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言作者簡介:“微言”是儒家網特設的一個欄目,主要搜集整理發(fā)布儒家學者和儒門同仁發(fā)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
孔子誕辰·儒學·弘道學術(2015-9-29)
整理者:梁金瑞
來源:儒家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八月十七日戊申
耶穌2015年9月29日
#孔子誕辰#
@儒家網:
【祝圣誕節(jié)暨教師節(jié)快樂】今天,是至圣先師孔子誕辰。百載滄桑,國人不聞大道久矣,終迎文德來復,喜不自勝。先師道冠古今,盛德垂范,堪為萬世師表。今日華夏之興,師魂之歸,淵源有自,必有所仰,教師節(jié)改期至孔子誕辰,理所當然,且春風化雨,功莫大焉。特??鬃有磐绞フQ快樂!祝教師們節(jié)日快樂!
@儒生任重:
【轉友評】夫子圣誕,非西方之耶誕之節(jié)。夫子立道統(tǒng),序人倫,重教化,開華夏幾千年文教。天不生夫子,萬古如長夜。值此圣誕之際,愿吾學再興,澤潤天下。
@何光順:
【祭孔大典】壯哉!華夏世界的復興當從圣人之學的承傳與華夏之道的弘揚開始!祭孔大典有如歐洲教宗的一脈承傳,乃精神永恒之儀式化的象征!那些世俗的政治領袖們倒下去了,孔子作為精神的圣者和旗幟卻永遠高揚在華夏的天空!他的精神之光照耀著華夏的路,讓曾經的黑夜也看得見希望的黎明!
@何光順:
【華夏精神】今天是圣人的誕辰,可考慮將這傳統(tǒng)的紀念至圣先師的神圣的節(jié)日,先從果敢華人學校開始,以示尊師重道,以示精神的種子在苦難的土地上的頑強生長,以示華夏精神的永生不滅!
@何光順:
【三德鑄造】從學校開始,從教育開始,這些孩子是未來的希望,讓他們成長為果敢社會的脊梁。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仁智勇三德,鑄造于孩子們的心中,必將為華夏民族擎起一面復興的旗幟!
@張瑋珊ChangWeiShan:
【守護共同價值】我們將共同堅持守護這份價值,守護中國人的尊嚴,使中國的復興之路得以持續(xù),終抵于成。風雨如晦弦歌不輟,大雅君子盍興乎來?今天是孔子誕辰,希望中國大陸盡快將9.28訂為教師節(jié),兩岸中國人共同紀念我們的至圣先師,傳承發(fā)揚儒家的思想文化。并祝所有在風雨之中守護這份價值的老師們,教師節(jié)快樂!
#儒學#
@L數往知來者:
【儒學的生命力】傳統(tǒng)儒學的生命力在于現(xiàn)實性和實踐性,離開對現(xiàn)實生活的審視和軌范,儒學只淪為古董。
@齊義虎:
【調和今古文】張爾田言:今文者,孔子說經之書而弟子述之者也;古文者,舊史說經之書而孔子采之者也。由前而觀,六藝皆王者之史,根據于道家;由后而觀,六藝為孔氏之經,折衷于儒家。
@齊義虎:
【毛為何反孔】近日讀書有一猜測:毛之所以反孔,或許因為他所了解的只是從周的古文經學的孔子,而不是改制的今文經學的孔子??涤袨閷Ω闹瓶鬃拥纳窕炊屗X得不可信。
#其他精彩微博#
@斯文V:
【文人模式】中國古代是學者模式,諸子百家都是學者。經史子集,文學是集部,地位最末。新文化運動后,進入文學/文人模式。辛亥后這些二流子學者,學問不好,基本是文人格局。文人作家就成為文化代表。再到以吏為師,文政合一,從胡魯到李敖龍應臺,到王小波王朔韓少。學問就不必談了,文學成為最高夢想。
@劉青衢:
【和而不同】道唯一生,故人物相通而感其同,生元萬有,故人物相別而辨其異。以己之所正正人之不正,應求大同而存小異,大同者,共生也,小異者,群類也,修己治人,必和而不同,求同存異,非以一己所有而強萬類具齊也。是以圣人化民,因材施教,各就其特質而成之,雖同臻上達,而不害其自有之氣象,此生道之和也。
#弘道學術#
@弘道書院:
【弘道學術(9.28)——為己之學】姚中秋:《禮記·學記》會講——“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边@幾句談的是教學相長,其中“自反”“自強”凸顯了為己之學的特征,確立了人的主體性。這里的“學”是自我成長的過程。可惜我們今天的教育只教知識,沒有成人成己之學。
