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東海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東海態(tài)度(七)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七月二十日己丑
??????????耶穌2019年8月20日
【前言】欲向我學儒,欲與我交往或爭鳴,欲對我進行批判,欲為儒家取精去糟,都應(yīng)該對儒家思想有所了解,也歡迎對我的文化、政治和人生態(tài)度有所了解。茲將有關(guān)“態(tài)度”的部分微言匯集于下,聊作自我簡介,供有志之士參考。
1、儒家尊重異議,寬容過錯,但絕不尊重、寬容邪惡。對邪說努力依理批判,以免其泛濫成災(zāi),誤導(dǎo)世人;對罪惡強調(diào)依法懲處,不容其仗勢欺人,危害社會。刑法輕重,因時而定。亂世輕刑,大不義也。儒家政府的義刑義戰(zhàn),正義之士的義殺和復(fù)仇,都是針對惡人惡勢力的。
2、王道政治,厚責于官而薄責于民,對于良民很寬容,對于罪惡零容忍。今時今世,儒家若大權(quán)在握,必然建設(shè)王道,禮當大開殺戒,以法律乃至戰(zhàn)爭的形式體現(xiàn)天道的公正。對內(nèi)有義刑,重用正人君子,鏟除朝野惡勢力,對教而不改者嚴刑峻法;對外有義戰(zhàn),團結(jié)健康國家,鏟除邪惡政權(quán),優(yōu)先考慮小金朝。
3、我對自己每一篇文章、每一個觀點乃至每一句話負責!對親人、對朋友、對民眾、對官員群體領(lǐng)導(dǎo)階級,對天下后世的讀者,都必須表達思想理義的真實,這是我矢志不渝的自我要求。讓不讓我說話,聽不聽我的話,你們說了算;說什么話,怎么說話,我自己說了算。
4、事關(guān)正邪和原則,東海不論君意官意民意,只問天意。莫言天意高難問,自反而誠吾自知。所謂天意,就是心意,自心良知的意愿。批毛辟馬,弘儒弘道,就是良知的決定。東海不能不遵守,不能不執(zhí)行,雖千萬人吾往矣。君意民心休再問,此心一定定乾坤。
5、有人如是說:“余東海嘴賤,每每被封,堅守微博,屢屢轉(zhuǎn)世,目前已經(jīng)是第四世了?!比辉杖辉?。為了弘儒衛(wèi)道,為了執(zhí)行良知的命令,弘揚真理正義,我可以苦口婆心,也不吝棒喝獅吼。別說微博被封,就是生命被封,我也要乘愿重來,千秋萬世,不斷轉(zhuǎn)世,直到天下大同。
6、歡迎批判。若是真理,自然不怕批判,且是最好的宣傳;若有錯誤,更加歡迎指正,那有助于我及早發(fā)現(xiàn)和修正。免費受教,助我進步,何樂如之。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非虛言也。曾指出某老學者一個常識錯誤,該學者大不快,絮絮自辯,愈辯愈錯,讓我莫名驚詫。他應(yīng)該高興并感謝我才是呀。
7、有一種人很討厭:強不知以為知,看不懂而亂噴,甚至偽造對方話語和觀點,無知無聊又無禮。對這類人我一向“不敢得罪”,怕讓人誤會我心胸狹隘,不歡迎異議,讓同道和有識之士吝于惠賜批評。其實強不知以為知、看不懂而亂批也沒關(guān)系,只希望他們批評時附上我的原話。
8、或謂“儒家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好局面,謹言慎行”云。東海表示,一定珍惜,一定努力儒言儒語正言正語真話真理,言行以仁為本,吉兇與民同患,直言無諱,正行無畏。有違中道原則的話堅決不說,不合仁義標準的事堅決不做。歡迎關(guān)心東海和儒家事業(yè)的各界人士多多監(jiān)督批評。
9、世人都希望有地位受尊重,我也一樣。但置身于逆淘汰社會,我寧愿邊緣而自在、清貧而高貴的活著,活在我自己詩酒逍遙、道德自由的世界里。我把儒家的命運放在自己的命運之上,不尊重儒家的人不配尊重我,不尊重儒家的社會不配讓我有地位。
10、既不故意排斥人,也不主動團結(jié)人,特殊情況下甚至與一些自己人都保持距離,遑論外道。師道與領(lǐng)導(dǎo)、文化人與政治家不同。領(lǐng)導(dǎo)人和政治家有必要主動團結(jié)各種人,有時候不得不有所遷就和隨順,文化人則無此必要。中道而立,能者從之;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11、儒家直面所有問題,包括自身問題。若儒家文化真有問題,歷代圣賢絕不會執(zhí)迷不改諱疾忌醫(yī);若歷代圣賢真有問題,當代儒者也不應(yīng)文過飾非遮丑掩臭。但若儒家文化和歷代圣賢沒有問題,儒者也不宜故作謙虛清高態(tài),坐視圣賢被誤會或誣蔑。至于附和外道、誣蔑圣賢者,更是孔孟之罪人!
