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東海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diǎn)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牝雞不可以司晨,小智不可與論道——與許石林先生商榷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閏六月初五日乙卯
耶穌2017年7月27日
許石林《拘儒不可與談玄,腐儒不可與論道》一文,贊美齊君王后、趙威后、秦宣太后諸婦:“掌握原則但很會變通,即明利害、知權(quán)變?!贝巳龐D雖各有優(yōu)點(diǎn)和特色,然依中道標(biāo)準(zhǔn),既不能立更不能權(quán),不足為訓(xùn)。
她們的賢能,只是一時一事一般性的賢能,非中道的賢能,非通經(jīng)致用、通經(jīng)達(dá)權(quán)的賢能,非真正的的賢能。例如齊君王后之賢,適足以自貽伊戚、自滅齊國而已?!顿Y治通鑒秦紀(jì)》記載:
初,齊君王后賢,事秦謹(jǐn),與諸侯信;齊亦東邊海上。秦日夜攻三晉、燕、楚,五國各自救,以故齊王建立四十馀年不受兵。及君王后且死,戒王建曰:“群臣之可用者某?!蓖踉唬骸罢垥?。”君王后曰:“善!”王取筆牘受言,君王后曰:“老婦已忘矣?!本鹾笏?,后勝相齊,多受秦間金。賓客入秦,秦又多與金。客皆為反間,勸王朝秦,不修攻戰(zhàn)之備,不助五國攻秦,秦以故得滅五國。
“事秦謹(jǐn)”這三個字就是招致齊國滅亡的第一因。面對虎狼之秦,當(dāng)時六國已經(jīng)成為事實上的命運(yùn)共同體。齊國要避免滅國之禍,唯一的辦法就是團(tuán)結(jié)其它無國,共同抗擊暴秦。
明眼人不難知道,秦國專門針對三晉而不及齊國,顯然是采取蠶食之計,先近后遠(yuǎn),自近而遠(yuǎn)。齊君王后和齊王卻一直醉生夢死,茍且偷安,四十多年不修戰(zhàn)備,一味坐山觀虎斗,自以為聰明。等到暴秦陸續(xù)滅掉五國,騰出手來,齊國滅亡的命運(yùn)就生鐵般鑄定了。關(guān)此,司馬光的“臣光曰”說得很透徹:
“從衡之說雖反覆百端,然大要合從者,六國之利也。昔先王建萬國,親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饗宴以相樂,會盟以相結(jié)者,無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家國也。向使六國能以信義相親,則秦雖強(qiáng)暴,安得而亡之哉!夫三晉者,齊楚之藩蔽;齊楚者,三晉之根柢;形勢相資,表里相依。故以三晉而攻齊楚,自絕其根柢也;以齊楚而攻三晉,自撤其藩蔽也。安有撤其藩蔽以媚盜,曰盜將愛我而不攻,豈不悖哉!”
司馬光認(rèn)為,合縱、連橫的學(xué)說雖然翻來覆去說法很多,但大體是合縱符合六國的利益。假使當(dāng)時六國能以信義相互親善,秦國雖然強(qiáng)暴,又怎么能滅掉六國呢!韓趙魏三國是齊楚兩國的屏障,而齊楚兩國則是韓趙魏三國的根基。六國相互之間形勢相支,表里相依。如果相互攻擊或媚秦偷安,無異于自撤屏障。自拆屏障以討好盜賊,以為盜賊會愛惜我而不攻擊我,何其幼稚荒謬乃爾。
更有甚者,齊君王完全是個后顧頭不顧尾的人,根本沒有為自己死后的齊國和齊王打算。君王后即將去世時,告誡田建說:“群臣中可以任用的是某某?!碧锝ㄕf:“請讓我把名字寫下來?!本鹾笳f:“好吧?!钡鹊烬R王取來筆和木牘,準(zhǔn)備記下她的話時,君王后卻說:“我已經(jīng)忘記了?!比绻鹾笳嬲胸?zé)任感,這么重要的事情,一定會提前做好交代。
君王后去世后,其弟后勝出任相國,輔佐齊王建。后勝大量接受秦國賄賂。而齊國的賓客進(jìn)入秦國時,秦國又給以重金,使這些賓客回國后都為秦國說好話,勸齊王放棄強(qiáng)軍備戰(zhàn),并秦國吞并五國的戰(zhàn)爭隔岸觀火,待到五國先后滅亡。國孤立無援,倉促調(diào)集軍隊抵抗秦軍,為時已晚,被輕而易舉地滅國。
