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東海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儒家四大界碑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七月初一日乙亥
耶穌2018年8月11日
儒家既有通權達變的靈活性,又有堅定強烈的原則性。有些問題可以隨順大化,原則問題必須旗幟鮮明。有原則就有判教和分界。邪說邪教不用說了,即使是正學正教,儒學與它們也有各種本質區(qū)別和明確界限。故儒家與其它學派宗派可以求通求同,不能橫通、混同和茍同。
儒家最高原則是仁本,一切立場觀點方法,無不源于仁本主義三觀,即乾元為首的世界觀、本性至善的人性觀、五常統(tǒng)帥的價值觀。體現(xiàn)于外王,則是以民為本的政治觀。這是儒家文化四大道德支柱和思想根本,來不得絲毫模糊、混淆和動搖。是否儒學,學之純雜正偏,皆由此而決。
這四觀堪稱儒家四界碑。進入四碑之界內,就是儒家;有一違離,就非儒家,或為雜儒或儒門外道。如荀子,有違性善論,便為儒門外道。
外道之正邪,以與此四碑關系為準。全部背反為邪,有所接近便正。以此來判教,判斷古今中西各門各派之高低優(yōu)劣正邪善惡,便可洞若觀火。
例如,政教合一之黑暗,根源在于神本主義,與仁本主義遠距離。法家之邪,是因為政治、制度大惡,其政制之惡的根源又在于性惡論,與性善主義相反。
納粹之邪,也是因為政治、制度大惡,其政制之惡的根源則在于集體主義,與民本思想背離。納粹者,民族社會主義也,種族主義加社會主義,屬于集體主義范疇。有學者認為儒家是集體主義,嚴重誤解。儒家反對任何性質的集體主義。任何集體,包括國家、社會、民族、種族、家族等等,都不能主義化。集體主義是雙刃劍:對內有害于個體,對外有害于其它集體。納粹就是最好的榜樣。
又如,道家之正,是因為有得乎道,對太極有所覺悟。然所得有限,只知坤元不知乾元,蔽于坤而不知乾,蔽于天而不知人,不明人道,不通外王,故不如儒家之中正。佛教亦類似。都講天道,儒家是立足于人道,佛道則是離人道而講。
或說:“凈空法師說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都是明心見性的菩薩,甚至還說文王、武王、周公都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了?!蓖ㄟ_了仁本主義四觀,就知道這種說法似是而非。儒家是圓證“性與天道”,道家只是偏得,略有所得。論明心,孔子、孟子、文王、武王、周公是大明,老莊是微明。
又如自由主義,其哲學依據是人本主義,與王道政治的民本原則有所近似,故有一定的正義性文明性。但與儒學的區(qū)別非常鮮明,都講人道,但儒家是天人合一,天道與人道統(tǒng)一,內圣與外王不二,非自由主義所能媲美也。
不存在什么“自由主義儒學”,這個概念本身不正。主義者,主體、本體、本位、第一位、第一性也。在政治上,儒家對自由主義的價值和制度可以有一定的認同,但不會把自由當成主義,讓自由主義凌駕于儒學。
自由主義的自由是政治性的,可作為比五常道次一等的價值,在新禮制下獲得相應安頓。因為儒家也是很重視自由的。在政治上,禮樂制度提供的是秩序和自由的雙重保障:既保障良好的秩序,又保障官民享有各自的自由。官員的自由以禮為邊界,民眾的自由以法為邊界。
同時,自立自達、希圣希賢就是追求道德自由。從心所欲不逾矩,可稱為道德自由的最高境界。求仁是追求這個境界,成仁是成就這個境界。
立穩(wěn)了四大界碑,就抓住了大象,就可以此解釋中國,以此觀照和解釋西方,就可以反本開新,即返回仁本主義之道德和政治原則,在學術上與時偕宜、因地制宜地開出新的思路和觀點,在政治上,建設新的王道仁政和禮樂制度,開辟中華文明新境界。
責任編輯:姚遠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