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東?!繀擦址▌t微論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7-08-10 14:02:52
        標簽: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叢林法則微論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閏六月十九日己巳

                    耶穌2017年8月10日

         

        叢林法則的的基本定義是:自然界里生物學(xué)方面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汰、弱肉強食的規(guī)律法則。就自然屬性而言,無序競爭,弱肉強食,強者生存,理所當然。但不適用于人類社會。

         

        在人類社會某些領(lǐng)域也可以優(yōu)勝劣汰,義刑義殺義戰(zhàn)就是王道政治和仁人義士“汰劣”的重要方式。這就是人類社會的物競天擇,適者優(yōu)先。不過,與獸類的自然法則不同,不能以力量強弱為優(yōu)劣標準。

         

        人類自有人類的法則,包括道德和法律。在政治上,優(yōu)者對于劣者要盡尊重、保護和優(yōu)化之責(zé):以良制良法提供人格尊重、人權(quán)保護,以優(yōu)質(zhì)文化啟蒙教化弱勢群體,提升他們的德智和力量。這是道德政治應(yīng)有之題義。廣毅說得好:“動物世界,該是叢林法則;人類世界,該是道德法則?!?/p>

         

        叢林法則,暴力崇拜,弱肉強食;道德法則,仁義掛帥,扶弱助貧。這是兩種法則最大的區(qū)別。都是物競天擇,動物之“天”是自然和本能,人類之“天”應(yīng)是天理良知。

         

        奉行叢林法則是人世間最大的愚昧,昧于真理,昧于仁義,昧于生命的本來面目。這種人已經(jīng)喪心,必然病狂,必然喜歡損人利己,就很容易招災(zāi)引禍,禍人禍己。叢林社會就是由奉行叢林法則的人物和勢力制造起來的。它們自己也最容易成為叢林法則的犧牲品。

         

        人之惡,惡在其心、在其德、在其思想觀念。無論貧富貴賤、強大弱小、得志失勢,無論是迫害者還是受害者,無論是否已經(jīng)犯罪犯法,只要信奉叢林法則,就已非人化,是喪失“四心”的征象。

         

        很多人把自己的不幸歸咎于命運。殊不知,他們往往不是命不好而是心不好,命不好就是因為心不好。信奉叢林規(guī)則就是心地敗壞的表現(xiàn)。這種人一生的努力,無非是要讓自己成為食弱的強者,沒有成功機會,正是上天的厚愛;這種人如果僥幸得勢,那是他的大不幸,那意味著取得了作惡犯罪、積惡滅身的機會。

         

        很多人反對吃人,是因為自己沒機會吃人,或者自己正被人吃。一旦有了吃人的機會,它們就會搖身一變,從堅決的反對派變成堅定的擁護派,為吃人的制度和行為涂脂抹粉。不少人一有權(quán)就變壞,或只有“兩頭真”,罕見“中間真”,根本原因在此。

         

        奉行叢林法則的人就是惡人,實踐叢林法則的勢力就是惡勢力,流行叢林法則的社會就是惡社會。叢林法則具有反文明、反文化、反道德、反人道、反人性的“五反”特性,歸根結(jié)底是反人類。叢林法則必然導(dǎo)致個體豺狼化、社會叢林化和政治黑惡化,從而引發(fā)各種人道主義災(zāi)難。

         

        對奉行叢林法則者最好的幫助,是以中華文化啟蒙之,以正知正見開導(dǎo)之,讓它們變狼為人,重新做人。同時,在叢林化的社會,懲惡比揚善更重要,嚴懲大惡就是揚善,是改造叢林、重建秩序的必須。司馬法曰:“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殺其官,愛其民,殺之可也;以殺止殺,殺之可也?!?/p>

         

        或問:你推崇仁本主義,反對叢林法則,如果面對的是不仁不義、信奉叢林法則的國家,怎么辦?答:面對豺狼不需要把自己變成豺狼。仁者必義,義者適宜也,正義也,義刑義殺義戰(zhàn)都是義。面對邪惡國家和勢力,仁本主義國家必有最適當?shù)膶?yīng)之法。

         

        儒生桃源有詩曰:“中華自古繼天心,大道何須國外尋? 世上有仁為樂土,人間無禮是叢林。”王道政治,禮樂刑政,禮法具備,人間樂土也。

         

        然無禮亦未必是叢林,如西方社會。我說過,從王道的高度審視,西方政治有法無禮,有法是其優(yōu)點,無禮是其缺點。自由主義一味強調(diào)自由人權(quán)的維護,卻不重視道德人格的建設(shè)和秩序品質(zhì)的提升,自由有余,良序不足;平等有余,差等不足;人權(quán)有余,人格不足。

         

        蠻夷社會無政府,既無禮樂,又無良法,那是叢林。至于古今暴秦,惡制惡法,如監(jiān)獄,如地獄,比叢林更黑暗也。

         

        責(zé)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