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言作者簡介:“微言”是儒家網特設的一個欄目,主要搜集整理發(fā)布儒家學者和儒門同仁發(fā)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
【微言】儒家微博每日推薦(2015-05-14)
整理者:冷長安
來源:儒家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三月廿六日庚寅
耶穌2015年5月14日
#儒家每日快評#
@經禮堂 :
【慶安槍擊案】任何領域都有敗類,尤其中層,因為他們不是高層,對國家興亡不負責任,不是基層,不直接面對良心拷問,也無須恐懼千夫指。但只要中國國運在上升期,基層和高層就尚可信任。當然,對此事,我仍然認為沒為一線警員配備非致死性自衛(wèi)武器如泰勒槍,是公安部門的重大責任。從棍到手槍跨度太大。
@經禮堂:
【慶安槍擊案】他摔孩子,可以理解為衝動,至於是否是不孝不慈,他只是普通公民,不必深究。但公務員不同,他們原則上應受過緊急場合的訓練,要對自己的行為負擔責任。所以開槍,在當下的器械配置上講,可以認為無責。但要嘉獎,還是留給在此種情況下徒手奪棍,從而把傷害降到最小的心理素質最佳的警員吧。
@elegraphy:
【慶安槍擊案】一個不容許犯錯的教育,一個不相信眼前活人只看証明紙的制度,就一定有個無法坦誠的政府,反之亦然。 包括在美國暴發(fā)的月子中心事件,還有這件事,都是起源於犯錯者不肯説實話,因為人們習慣了一旦承認事實就要受到重罰,承認比欺騙,在大陸要付出的精神代價可大太多了!還是那句話“犯習慣而已”。
吳鉤(@吳鉤 ):
【持槍權】警察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開槍,必須有一套非常周密的規(guī)定。而這套規(guī)定的制訂,又必須考慮到一個原則:傷害能力的平衡原則。象美帝社會,全民持槍,警察風險大,開槍標準就相對低。中國傳統立法也注意到這一原則,如唐宋刑法規(guī)定:罪人拒捕若是徒手,則捕快無權將其擊斃。只有持兇器拒捕時,才可格殺勿論。
#莫言題匾事件#
@羅伯斯在湖南:
【孔廟要自重】孔廟管理方如果不去請莫言寫匾,不同意做匾,不同意掛匾,莫言會去寫這幾個字?會自己去制匾?匾會跑到門上去?孔廟管理方是動議者、決策者、實施者、管理者。不去找孔廟管理方,倒找上莫言,真是醉了。莫言再沒文化、沒規(guī)矩,也是孔廟先沒文化、沒規(guī)矩,是不自珍自重。
#主義#
@何光順:
【女權主義】路怒事件和女權主義關系很大,當占中國人口一半的女人都被女權主義者影響的暴戾乖張時,都成天盛氣滿滿時,你怎么能指望她們能很好地和男性交往,怎么能很好地做好母親、女兒、妻子、教師?。磕信畠尚远籍攺恼嫒ビ绊憣Ψ?,方為良途!
任士見(@任士見1982):
【女權主義】女權主義的學術思路和行為邏輯都是西方的,中國要維護女權,但不需要女權主義。要女德,但更要男德!
@何光順:
【主義】主義化乃是近代世界以來以幫派之學和大眾互相裹挾綁架的意識形態(tài)之學,弱者無以追求真理,遂以其人多勢眾而妄圖以主義造勢,遂離爭真權利漸遠,而成政治斗爭之工具,主義非真學者之學問,而確可多謂之蠻學也!