@弘道書院:
【弘道學術(9.28)——化民成俗】姚中秋:《禮記·學記》會講——"化民成俗"討論的是形成良好社會風俗的問題。討論如何構建良好政治秩序,《論語》中孔子給出的回答是:“舉直錯諸枉,則民服”。中國文明的中心是禮樂,不是西方位格化的神,“學”則是主要的教化之道。西方更強調兩分,而中國則是“體用不二”。
@弘道書院:
【弘道學術(9.28)——自發(fā)秩序】田飛龍:《禮記·學記》會講——“化民成俗”談的是整體的國家秩序問題,化民成俗中的“俗”類似于“自發(fā)秩序”。要準確理解“學”在中國政治秩序中的特殊地位,最好拿西方作對比。有個時間點需要特別注意,即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變換,以此逐漸開啟了教會法統(tǒng)合社會的時代。
@弘道書院:
【弘道學術(9.28)——政學體系】楊暉:《禮記·學記》會講——閱讀古典文本是解決現(xiàn)代人身心安頓的問題的一劑良藥?!皩W”是理解中國古代政治的鑰匙,展現(xiàn)了古代政治學的倫理化方向,類似于西方政治學所談政治正當性即“善”的問題。這一由“學”構建起來的政學體系,很大程度上有蕭公權所說“遂生達意”的效果。
@弘道書院:
【弘道學術(9.28)——文教含納宗教】姚中秋:禮記·學記會講——在學記開篇,先賢向后人展示了三重政治境界,初層在于發(fā)慮憲、求善良以諛聞,次層在于就賢體遠以動眾,更高則在于化民成俗。而政治欲要達到化民成俗,必由興學而致。朱子曰:“唯教、學可以化民,使成美俗?!币詫W為普遍之教,以文教來含納多元宗教。
@弘道書院:
【弘道學術(9.28)——教化體系】姚中秋:禮記·學記會講——堯舜時代,華夏之基本信念結構得以奠定,敬天成為國人之信念根基。因而堯舜成為中國文明的起點。敬天之信念,使普遍之世界秩序成為可能。禮記全書的兩大主干為禮樂和學,禮樂和學是中國三代以來形成的最為重要的教化體系。以學為教化之制度安排更具包容。
@弘道書院:
【弘道時訊(9.28)——孔子誕辰】值此大成至圣先師孔子誕辰2566年,弘道書院在北京舉行“拜祭先師孔子暨禮記·學記會講”。誠吾夫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乘時措之宜,合內外之道。有別于神教之信,學為中國文明之本。與會嘉賓拜祭先師孔子,并圍繞禮記·學記篇展開研習,以表達各位弘道同仁對于先師孔子之敬誠紹述。
#東海每日微言#
@余東海三世:
【勢利】庶民勢利庸俗,拜金拜權,嫌貧愛富,棄弱助強,可以理解。文化人如此,便不配為文化人。在反儒反常的社會,勢利的文化人必然淪為特權階級的幫閑乃至幫兇。
【開蒙】可愛之人必有人愛,可敬之人必有人敬。德不孤,必有鄰,此之謂也。不可愛而怨人不愛己,不可敬而責人不敬己,最是無聊。
【人生】一路走來,耳聞目睹了無數拜金主義聰明人和拜權主義強人的身亡名裂,而我總是逢兇化吉并頗有收獲。大半輩子的經歷驗證了古人一句話:奇人必有奇遇,奇惡必有奇禍,真人必得真理,大善必有后福。
【開蒙1】雯潔說:“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像愛自己父母一樣,也去愛陌生的人。能這樣做的人,太少,太少?!边@正體現(xiàn)了人性之常、仁性之正。愛有差等,象愛父母一樣去愛陌生人,無異于將父母與陌生人同等看待,大違孝道,大違人道。此墨子兼愛論之所以反常也。
【開蒙2】俗話說,人善被人欺,其實不對。容易被人欺辱、欺騙的,往往不是真正的善人。仁者,人不忍欺;智者,人不能欺;勇者,人不敢欺。君子仁智勇俱全,豈易欺哉。世俗小人縱然欺之以方,何傷于大雅、何害于君子哉。
責任編輯:梁金瑞
【上一篇】河北承德熱河文廟紀念孔子誕辰2566周年 舉行專場朗誦會
【下一篇】海南文昌孔廟乙未祭孔禮成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