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吳鉤】宋朝學者的撩妹技巧:不會這一手羨慕也沒用

        欄目:鉤沉考據(jù)
        發(fā)布時間:2017-05-23 15:20:29
        標簽: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宋朝學者的撩妹技巧:不會這一手羨慕也沒用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四月廿八日庚戌

                  耶穌2017年5月23日

         


          

         

        鷓鴣天

         

        畫轂雕鞍狹路逢,

         

        一聲腸斷繡簾中。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金作屋,玉為櫳,

         

        車如流水馬如龍。

         

        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幾萬重。

         

        這首小詞的作者,叫做宋祁(998~1061),是北宋著名的大才子,與兄長宋庠“俱以文學名擅天下”,時人稱“二宋”。天圣二年(1024),宋氏兄弟同年進士及第,殿試之時,小宋文采更勝大宋,因此禮部原擬宋祁為狀元,宋庠為第三名。但垂簾聽政的劉太后認為,弟弟應該讓兄長一頭。便將宋庠擢為第一,而置宋祁于第十。不過坊間還是將宋祁視為狀元,以“兄弟雙狀元”相譽之。

         

        宋庠、宋祁雖是同胞兄弟,但性格卻大不相同。宋庠老成持重,“儉約不好聲色,讀書至老不倦”;宋祁卻風流瀟灑,很會享受生活,喜歡舉辦文藝沙龍,常與賓客“會飲于廣廈中,外設重幕,內列寶炬,歌舞相繼,坐客忘疲,但覺漏長,啟幕視之,已是二晝”。不知不覺一夜就過去了。小宋還給他們的文藝沙龍起了個名字,叫“不曉天”。他與歐陽修合作修《唐書》,伏案疾書時也極講究享受:“垂簾燃二椽燭,媵婢夾侍,和墨伸紙。遠近皆知為尚書修《唐書》,望之如神仙焉”。

         

        相傳有一年元宵節(jié),宋庠在書院內秉燭讀《周易》,聽說宋祁“點華燈,擁歌妓,醉飲達旦”,不由皺眉。次日,宋庠便托人給弟弟遞話:“相公寄語學士:聞昨夜燒燈夜宴,窮極奢侈,不知記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州學內吃虀飯時否?”當時宋庠為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宋祁為翰林學士,所以才說“相公寄語學士”。

         

        宋庠問宋祁:兄弟,你還記得咱們未發(fā)達之時,呆在州學內就著咸菜喝稀粥的苦日子嗎?這是提醒弟弟:做人不可忘本、貪圖享受;要憶苦思甜,才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但宋祁給哥哥的回復,卻讓宋庠一時無語:“寄語相公:不知某年吃虀飯是為甚底?”當初我們就著咸菜喝稀粥,發(fā)奮讀書,為的是什么?不就為了過上今日這種舒服的生活嗎?

         

        對于兄長的告誡,宋祁頗不以然,但有一回,他卻被一名老農教訓得心服口服。話說某年孟冬,京郊田園一片豐收景象,宋祁帶了隨從、乘著馬車,來到郊野視察,見到田野里稻谷堆積如山,收獲的農民欣然自得,面無感恩之色。

         

        宋祁便上前向一位老農作了一揖,慰勞說:“老丈辛苦了!今年看來收成不錯啊。感謝老天爺眷顧,感謝天子洪福,讓子民共沾雨露。”

         

        老農看了宋祁一眼,笑得前俯后仰,說道:“何言之鄙也!子未知農事矣?!遍w下這話何其鄙陋!一聽就知道對農事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宋祁趕緊請教。老農說:我依時勞作,在春氣萌動的時候犁地、播種、澆灌、除草,“以趨天澤”;冬天,萬物蟄伏,養(yǎng)精蓄銳,我又整治土地,“以復地力”。今日每一粒稻米的收獲,都得自我每日辛勤的勞動,怎么成了老天爺眷顧?我自食其力,依法納稅,官府不能剝奪我勞動的權利,也不可以搶走我稅后的余糧,今日的收成與歡樂,都是我應該享有的,哪里是皇帝的恩賜?我年歲已高,“閱天下事多矣”,吃過的鹽多過你吃過的米,走過的橋多過你走過的路,從未聽說過自己不勞作而等老天爺保佑、自己不努力而靠皇帝恩賜的道理。

         

        老農說完,丟下宋祁,揚長而去。

         

        宋祁“引車而歸”,回到家,將老農的話老老實實記錄下來,篇名《錄田父語》。隨從問他:“先生為什么對那個山野老農這么客氣?分明是我們有道理,他說的沒道理,回去找他辯論。”宋祁說:“不可。老丈說得很好?!?/p>

         

        這件軼事,顯示出宋祁的見識與胸襟,非一般俗吏可比。至于小宋的文學才情,更是沒得說了。他寫過一首《玉樓春?春景》,其中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非常驚艷,坊間萬人傳誦,宋祁也因此獲得一個雅號:“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宋祁官至工部尚書),簡稱“紅杏尚書”。

         

        《鷓鴣天》是宋祁另一首傳世的佳構。此詞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二句,一字不改地引用了唐詩人李商隱的《無題》詩;“車如流水馬如龍”這一句,則是集自南唐詞人李煜的《望江南》詞;“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也是化用了李商隱《無題》詩的“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在古典詩詞創(chuàng)作中,這不叫抄襲,而是集句。至高境界的集句,要做到“妙合無痕,自然渾成,一如己出”。

         

          

         

        說起來,宋祁的這首《鷓鴣天》,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說話有一天,宋祁路過汴京繁臺街,恰好遇見幾輛馬車駛過,原來是大內的嬪妃、宮女出來行街。宋祁來不及回避,只得站得街邊。卻見其中一輛馬車掀開了簾子,一位漂亮的麗人探出頭來,對著宋祁輕輕喚道:“小宋。”宋祁“驚訝不已”,一時也看呆了。等恍過神來,車隊已經遠去,麗人消失于茫茫人海。

         

        宋祁悵然若失,回家便寫下這首《鷓鴣天》。他用“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描述與深宮麗人街頭邂逅的情景,借用“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詩暗示這一次偶遇生出來的微妙情愫,最后借“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詩,表達了對這場注定要無疾而終的邂逅的失落與無望之情。

         

        你想啊,對方可是深宮之內的女子啊,“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怎么可能跟他宋祁有結果呢?

         

        但事情尚未結束。

         

        宋祁為街頭偶遇的宮女寫了一首《鷓鴣天》的故事,很快在京城流傳開來,還傳入了宮禁,連宋仁宗都聽說了。

         

        仁宗皇帝便問宮人:那天是“第幾車子,何人呼小宋”?一名宮女說:“是我叫的小宋。以前曾在內宴見到翰林學士宋先生,左右內臣都叫他小宋。那天恰好在路上遇見了,便向他打聲招呼。”

         

        仁宗心里有數(shù)。又叫來宋祁,不動聲色地說:聽說宋學士寫了一首《鷓鴣天》,“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宋祁一聽,大驚失色,“惶悚無地”,心道:這下完了。

         

        仁宗笑道:“其實,蓬山也不遠?!碑斚?,將那位宮女許配給了宋祁。正是:一場艷遇引出一首小詞,一首小詞引出一樁姻緣。

         

        清初的大文人王士禎,對宋祁的艷遇非常羨慕:“蓬山不遠,小宋何幸得此奇遇?!死弦簧碛?,令人妒殺?!钡阍佟傲w慕嫉妒恨”也沒有用,首先,你得有小宋那樣的才情;更重要的是,世間得有像宋仁宗那樣開明、有人情味的君主。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