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你以為只有海瑞才敢罵皇帝?看蘇轍怎么罵宋仁宗吧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十月初七日乙卯
耶穌2017年11月24日
寫《海瑞罷官》的吳晗說過:“罵皇帝,那是沒有聽說過的,……真正罵過皇帝,而又罵得非常之痛快的是海瑞?!边@個說法影響了太多人,以至“海瑞罵皇帝”差不多成為一個成語?,F(xiàn)在我們說到“罵皇帝”,恐怕許多人都會想到海瑞。但你不要以為真的只有海瑞才敢罵皇帝,來看看宋朝的蘇轍是怎么罵宋仁宗的吧!
蘇轍畫像
寫《海瑞罷官》的吳晗說過:“罵皇帝,那是沒有聽說過的,……真正罵過皇帝,而又罵得非常之痛快的是海瑞。”這個說法影響了太多人,以至“海瑞罵皇帝”差不多成為一個成語。現(xiàn)在我們說到“罵皇帝”,恐怕許多人都會想到海瑞。但你不要以為真的只有海瑞才敢罵皇帝,來看看宋朝的蘇轍是怎么罵宋仁宗的吧——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蘇轍與兄長蘇軾同時參加了“制舉”考試。兄弟倆報考的,是“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朝廷設這一科的目的,是希望通過考試發(fā)現(xiàn)敢言有識之士。
仁宗皇帝在御試的時候,向四位應試的士子提出了這么一道策問:“朕承祖宗之大統(tǒng),先帝之休烈,深惟寡昧,未燭于理,志勤道遠,治不加進。夙興夜寐,于茲三紀。朕德有所未至,教有所未孚,闕政尚多”(后面列舉了民生、兵政、教化、法制、財政諸方面存在的問題)。請問,面對目前種種困頓,該怎么辦?
蘇轍接過試題,揮筆寫道:“陛下策臣曰:‘朕承祖宗之大統(tǒng),先帝之休烈,深惟寡昧,未燭于理?!衷唬骸厩诘肋h,治不加進,夙興夜寐,于茲三紀?!吮菹聭n懼之言也。然臣以謂陛下未有憂懼之誠耳?!遍_篇即指出宋仁宗的憂懼缺乏誠意。然后,蘇轍圍繞著這一立論,對仁宗皇帝展開了措詞強烈的批評:
“竊聞之道路,陛下自近歲以來,宮中貴姬至以千數(shù),歌舞飲酒,歡樂失節(jié),坐朝不聞咨謨,便殿無所顧問。夫三代之衰,漢唐之季,其所以召亂之由,陛下已知之矣。久而不正,百蠹將由之而出。內(nèi)則將為蠱惑之所污,以傷和伐性;外則將為請謁之所亂,以敗政害事。婦人之情,無有厭足,迭相夸尚,爭為侈靡,賜予不足以自給,則不憚于受賂賄。賂賄既至,則不憚于私謁。私謁既行,則內(nèi)外將亂。陛下無謂好色于內(nèi)而不害外事也。”
——這是抨擊皇帝好色怠政。
“國家自祖宗以來,至于陛下四世矣。陛下之所以深結于民者何也?民之所好者生也,所惜者財也。陛下?lián)窭舨痪傩帐芎τ谙?,無所告訴,則是陛下未得以生結民也;陛下賦斂煩重,百姓日以貧困,衣不蓋體,則是陛下未得以財結民也。……臣獨怪陛下內(nèi)有宮中賜予玩好無極之費,此何為者?凡今百姓所為,一物以上,莫不有稅。茶鹽酒鐵,關市之征,古之所無者,莫不并行。疲民咨嗟,不安其生,而宮中無益之用,不為限極,所欲則給,不問無有。司會不敢爭,大臣不敢諫,執(zhí)契持敕,迅若兵火?!?/p>
——這是譴責朝廷勞民傷財。
“陛下又發(fā)德音,分遣使者巡行天下,或以寬恤,或以減省,或以均稅,名號紛紜而出,天下又皆翕然知陛下之欲速于為治也。然臣以為陛下惑于虛名,而未知為政之綱也?!加^陛下之意,不過欲使史官書之,以邀美名于后世耳?!?/p>
——這是批評仁宗好邀虛名。
蘇轍的制策洋洋灑灑寫了六千余言,將皇帝、宰執(zhí)大臣、三司使罵了個遍。參加嘉祐六年制舉之時,小蘇才二十三歲,血氣方剛,正是“初生之犢不怕虎”的年歲。
答卷交上去,走出考場,蘇轍也冷靜了下來,覺得自己這么回答皇上的策問,肯定要落榜,“自謂必見黜” 。因此也就對考試成績不抱任何希望。
說到這里,不由想起幾年前看過的一出歷史劇,陸毅主演的《蘇東坡》。此劇為突出蘇軾的高大形象,將蘇轍的《御試制策》改編成蘇軾所寫,而蘇轍則被塑造成一名謹小慎微之人,以反襯蘇軾的熱血與勇氣。
電視劇《蘇東坡》中的蘇轍
劇中,殿試結束后,蘇轍憂心忡忡地對兄長說:“哥哥,你的策論寫得太過尖銳了?!?/p>
蘇軾說:“子由,為國進言但求無愧于心。忠言不逆耳,怎利于行?既不利于行,又何謂忠啊?”
蘇轍說:“可是言語鋒芒太露,恐遭心懷叵測之人陷害啊?!?/p>
說到后來,蘇軾開始教訓弟弟:“子由,若是為了一己安危而不顧國家社稷,那你我出來做官為何?倒不如在眉山老家安分守己,太太平平,頤養(yǎng)天年。”
蘇轍說:“子由(其實按古人習慣,蘇轍不可能自稱“子由”)只怕哥哥會為此而引來殺身之禍呀?!?/p>
蘇軾則以烈士一般的語氣說:“殺身之禍又有何懼?只要所言是為圣上計,為天下蒼生計,何懼之有!”將蘇轍訓得一愣一愣的。
說實話,看著如此錯位的對白與面畫,我感到非常滑稽。只是不明底細的人,恐怕會被這一拙劣的移花接木、張冠李戴之術所誤導。其實,蘇軾的《御試制策》雖然寫得文采飛揚、結構明朗,但持論平平,哪有蘇轍策論的氣勢?這兄弟倆的同題策論,分別收入了他們的文集中,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來對照讀讀。
最后交待一下事情的結局:海瑞罵了嘉靖皇帝,結果被關入大牢;蘇轍罵了宋仁宗,卻啥事情也沒有。
責任編輯:姚遠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