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柯小剛作者簡介:柯小剛,男,西歷一九七三年生,湖北大冶人,字如之,號無竟寓,北京大學哲學博士?,F(xiàn)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創(chuàng)建道里書院、同濟復興古典書院,著有《海德格爾與黑格爾時間思想比較研究》《在茲:錯位中的天命發(fā)生》《思想的起興》《道學導論(外篇)》《古典文教的現(xiàn)代新命》《心術與筆法:虞世南筆髓論注及書畫講稿》《生命的默化:當代社會的古典教育》等,編有《儒學與古典學評論(第一輯)》《詩經(jīng)、詩教與中西古典詩學》等,譯有《黑格爾:之前與之后》《尼各馬可倫理學義疏》等。 |
注疏是幫我們在經(jīng)典中游泳的水:西政輔仁讀書會無竟寓答問之十
作者:柯小剛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道里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三月廿五日癸未
耶穌2016年5月1日
王子同學問了最后一個問題,仍然致思在讀書與生命的學問之間。關鍵在于,你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決定了讀書對于你來說成為一件什么樣的事情。昨晚在知止堂與大哥和侄女行云一起寫陸游自書詩帖(文中及文末配圖),詩中寫到放翁訪隱者、樂漁樵,而在山野之中猶然講學《孝經(jīng)》。人倫之情,山水之樂,莫非性也。供魚暢游的水和供人涵泳的道德文章可能是同一種水。所以,封面配一張去年寫的絹扇:楚簡《太一生水》。
注疏是幫我們在經(jīng)典中游泳的水:西政輔仁讀書會無竟寓答問之十
王子:老師您好,我以前讀《莊子》,會把自己想象成一條魚,游于《莊子》的文本,感到非??鞓?。可如今在學術的視野中讀《莊子》遇到了瓶頸,感覺自己不再是一條魚,而是一片云,飄在天上,回不到地面。在讀書會上對比讀《論語》時,我感覺《莊子》和《論語》之間有一條隱秘的連線,但是我又看不清那條線在哪兒。現(xiàn)在希望自己不要像云一樣飄,能扎一個根,定下來,所以就不知道該如何讀《莊子》了。
柯小剛:你的問題可能涉及兩個方面,一是“為學”和“為道”的關系問題,跟剛才有個同學的提問比較類似;二是所謂“儒道關系”問題中更加具體的表現(xiàn),即《莊子》和《論語》的關系或莊孔關系問題。時間有限,我主要就前者談一下,因為大多數(shù)同學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目前更需要的是關于治學方法和讀書生活的一般性建議。后一個問題比較專門,也許可以留待將來有機會的話再來跟大家做深入交流。
我明天將在重慶大學文字齋的講座也會涉及相關主題:如何處理讀書問學和工夫修養(yǎng)之間的關系?我先給一個簡單可操作的建議:在經(jīng)典原文的閱讀中,我們一定要結合歷代注疏,看古人怎樣發(fā)揮經(jīng)典義理。在“經(jīng)典”和“注疏”之間的張力中,我們可以逐漸體會“下學而上達”、“極高明而道中庸”的感覺,在高明玄思和篤實問學之間找到一種相得益彰的平衡。歷代各家注疏有時難免支離之弊,但好的注疏總能幫我們打開經(jīng)典的多方意蘊。經(jīng)典本身的意蘊自然超過所有歷代注疏的總和,總是逸出任何一家解釋之外;但我們自己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卻可能遠遜于古代注家。重視學術的目的不是為了學術本身,而是為了更好地體道。
如果說讀經(jīng)典,有時候覺得自己像一條暢快的魚,在池中游泳,那么古人的注疏就是給池子加注的水?!白ⅰ北緛砭褪恰白⑺钡囊馑迹笆琛笔鞘柰ㄋ?,都是幫我們游泳的條件。池子里的水越來越多,味道誠然可能越來越淡,但可供暢游的空間也越來越大。經(jīng)典原文的閱讀當然很暢快,但是由于我們自身的局限,能從經(jīng)典本身得到的很可能只是小小的一汪水。如果我們自身并非圣賢的話,“好讀書不求甚解”的自得其樂很可能變成非常有局限性的、小小的快樂,我們有可能變成井底之蛙。而那些歷代注疏就像是河伯,可以帶我們去看大海。借助河伯的引導,我們看到的大海仍然是經(jīng)文,只不過這個經(jīng)文經(jīng)過注疏的打開之后,它的浩瀚我們才能看到。
當然,現(xiàn)代有很多所謂的“研究”恰恰窄化了經(jīng)典,而不是打開經(jīng)典的浩瀚和深度。原因在于現(xiàn)代學術范式和研究方法的形式化和封閉性?,F(xiàn)代“研究者”的心靈是高度僵化的,帶有太多積重難返的先入之見。所謂的“啟蒙”和他們自稱的“理性”毋寧說恰恰是愚昧和固陋。經(jīng)典研讀本來可以滋養(yǎng)學者的生命,但這種高度病態(tài)的學術生活方式卻給現(xiàn)代學者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深重的殘害。而且不但傷害自己,他們還傷害了學生和讀者,扼殺了他們閱讀經(jīng)典的樂趣。更可怕的是,他們傷害了經(jīng)典,降低了人類文明的高度。一千年后,未來的人類回顧這個時代的學術,可能會使用類似“黑暗中世紀的經(jīng)院哲學”之類的描述。
所以,我相信在學生年代,如果不是做專門研究,沒必要看現(xiàn)代人的研究著作,但古人的注疏和義理發(fā)揮一定要看。譬如讀《莊子》,郭象(或以為是向秀)的注一定要讀,包括成玄英的疏,帶一些佛教色彩,也很有意思。或者明代方以智的《藥地炮莊》以儒釋道三家貫通來解《莊》,也是汪洋恣意、博大精深,讀起來也是非常開心的啊!古人的注疏和義理發(fā)揮,各家都是一片天,非常豐富、開放。這個意義上的篤實博學與“為道日損”一點都不矛盾。它只會擴大我們讀經(jīng)典的快樂。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建議。你的問題還涉及“儒道關系”的方面,莊子和孔子的關系問題,時間不夠展開,或許可以留到將來有機會再談吧。
(2015年11月29日西南政法大學輔仁讀書會座談記錄,連載完成)
責任編輯:姚遠
【上一篇】【柯小剛】結合經(jīng)典閱讀和生命經(jīng)驗來思考基本問題:西政輔仁讀書會無竟寓答問之九
【下一篇】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作者文集更多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