道

        (五)專家論道

        附:允執(zhí)厥中


        七、知易

        (一)文王演易

        (二)道德掛帥

        (三)易為君子謀

        (四)周太史筮陳公子完生的故事

        (五)又一個周太史

        (六)避免“易之失”

        (七)知謙

        (八)艮止


        八、知常

        (一)反儒就是反常

        (二)子不語怪力亂神

        (三)文化常識,道德常規(guī)

        (四)道家不夠“循常”


        九、知因(因果)

        (一)各家原則相同

        (二)因果律不是宿命論

        (三)人生和社會的鐵律

        (四)白圭的預知能力

        (五)依據(jù)理因推斷事果

        (六)侯生為秦王朝算命

        (七)酷吏的現(xiàn)世報


        十、知禮

        (一)克己復禮

        (二)禮的政治功能

        (三)周公致太平之跡

        (四)溫良恭儉讓

        (五)禪讓制


        十一、知言

        (一)知言的重要性

        (二)君子不失言

        (三)君子無戲言

        (四)以理為尚

        (五)擇法之眼

        (六)巧于勸說

        (七)知音

        (八)失言的后果


        十二、知命

        (一)自知本性光明

        (二)立命與造命

        (三)最高真理

        (四)不是宗教勝似宗教

        (五)儒家對宇宙與生命起源的認知

        (六)關于“十四無記”的標準答案

        (七)扁鵲和文摯的故事


        十三、儒智的特點

        (一)德智不二

        (二)智者樂水

        (三)智樂相通

        (四)智勇不二

        (五)重視知識


        附錄一  一生低首拜陽明——王陽明略論和良知學簡說

        附錄二  智慧微語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