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許石林】對聯舊了、福字破了,如何將“福”撕掉卻沒有心理負擔?

        欄目:文化雜談
        發(fā)布時間:2019-02-16 23:53:20
        標簽:對聯、福字
        許石林

        作者簡介:許石林,男,陜西蒲城人,中山大學畢業(yè),現居深圳。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深圳市雜文學會會長、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曾獲首屆中國魯迅雜文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主要作品:《損品新三國》《尚食志》《文字是藥做的》《飲食的隱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風明月舊襟懷》《故鄉(xiāng)是帶刺的花》《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編叢書《近代學術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刊·民族風俗卷》《晚清民國戲曲文獻整理與研究·藝術家文獻》《深圳雜文叢書·第一輯》。

        對聯舊了、福字破了,如何將“?!彼旱魠s沒有心理負擔?

        作者:許石林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原載于 “許石林”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正月十二日甲申

                  耶穌2019年2月16日

         

        作者按】臨近元宵節(jié),想起去年元宵節(jié)寫的一篇短文——

         

        《對聯舊了、福字破了,如何將“?!彼旱魠s沒有心理負擔?》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第一年新過門的媳婦娘家送的花鶼娃兒,大小十三個,供在堂上,堂上掌紅燈、點紅蠟燭。每個房間的燈都要開著,廚房不用說,連天井出水的水道口兒都要點上小蠟燭、連老鼠經常出沒的墻角洞口也要點小蠟燭、廁所也要點上等插上香敬廁神……總之不能有一個房間是黑著的、連一個黑旮旯都不能有。

         

        這是正宗的傳統(tǒng)過元宵節(jié)。

         

        孩子們挑花燈籠,爭奇斗艷,各種花燈,一般是外婆舅舅家送鶼娃兒時同時送的,所以有個歇后語:外甥打燈籠——照舅(舊)。中國傳統(tǒng)社會,舅權很大?,F在許多地方也延續(xù)了這個傳統(tǒng),至少在許多家務的細節(jié)上,仍然發(fā)揮舅權的部分作用。

         

        關于發(fā)揮舅權維護仁孝和睦,值得一講。

         

        兒童十三歲之前,外婆舅舅家年年要送鶼娃兒,也叫送燈。有條件的人家,盡量滿足孩子的愿望,買孩子喜歡的花燈籠。手巧的,自己做燈籠,各種花樣、造型,能挑著花樣新異造型漂亮的花燈炫耀的,對孩子來說,是很有優(yōu)越感的。這是夸耀舅舅家對外甥重視的一個獨特的儀式。若孩子的童年缺失這一儀式又見識過別的孩子夸耀的,是一個孩子一生的遺憾。所以,建議有條件的人家,認真對待孩子的這個儀式。

         

        孩子長到十三歲那年隆重地送一次,叫全燈,也叫完燈。全燈之后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就不能每年元宵節(jié)挑燈籠了。

         

        給新親戚送燈是非常隆重的,也給老親戚送燈,燈籠造型比較簡單,都是那種小小的鼓形燈籠,附送一把小紅蠟燭。這就是個是個意思。會走親戚的老派人家,很重視送燈,這是與春節(jié)拜年相應隆重的親戚往來。我的同學惠忠正的父親很重視走親戚,每年給各個外甥女、侄女送燈,騎自行車,后座插上長竹竿,竹竿上套著一長串燈籠,一天走好幾家親戚,路人還以為他是販賣燈籠的。

         

        過了正月十五,再好看的花燈籠今后也沒有機會挑了,放又不能放一年,過年不挑舊燈籠。怎么辦?

         

        正月十六晚上,再挑一次,不但挑,還要相互碰燈籠,燈籠相碰,必有一只先著火,或者兩只同時著火,旁邊在大人照看著,不讓火燃大,但讓燈籠著火燒盡。孩子們見燈籠著火了,大哭不已,非常傷心,大人笑著百般安慰孩子:別哭別哭,燈籠燒了就表示你又長大了一歲啊,明年會有個更好看的燈籠。

         

        孩子們在新年第一次經受了一種類似人生的小小挫折。這也算是一種挫折教育。是?。哼^了年了,長大了一歲。成長哪兒能少得了眼淚和傷心?。?o:p>

         

        成年人年過完了,心也收了,該忙一年的生計了。

         

        平常的日子如果還弄得像過年一樣,別人會責問:你這樣弄是過年嗎?

         

        現在許多地方為了旅游,一年到頭不年不節(jié)也都張燈結彩地,在從前,認為這不是正經人家過日子的做法。如果一個家庭這么做,不僅容易使家人子弟滋生嬌惰奢靡之心,甚至還被認為不祥。

         

        但是,過年時候歡歡喜喜貼的春聯、大福字也黯淡了、被風吹破了,在春風中索索颼颼地,有的半拉都掉了。你粘也不是,不粘也不是——不粘吧,上面都是吉祥話,那么隆重地貼的福字,搖搖欲墜,你能把吉祥話和福都撕了扔了?粘吧?吉祥舊了,福破了,能把破的再粘上去?

         

        如此種種,心里總有點忐忑,糾結!

         

        南方人不嫌麻煩,也講究,常年換新對聯。到南方的鄉(xiāng)村走走,許多人家,常年門口對聯總是通紅嶄新,泄露出主人對過日子的心勁兒??偸歉采w新對聯,這就是不忍心讓吉祥的祝福破了、舊了,更不忍心給撕掉扔了。

         

        怎么辦?

         

        有辦法,神理設教,敦風化俗,前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節(jié)日:燎疳節(jié)。

         

        每年正月二十三,整個西北地區(qū)大多數地方過這個節(jié)日,據說寧夏、甘肅、陜西、山西等部分市縣都過。陜西蒲城縣也過,但我家所在附近的鄉(xiāng)鎮(zhèn)似乎沒過過。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節(jié)日,應該過,應該學過來。

         

        鬧元宵的社火該收拾起來了,像南方人賽完龍舟要鄭重地收起來一樣——在正月二十三這一天,要祭神,社火卸裝,將所有的社火道具,要交回社火頭兒封存,耍社火隊的人員各自做自己日常事了。

         

        “燎疳”——傳說“疳”是一種十分頑固的病毒,只有用火燒燎,才能驅毒滅病。這一天,每家每戶都要在門前堆柴火,夜幕降臨,點柴起火,大人小孩從火堆上蹦跳穿越,像南方有的地方將木炭燒紅鋪在地上,年輕男子光腳飛馳踩踏而過一樣,以求去晦氣,祈康泰,表示年已經真正過完,心情做最后一次火焰似的釋放,儀式感很強。

         

        “燎疳”的柴火,用干蒿草、莊稼秸稈,重要的是,每家每戶將過年時精心鄭重張貼的春聯、福字、門神等等,又鄭重地揭下來,放到火上燒掉,做一個完美的了結。將墻面重新收拾干凈,不留痕跡。

         

        用鄭重的儀式,燒掉了春聯、福字、門神等等,人不再忐忑糾結了,心態(tài)平復如初。

         

        江河萬古,日月輪流,生生不息……

         

        2018年2月27日(正月十二)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