再說趙威后。懂得民為邦本的道理,在《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中問候齊國使者時,先問年成,再問齊民,后問齊王。但只是懂得民本之理而已,并非仁人,而是頗沾染了秦法家的臭味。她問齊國使者:“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于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陳仲子,亦稱陳仲、田仲、於陵中子等。本名陳定,戰(zhàn)國時期齊國著名隱士。其先祖為陳國公族,先祖陳公子完避戰(zhàn)亂逃到齊國,改為田氏,所以陳仲子又叫田仲。陳仲子的哥哥陳戴是齊國卿大夫,所領(lǐng)奉祿萬鐘,陳仲子認(rèn)為不合道義,帶著妻子住在于陵,自稱于陵仲子。楚王聽說他賢,想請他為相,派遣使者持金百鎰,到于陵禮聘陳仲子。陳仲子出去婉謝使者,與妻子一起逃亡,幫人灌溉田園。
陳仲子清高難能之極,極端而偏激,“不可以為道”。故儒家不以為貴,不以為然。在《孟子·滕文公下》,孟子對他的行為有嚴(yán)厲的批評。但只是批評,認(rèn)為其行為不值得贊肯,不足為訓(xùn),就像《論語》中孔子批評長沮、桀溺說“鳥獸不可與同群”一樣。趙威后則認(rèn)為陳仲子會“率民而出于無用”,主張殺之。這就很法家、太兇惡了。
再說秦宣太后。此婦以太后身份統(tǒng)治秦國三十六年,“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史記·穰侯列傳》),在三只司晨的牝雞中,是最能干的。只是能而不賢,不僅私德齷齪,她促進(jìn)了秦國的欺詐和暴力,將秦國進(jìn)一步推向了邪路,從長遠(yuǎn)看,也是絕路。
太后稱謂始見于此婦,太后專權(quán)也自此婦始。牝雞司晨原是《尚書·牧誓》中罵殷紂王的,牝雞指妲己,但實質(zhì)上妲己只有諂媚迷惑之能,并無司晨之權(quán)。秦宣太后才是真正的牝雞司晨,后來效仿者層出不窮,著名的就有十幾只。其中以胡充華(北魏胡太后)、武則天、慈禧三只最惡劣,胡充華淫毒,慈禧刁惡,都比妲己壞多了。武則天更是集陰狠、淫毒、刁惡于一身。
王夫之在《宋論》中指出,天下有三大正義標(biāo)準(zhǔn):內(nèi)諸夏而外夷狄,進(jìn)君子而退小人,男主外而女主內(nèi)。如果女主外,就非正常。女人當(dāng)國作主,即使女主甚賢,也大不祥。宋仁宗時垂簾聽政的養(yǎng)母劉太后,宋哲宗時聽政的太皇太后高氏,都頗有賢德,高氏還有女堯舜之稱,實質(zhì)上仍然利少弊多,不足為訓(xùn)。
關(guān)此,王夫之在《宋論》中有兩段長篇大論,對其中利弊論之甚透,茲不詳錄,錄其一一小段:“不可拂者,大經(jīng)也;不可違者,常道也。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內(nèi),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婦道之正也。雖有庸主,猶賢哲婦。功不求茍成,事不求姑可,包魚雖美,義不及賓。此義一差,千涂皆謬,可不慎與!”
依據(jù)王夫之的觀點(diǎn),不僅惡婦篡奪為禍,即使賢如宋仁宗時的劉太后和宋哲宗時的太皇太后高氏,同樣有違政治之常,縱收一時之小利,卻遺無窮之流弊。
孔子說:“可與共學(xué),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quán)?!闭嬲ń?jīng)致用通權(quán)達(dá)變,真正“明利害、知權(quán)變”,唯大儒能夠,非齊君王后、趙威后、秦宣太后之輩所能望塵也。許石林說《拘儒不可與談玄,腐儒不可與論道》,意謂此三婦人才可與論道,不亦謬乎。另外,腐儒固不可與論道,大儒亦不屑于談玄。而何為通儒腐儒,自有經(jīng)典標(biāo)準(zhǔn),非外道和一般學(xué)者所能判斷也。
【相關(guān)閱讀】
【許石林】拘儒不可與談玄,腐儒不可與論道
http://www.lfshouyuan.com/article/id/11878/
責(zé)任編輯:姚遠(yuǎn)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