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中小學語文教材,就應該選入更多的文言文與古詩詞
作者;吳鉤
來源:《南都周刊》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七月十一日辛卯
耶穌2017年9月1日
今年9月回校讀書的中小學生,會發(fā)現(xiàn)他們拿到手里的語文課本出現(xiàn)了一個大變化,那就是古詩文篇目大幅度增加了。
據(jù)介紹,小學6個年級12冊語文課本,共收入古詩文132篇,平均每個年級約有20篇,占課文總數(shù)的30%左右;初中語文教材的古詩文選篇有124篇,約占課文總數(shù)51.7%;而且,選篇的古詩文題材比較豐富,從《詩經(jīng)》到清代詩文,從古風、民歌到律詩、絕句、詞曲,從諸子散文、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有人這么形容:這是現(xiàn)代白話文興起后,中國語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換血」。
在語文教材改革的消息傳出之后,輿論界曾有一番爭議:到底要不要在語文課堂上講授更多的文言文與古詩詞?我先亮出我的一貫觀點:本次語文教材改革的方向是對的,但力度還不夠。我的意思是,中小學生的語文課本,文言文應該占三分之一,古詩詞應該點三分之一,白話文應該占三分之一。現(xiàn)在課文教材選編的古詩文比重還顯得低了一些。
為什么說中小學生應該在語文課堂中多學習古詩文?這得從中小學語文教育的基本功能說起。以我的理解,中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應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幾個基礎(chǔ)能力:
第一,掌握基本的漢語知識,能夠比較順利地閱讀、理解中文作品。而中國最優(yōu)秀的漢語作品,文言文與詩歌占了絕對的大頭。一個缺乏閱讀文言文能力的中小學生(以及成年人),他必定會跟無數(shù)最優(yōu)良的漢語作品失之交臂,先人留下來的那么多文章,以及蘊含在其中的思想、道理,都無法理解、體會,正如一個吃不了辣的吃貨,必定會錯過無數(shù)美味。
第二,掌握基本的漢語寫作能力,能夠流利地使用漢語作書面表達,亦即俗稱的「寫作文」?,F(xiàn)在的中小學作文,有兩個毛病非常明顯,一是形式僵化,連抒情是有套路;二是語言粗鄙、粗俗。造成后者的原因,主要就是學生未能掌握漢語寫作的精髓。這一精髓就蘊藏在古詩文之中,我們?nèi)绻ラ喿x優(yōu)秀的古文,便會發(fā)現(xiàn)漢語可以表達得非常典雅。
有網(wǎng)友質(zhì)問我:作文教學又不是要培養(yǎng)文學家,中小學生能夠熟練進行應用文寫作就行了。我跟他說:如果你熟讀文言文,會讓你的應用文寫作錦上添花,比如古人寫的書信,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會使用不同的敬稱,文質(zhì)彬彬,看著非常舒服。再舉個例子,你長大之后給喜歡的女孩子寫情書,如果信中能夠恰到好處地引用幾句古詩,也更有機會打動她的心啊。
第三,養(yǎng)成基本的文學欣賞能力與審美能力,能夠感受一篇文學作品的美。對于中國的孩子來說,古詩詞就是這方面最好的教材。
在全部中文作品中,文學成就最高的作品無疑是古典詩詞,從先秦的《詩經(jīng)》到漢賦楚辭,從唐詩到宋詞,無疑千古名篇隱藏其中,我相信一個孩子讀多了,心靈會得到美的熏陶,氣質(zhì)會變得不一樣,古人尚知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今日的語文教育固然不是為了培養(yǎng)文學家,但讓孩子從小多接觸優(yōu)美的古詩詞,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他們的文學素質(zhì)。
第四,養(yǎng)成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同情理解?!肝逅摹怪?,中國人所接受的國文教育一直以來都以反思傳統(tǒng)乃至反傳統(tǒng)為基調(diào),導致學生不但對本國文化缺乏了解,而且?guī)缀醭鲇诒灸艿胤锤袀鹘y(tǒng)文化。最近這些年,這一不正常的教育思路終于扭轉(zhuǎn)過來,本輪中小學語文教材改革正是撥亂反正的體現(xiàn)。而傳統(tǒng)文化的最重要載體,便是古詩文,不掌握熟練閱讀古詩文的能力,如何了解傳統(tǒng)文化?不了解,又談何「同情理解」?
基于上面四點考慮,我支持現(xiàn)階段的中小學語文教材選入再多一些的文言文與古詩詞。
責任編輯:姚遠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