12、關(guān)心儒家事業(yè)是對我最好的關(guān)心,尊重歷代圣賢是對我最好的尊重,弘揚中道真理是對我最好的幫助。反過來,如果對儒家事業(yè)不關(guān)心,對歷代圣賢不尊重,對中道真理不認同,又怎么可能真正認同、關(guān)愛東海?我又怎么可能接受其關(guān)愛?
13、安貧樂道,必須有道。如果未得乎道,必不能真正安心,患得患失是必然的。無道有技,有所寄托,尚可勉強小安。最怕無道無技,一無所有,心靈赤貧,精神蒼白,不是“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就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欲不淪為物質(zhì)主義小人,不可能也。
14、古今不少學者都認為,很多人道德敗壞是因為貧困,衣食足則知榮辱。其實未必。小人窮斯濫矣,富了更濫。知不知榮辱,不在于衣食足不足,而在于德智足不足。所以,對于庶民,庶之富之教之,必須齊頭并進,三管齊下。如果試圖先富后教,先讓他們不義而富且貴,那就失去了最好的教育機會。
15、我特別能夠理解那些絕望的人,絕望于這個到處充塞著極權(quán)主義的齷齪和物質(zhì)主義的丑陋的馬邦。論道德之敗壞和苦難之深重,馬邦人堪稱人類之最,或許只有秦人、長毛和中西各種邪教可以勉強與之仿佛。如果不是皈儒,我或許也絕望了,或逃出國境,遁向異國;或逃離世界,遁入佛道。
16、沒有興趣與反儒和不懂儒者辯論。經(jīng)常在微博微信發(fā)言,除了答客問,都是自說自話。別人聽不聽得進去,聽不聽,有沒有人聽,我都不關(guān)心。我只是把話撂在那里而已。沒有人聽,就當那里是名山,姑且藏諸。天下后世或許就有人聽進去、傳下去了,也是可能的。
17、東海一再強調(diào),只說不辯,一再拒絕友人讓我與反儒派辯論的提議,不僅是時間精力顧不過來,更是不屑,不愿抬舉彼輩。當年與紅衛(wèi)兵辯論,贏者有意義嗎?紅衛(wèi)兵的觀點自有風霜雨雪去解決。除非是在中央臺人民日報之類名媒上,辯給天下看,那倒不妨撥冗一辯。
18、東海對古今中外任何人任何學說和觀點,無不是者是之,非者非之,肯定否定,贊揚批判,唯理唯實??鬃訉R法家和道家人物,既有贊肯也有否批。贊肯絕非鄉(xiāng)愿茍譽,邀名射利;否批絕非鄉(xiāng)訕茍毀,恭高我慢。東海對道家、自由主義有收有破,對南懷瑾、陳寅恪們有贊有批,也是一秉至公,絕無絲心。
19、本文(某篇帶有預(yù)測性的文章)是我的預(yù)測,也是我政治態(tài)度堂而皇之的亮相。儒家吉兇與民同患,先天下之憂而憂,對于民心民意的把握最為真實到位,知道真正的民之所欲。儒家之心意本身就是最大最正的民意。民之所欲,儒之所欲,天必從之。春江水暖鴨先知。朝野各界人士到了作出選擇的時候了。
既然亮相,自有準備,自然無懼任何批判、打擊乃至迫害。儒家歷劫歸來,盡管顯性力量微弱,但發(fā)展卻是加速度的,潛在力量更是不可限量。我相信,正邪力量對比,不久即將發(fā)生根本性變化。
責任編輯:近復(fù)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