余東海(@余東海化身):
【儒眼】人民素質差,是政治品質惡劣所致,這是政治常識。文化、制度、教育是決定政治品質的三要素。這里的文化指主體性和主導性文化,作為指導思想和第一學科的文化,如西方中世紀主文化是神本主義,現代主文化是自由主義;中國古代主文化是仁本主義,當代主文化是馬主義。
#其他#
@儒生知一:
【對啟蒙和中世紀的分別贊同】對啟蒙和中世紀的分別贊同自于中西古今的多向觀照,畢竟中國已經被卷入源自西方的“今”,對西方的古今雙向觀照也有利于“我們”理解中國的“今天”,西方的啟蒙在于以人本一極端糾中世紀神本、善本一極端之偏,彼兩者皆非中正,但對于西方,卻有內在于其身之必要。
@儒生知一:
【“倫理自由”】不過黑格爾的這種“倫理自由”并沒有真正和解古今,對于西方如是,對于中國是否可以借鑒亦如是,因為在亞里士多德那里的正義之實質指向之善被抽空了,而這種善與人群的貴賤尊卑賢愚之自然呈現相表里,在這個意義上黑格爾還是霍布斯分子。
@儒生知一:
【尊卑】不知今人為何如此害怕談論尊卑呢?想必貴賤(占有物質財富多寡)沒有什么問題,尊卑質性的一面無非就是貴賤和主從,主從即在一個組織中領導與被領導,命令與被命令之關系,這都不可能消失的東西,尊卑文性的一面即如周禮之儀禮,在行為、服飾上對已有秩序進行凝定,這種凝定一為別異顯明二為約束。
楊萬江(@楊萬江):
【劃分儒家古典憲政與現代憲政】為何要劃分儒家古典憲政與現代憲政呢?在西方也許沒有必要,但在中國很有必要。因為以往人們往往把中國傳統理解成一種絕對皇權,好像皇帝的意志可以決定一切也不受任何限制。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盡管我們不能說中國古代就有現代憲政,但它仍然有一套在價值上高于并架構和制約權力的制度。故曰古典憲政。
@鍵田農夫 :
【以良心為歸宿】權力、金錢,外物也。今人或膜拜,或鄙棄,皆失矣!古人以良心為歸宿,善馭之而不失其宗,蓋能格物也。故物格而后知至也。今人反是,迷于物而累于形,爭也暴戾,和也茍且,其將欲以無禮行于天下,欲以不仁遺夫子孫,其可久乎?詩曰:君子萬年,豈君子有萬年之形壽耶?立德垂范,不可易也。
劉青衢(@劉青衢):
【政治根本】政治之根本在治理秩序,秩序之根本在權力布局,布局之依據不出兩途:一曰仁義,一曰功利。仁義者,本也,功利者,末也,布局者,制度也,故政治之要在構建一套基于義利之權力制度。舉凡古今中外,治亂興衰未外于義利之辨,義則治,利則亂,因義而為制者難,因利而為制者易,是故孔子多言本而罕言末也。
#東海每日微言#
余東海(@余東?;恚?
【圓學】儒佛道三家都可以超越和了脫生死,儒學更是了生脫死的圓學和絕學。儒者隨時可以死,朝聞道,夕死可矣;隨時可以不死,,讓生命無限上達,上不封頂?!翱捎^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比诵钥梢詿o限地美好、偉大和神圣化。
【答客】或問:王陽明在龍場打破了最后一個關卡生死關,但他并沒有走向宗教,那他究竟悟到了什么,是怎樣解決生死問題的?答:儒家悟道,都是悟到了良知即道心、天性、仁性的本質性和第一性。有此覺悟,必成自強不息的君子,不會走向宗教。蓋良知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性,超越一切現象包括生死。
【開蒙】君子上位,是蒼生之福,小人之福;儒家當道,是百家之幸,也是反儒派之幸和惡人惡勢力之幸。例如,王道政治下,商鞅、韓非子、李斯、趙高和眾多暴秦集團的高管們,縱然罪大惡極,也不至于被族滅--滅族罪是法家的發(fā)明;同時,它們也不至于在罪惡的道路上走得如此之遠。
【定律】知儒者必不反儒,反儒者必不知儒,這是一個定律。換言之,知天者必不違天,違天者必不知天;知道者必不悖道,悖道者必不知道。
責任編輯:梁金瑞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