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東海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shí)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diǎn)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論語點(diǎn)睛》之二十五:依禮盡孝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廣西老年報(bào)》
時(shí)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七月廿八日己丑
耶穌2015年9月10日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狈t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保ā稙檎返谖逭拢?/strong>
孟懿子問怎樣盡孝,孔子說:“不違禮。”樊遲為孔子趕馬車,孔子對他說:“孟孫問我怎樣是孝,我回答他:不違禮?!狈t說:“什么意思呢?”孔子說:“父母在世,依禮侍奉他們;去世,依禮辦好喪事,依禮祭祀他們。”
孔子認(rèn)為,盡孝要從兩方面盡心盡力,一是父母活著時(shí)依禮侍奉,二是父母死后依禮送葬和祭祀。
無違是不違禮,也有順的意思,孝順孝順,離不開順。但這個(gè)順并非一切唯父母之命是從。孟子說過不孝有三,第一種不孝,就是明知父母有過錯(cuò)而不知?jiǎng)褡?,一味順從?/p>
《孟子離婁下》有一篇是孟子與弟子公都子談?wù)摽镎碌?。全國之人都說匡章不孝,孟子卻與他交游,公都子很疑惑,就問孟子為什么。孟子回答說: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cái),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狼,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夫章子,子父責(zé)善而不相遇也。責(zé)善,朋友之道也;父子青善,賊恩之大者。夫章子,豈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屬哉!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終身不養(yǎng)焉。其設(shè)心,以為不若是,是則罪之大者。是則章子已矣!”
孟子在這里提出來“五不孝”即五種不孝的表現(xiàn),章子一種也沒有??镎率且?yàn)楦赣H做錯(cuò)了事,他以善相責(zé),而不被父親接受罷了,并非不孝。如果放任父親做出錯(cuò)事來而不管,那才是不孝。
可見,孝不孝順,儒家的標(biāo)準(zhǔn)與世俗有所不同,這種情況古今都有。就像海瑞,在某些利益主義眼里居然成了不孝子。海瑞當(dāng)某縣第一把手時(shí)極端清廉甘守貧窮,母親生日買一次肉,全縣轟動(dòng),還驚動(dòng)了總督。有人就認(rèn)為海瑞對母親無情,殊不知海瑞是當(dāng)時(shí)著名大孝子。
值得一提的是,孟懿子曾奉其父孟僖子終時(shí)遺命,學(xué)禮于孔子。但后來孔子為魯司寇,主張“墮三都”,孟懿子首先抗命,所以后人不把他列為孔門弟子。《集釋》:“黃氏后案:古人凡背禮者謂之違?!睙o違,特指不違背禮制。顯然,孟懿子后來違了禮,違背了孔子的教導(dǎo)。
責(zé)任編輯:葛燦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