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亞波作者簡介:吳亞波,字廣毅,男,西元1986年生,陜西咸陽人,曲阜崇儒學堂創(chuàng)辦人暨堂主。2006年開始從事民間讀經(jīng)教育推廣活動,2014年出版教育文集《為什么要讀經(jīng)》。 |
如何快樂讀經(jīng)?——國學教育學生版問答(十二)
作者:吳亞波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閏六月初五日乙卯
耶穌2017年7月27日
111、回家別人說的我不懂,心里沒有自信,怎么辦?
天下人何其多?天下事何其多?天下知識何其多?若他人所言為有意義之知識,不懂則問,不會則學,此是士君子份內(nèi)事,理所當然。如他人所言僅為吃喝玩樂之類,可知可不知,則不必在意。古人云:“君子謀道,小人謀食?!笨鬃友裕骸熬油〞缘懒x,小人通曉利益?!鼻?,我們用功經(jīng)史,博覽群書,亦有我們所知而他人所不知者,何必妄自菲??!
112、如何快樂讀經(jīng)?
讀經(jīng)明理乃做人本分,不管快樂不快樂,皆須勤勉用功。
113、13歲以上,是多背還是多解?
無論何時,皆應(yīng)讀解并行,所區(qū)別在于,少年兒童以背誦為主理解為輔,成人則以理解為主背誦為輔。
114、讀經(jīng)能使人從內(nèi)心改變嗎?
老子云:“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弊x經(jīng)可使人明白做人做事所應(yīng)遵循之天理常道,至于要不要遵循,愿不愿主動接受圣賢的改變,拋卻長久形成的錯誤知見,約束心中不合天理良知的念頭,全賴個體生命之選擇上進還是墮落。故非是讀經(jīng)能改變什么,而是個體生命借助圣賢經(jīng)典之智慧德行自我改變!
115、在家人不同意我們讀經(jīng)時,我們該怎么辦?
了解家人所以不同意之原因,耐心傾聽,仔細解釋說明,教家人安心放心,同時自己刻苦用功,以真才實學證明讀經(jīng)之教前途無量,意義深遠,這樣家人自然就不會因擔心從而不同意了。
116、怎樣才算是真正讀懂了自己所學的經(jīng)典?
懂之層次大致有兩種,一者知識之了解,二者生命之證成。若謂真正讀懂經(jīng)典,仍需遵循信、解、行、證之次第,逐次用功,久則自明。中庸所謂:“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只要努力用功于學問思辨,自然能夠有正知正見正行,自然能打通自我生命與圣賢生命之隔閡,到此時,經(jīng)典本是自家性命中事。陸象山所謂:六經(jīng)皆我注腳是也。
117、自己身處某個環(huán)境中,如何使自己不被所處的環(huán)境中的風氣所影響?
若此環(huán)境風氣是善良美好的,當主動接受其影響,若此環(huán)境風氣是逆天悖理的,擇善而固執(zhí)之,守住做人底線。
118、自己明確的知道有些事不能去做,但又不知如何克制自己的行為,怎么辦?
俗諺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比裘髦辉摱プ?,便是罔念作狂,便要做好承擔相應(yīng)后果之準備。孔子云:“我欲仁斯仁至矣?!弊⒃疲喝实啦贿h,行之即是。孟子云:“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人各自取之也。”禍福壽夭,五福六極,皆人自己選擇的結(jié)果。圣賢君子與凡夫愚人,良知本無分別,不過圣賢君子從理,而凡夫愚人逐利,于是漸行漸遠,久則致有天壤之別,其各自后果也不言自明。
119、在自己心浮氣躁時,如何自我調(diào)整?
做陽明致良知的工夫,即找出心浮氣躁的根源,連根除掉。人心有如鏡子本明, 但因塵垢累積,故致晦暗雜亂,妍媸不現(xiàn),百物失行。故唯擦除塵埃,則鏡子自明而百物得其正,所謂心浮氣躁本如無根塵埃,心鏡明則自消除。
120、讀經(jīng)若立志于國學方面,將來除了讀經(jīng)老師,還能從事哪些工作?
一個人將來做什么工作,冥冥之中自有天命,豈是人力可盡為。故也不必有此分別心,林則徐有詩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一切有助于弘揚國學經(jīng)典普及圣賢智慧的工作都可以做,這才是士君子的心量。
責任編輯:姚遠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