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網(wǎng)絡平臺噴涌如雪的自發(fā)哀悼江老師的圖文,我想,人們是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的。如同近日“東方甄選”風波,千萬網(wǎng)民不愿失去的并非某個網(wǎng)紅,而是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某種依舊寶貴的東西。
葬父陪陽默夜辰,忽傳噩耗又親人。昔年政體同為夢,今日歧途相惜珍。文論每弘多側目,思行未見少誠真。橫流滄海歸空淼,但信昆侖草木春。
我們通常說,五四運動為中國請來了兩位先生,一位是德先生(democracy,民主),一位是賽先生(science,科學)。其實,還有一位極重要的“人物”也是那個時候請來的,這就是“和女士”(human rights,人權)??墒?,不知為什么,我們卻偏偏忽略了她。也是因為這個不該有的忽略,兩位先生的煩惱一直得不到解決。
風雨連江過野山, 清聲慈范棘叢間。 十年但信不孤默, 天上良知算等閑。
楊老的文字,整理出來的不多且零散,但感性、簡明、直見性靈,有些像《論語》《孟子》里的對話和議論,讀來清悅,又耐人尋味。楊老晚年主要研究孔子,我覺得,楊老的心同孔子的心是相通的,楊老是真懂、真學孔子。這是古往今來的論孔者們、尊孔者們很難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