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儒家微言每日精選】大國政治·通經(jīng)學問·君子大家(2015-12-31)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6-01-03 15:01:54
        標簽:
        微言

        作者簡介:“微言”是儒家網(wǎng)特設的一個欄目,主要搜集整理發(fā)布儒家學者和儒門同仁發(fā)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大國政治·通經(jīng)學問·君子大家(2015-12-31)

        整理者:張利進

        來源:儒家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一月廿一日

                    耶穌2015年12月31日

         

         

        @慕朵生:

        中國作為大國的天命】公羊?qū)W大國理論,崇王貶霸,落實為王者無外、王者無求、王者無敵的天下秩序,最終一本于王道政治之合法性,亦即本元重始、政教一體。中國作為大國的天命云云,貢獻的應是一種儒家政治科學、政治哲學以及政治神學的國際關(guān)系理論問,藉此超越西方世界種種陳舊國際關(guān)系理論的窠臼。

         

        百年中國人,兩大焦慮癥】參加龐公逝世一周年追思會,談到當下儒學發(fā)展,提出百年中國人,普遍存在兩大焦慮,即政治(國家)焦慮和生命(精神)焦慮。儒學應自覺承擔起化解兩大焦慮的使命,前者當體現(xiàn)為重建王道政治,后者當體現(xiàn)為重建體制儒教,實現(xiàn)政教合一,必能安頓我們的家國天下和身心性命。

         

        @山聽風_s16:

        國家文化】國家走向文化正途。給明智思想表達的機會,中國政治高層能夠聽到,理解中華文化儒家治理社會的理念。家天下,儒家有社會主義底色。儒家思想具有改良社會的現(xiàn)實價值。中國近代歷史疾病找到挽救療傷和醫(yī)治的方法。給政黨轉(zhuǎn)型以退路,國家民主以進路。對社會來說,改良比革命好,建設比破壞好。

         

        @余東海肆世:

        帝王師】請陳來到中南海講課,確是為了進一步傳遞儒化的信號。以儒架馬(駕馭和架空馬學),以儒化馬,儒化中國,這是習先生自登臺始致力的一個方向。這方面全黨向中央看齊,很有必要。其次我相信,陳來作為儒學名家,必能有選擇地陳述一些真話和真理。在現(xiàn)階段,這就很了不起。

         

        @崇儒_梁知一:

        君主立憲】有同仁謂“傳統(tǒng)中國之所以沒有走向君主立憲,是因頻繁改朝換代”——知一按:此說恐未是。予嘗考諸西史,溯其精神之所源,蓋西人立國兩千間上下關(guān)系久有一“契約”觀念在。而吾華夏儒家重在“綱?!?。契約較之綱常,前者精神較“活泛”而后者較剛斷。此英人早有憲章而吾華夏所無也。

         

         

        #通經(jīng)學問#

         

        @余東海肆世:

        開蒙】明儒云:“不究六經(jīng)之旨,無以見諸子之缺;不觀諸子之缺,無以見六經(jīng)之全?!闭f的極是,也說中了某些學者的痼疾。他們將釋尊、老子、耶穌與孔子相提并論,對佛道耶諸教抬舉過度,見不到它們的缺點和不足,原因就在于不究六經(jīng)之旨,不見儒學之全。

         

         

        @崇儒_梁知一:

        論道德歧視】 1.若論第一義,有道德者必能哀矜而不歧視人。才生歧視念頭,斯不道德矣。2.若論第二義,于道德歧視,當鼓勵大于批評。然其蔽在于或絕小人向善之心。3.人以有道德歧視故,是人是非之念切,而恪于守貞,然后于修德之路上勇進。故說歡迎中國道德歧視現(xiàn)象越來越多,蓋非此不能提振民風也。

         

        @崇儒_梁知一:

        宋明學】1.朱子學與陽明學不可以互攝。漸頓兩分,下手不同。攝則歸于圣人。2.朱子似曾子。陽明似顏子。3.朱子敬以為功,以理為宗。陽明以致為功,以心為宗。器局宏闊文理密察剛顏有執(zhí),朱子似優(yōu)。蔽在外求與支離。然鞭辟入里任運自然是在陽明。蔽易流于似禪,實則非禪。5.應朱王互參,論學不離二宗。


        良知與禪】明先儒批評王學末流易流于禪,甚是。蓋其意者三:1.良知重在一“致”字。須一念間,覷定天理、人欲之分際!揀擇分明,實實踐之。2.佛氏之禪貴在參出“一念不生”光景。然以吾儒義觀之,禪偏虛,而致良知卻是實。(以佛法觀禪亦非虛)。3.致良知與禪,背后精神不同。然圣人無二心卻須識得。

         

        做人】做人一定要躬自厚重,念念提撕也。然后趨于平實。蓋做人唯做到真平實為最難。斯道不離日用倫常,原自平實。以平實通乎人情者也;立志一定要高遠。斯道徹乎心性之極迥之微而達乎天道,自有高遠處。以高遠拔乎流俗者也?!?,“人”,是“做”出來的。

         

        相責不相輕】儒家君子宜隨分相責,唯不可以相輕。相責,義也。相輕,慢也。心地之微不同。

         

        【女色】古謂“萬惡淫為首”。實實如此。蓋女色者,非僅如食之于舌、聲之于耳、嗅之于鼻等一根對一塵。及交接之際,一如佛法唯識言“六識同緣俱起”,此所以搖蕩心旌,眾生執(zhí)之不忘,而為障道之魔魁。乃今日世界,聲色之惑倍于古昔,民人沉淪亦頗在此者。為圣人徒,寧不勇于克已從道,為民族榜樣者乎!

         

        @慕朵生:

        感悟】按照故事境界,人或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有故事的人,二類是講故事的人,三是聽故事的人。有故事要精彩,講故事要真實,聽故事要著迷,如此,三者亦無高低優(yōu)劣矣!

         

         

        #君子大家#

         

        @鍵田農(nóng)夫:

        君子大家】秦制鼓勵分家,漢法仍之,乃察舉一行,豪強之家詩禮傳世,遂儼然世襲公卿矣!五代動亂,門閥蕩盡,范倡義莊,歐修家譜,則鄉(xiāng)鎮(zhèn)大戶弦歌不絕,遽至於蟬聯(lián)巍科矣!古羅馬大族既亡於蠻族,蠻族騎士積數(shù)百年亦號貴族。此何故也?小家雖曰蕓蕓,終難自振,一遇事故,絕無人矣!君子脫穎而出,大家也宜乎!

         

        @經(jīng)禮堂:

        【大家】何謂大家?昔者趙邠卿亡命,某家曰:吾力能蔽人。又新莽將井田而釋奴婢,大家終變其政戮其身。至於士族盛時,何詩禮之傳?北朝世於胡人婚,亦何衣冠之有?以衍聖公言之,陸沉之際,何惜一死?終不過身甘卑下,能事賤擄而已。

         

        責任編輯: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