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金綱】儒學論“孝道”

        欄目:學術(shù)研究、家文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5-09-17 20:58:53
        標簽:
        金綱

        作者簡介:金綱,原名李作乾,男,西歷1952年出生于天津市。著有《論語鼓吹》(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大宋帝國三百年》(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年)等。


        ?

        ?

        儒學論“孝道”

        作者:金綱

        來源:作者授權(quán)?儒家網(wǎng)?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八月初五日丙申

        ? ? ? ? ? ?耶穌2015年9月17日

        ?

        ?

        ?

        儒學論述“孝道”最重要的專著是《孝經(jīng)》。

        ?

        這部不足2千字的經(jīng)典,百年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評、責難和攻擊。一個主要的反對意見認為,《孝經(jīng)》是“為統(tǒng)治階級愚民政策服務(wù)的”。但如果認真讀讀《孝經(jīng)》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部典籍之核心是講述一個價值觀:“立身”之要。“孝”要“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傲⑸怼?,也即自我完善。有意味的是,這個“立身”不僅僅是講述給普通讀書人和老百姓聽的,也是,甚至更重要的是,講述給君王公侯聽的。因此,說它是“為統(tǒng)治階級愚民政策服務(wù)的”,是站不住腳的。毋寧說,它是“為被統(tǒng)治階級惠民政策服務(wù)的”。真實說,(如同儒學其他學說一樣),它主要是為共同體全民提供價值觀,并非為一部分人提供價值觀,因此,它是為共同體全民服務(wù)的。

        ?

        也有人看到了《孝經(jīng)》在講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等等,就來說這是在論“人的等級差別”。事實上等級差異,世界各地、人類歷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世界上從未消除過“差異”。儒學承認世界是差異性存在的,并不主張將所有的差異消除,打造一個“同一”性質(zhì)的世界。儒學從未有過如此狂妄的春秋大夢。在《孝經(jīng)》中,正因為承認人間世界的差異,所以,規(guī)定了不同人物的“孝”的責任。這也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角色化”原理:一個人,在家里可能是一個父親,就要承擔起父親的責任,是丈夫,就要承擔起丈夫的責任;但在白宮,他可能就是一個總統(tǒng),這時,就應(yīng)該承擔起總統(tǒng)的責任,而不是父親和丈夫的責任。這就是儒學“禮”的內(nèi)涵之一:當位。每一個人,都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

        ?

        由“孝”推演為“忠”,于是這一價值觀從家族走向了邦國。這樣,《孝經(jīng)》就成為規(guī)范君王公侯以至于庶民百姓之政治、倫理之理性交往規(guī)則。它的根底可以總之以“愛”。孝,是理性的愛,內(nèi)含著對生命的感恩。最大的報恩是以一種符合規(guī)則的形式成就自我。

        ?

        孝道,對士庶百姓而言,更多是教化;對君王公侯而言,更多是監(jiān)督。后者,意義尤重。因為在帝制條件下,不孝,可能導(dǎo)致宮廷政變,那樣,就有流血事件,就會導(dǎo)致政治亂象。因此,孝,是儒學對君王給予“價值制衡”的思想工具。

        ?

        在儒學原典中,孝,比忠更重。孝是親情所在;忠是道義所在。與道義比,親情優(yōu)先。所以“親親相隱”在孔子那里是正價值(以后來說這個遭遇誤解但卻有意味的話題);所以大舜背著犯罪的父親逃跑,在孟子那里是正價值。有一部出土的簡書,世稱《郭店楚簡》,其中一章名《六德》,就是儒學經(jīng)典。其中有一句話:“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边@意思是說:當君主和父親的喪事一同出現(xiàn)時,為了父親的喪事,可以放棄君主的喪事,不能為了君主的喪事,放棄父親的喪事??梢姡M管可以由孝推演為忠,但二者的權(quán)重還是不同的。在古儒、先儒那里,以“孝”為核心的“親親序列”,是優(yōu)先于以“忠”為核心的“君臣序列”的。后儒將這個秩序顛倒過來,今儒有時要跟著后儒走,這是對元典的背離。

        ?

        理解《孝經(jīng)》或儒學的“孝道”,不得不提到《二十四孝》。

        ?

        現(xiàn)在可以肯定地說:《二十四孝》不是儒學正見,不是儒學元典。這個文本提供的若干“孝道”經(jīng)驗其實是對儒學元典正見精神的一種背離。

        ?

        傳統(tǒng)中有一種對元典的過度贊譽,但這種過度贊譽恰恰戕害了元典精神。《二十四孝》所講述的“郭巨埋子”、“臥冰求鯉”“老萊娛親”等故實,跟儒學正見沒有關(guān)系。這種將孝道推演至反人性的邏輯,是一種“譽之適足以禍之”的文化現(xiàn)象。《二十四孝》源出于元代。按元人初意,似欲“弘揚孝道”,結(jié)果卻令“孝道”蒙羞。這不禁讓人想起克雷洛夫的一個寓言:主人帶著米舒卡(狗熊)在樹林午睡,告知米舒卡不要讓任何動物來侵害他。一只蚊子叮在主人腦門,米舒卡為了保護主人,搬起石頭砸蚊子,結(jié)果可知?!敦ニ男ⅰ肪褪呛葱l(wèi)“孝道”的米舒卡。

        ?

        孝,是對生命來源的一種感恩,也是對種族繁衍的一種肯認。認同孝道,比較容易獲得敬畏生命的感覺經(jīng)驗。而敬畏生命,是人類一切正價值的邏輯起點。但不能將孝道理解為《二十四孝》中種種反人性的故實。

        ?

        理解孝道,要有正見。

        ?

        責任編輯:葛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