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樟法】東海微言集(八)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1-05-15 08:00:00
 |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微言,指精深微妙或委婉隱秘的言辭,也可以指細微短小之言,還可以用來指微博之言。東海儒者余樟法
【天條】:儒者不怕犯法條,只怕犯天條。某些不良法條,勇于犯之,是一種光榮。天條者,道德律、良知律、“宇宙規(guī)律”也,那是絕不能觸犯的。易言之,法律可以違反,良知不能違背。2011-5-2
【進釋退法貶馬】:釋尊對心性的證悟與儒家頗為接近,即佛性真如與仁性良知頗為接近,其所創(chuàng)的佛教已融入中國兩千多年,與儒道兩家一起為中華文化三大統(tǒng),比其他諸子百家更為中華。根據(jù)“中華而夷狄則夷狄之,夷狄而中華則中華之”的原則,特將釋尊列入“中華八大文化人”之一,以示彰美。同時,法家雖源于中國,馬家雖尊于中國,均屬夷狄,特予貶退。2011-5-2
【鐵證】:有文章題曰:《孔丘及其儒家是一切罪惡源頭的鐵證》。不必看內容,這個標題就是作者無知無畏、顛倒黑白的鐵證。2011-5-2
【一字之差】:打倒孔家店與打倒馬家店,一字之差,性質完全不同,后果天差地別。前者打倒的是正知正見、正義力量,后者打倒的是邪知邪見、邪惡勢力,前者等于焚毀糧食店,把人變成鬼,餓鬼縱橫;后者等于取締了毒品店,把鬼變成人,人性回歸。2011-5-2
【毀圣罪更大】:佛教強調謗佛是大罪,死后要下地獄,其實毀圣更是極惡。中國或可無佛教無道家,不可無儒家,更不可打倒儒家、毀謗孔孟、詆毀圣賢。否則,別說個體成德成圣,正常的政治道德、社會秩序也將崩潰,人民活著就要下地獄。這方面中國自有文化特色,不可拿西方亂比。西方原無儒,知道孔孟儒家之后,卻是相當尊重,其自由主義在對制度的重視和建設方面,與儒家精神和道德原則不無默契。2011-5-2
【偶得一聯(lián)】:苦學二字,誤人不淺。學如太苦,必有問題,必非正途。中華文化,成長成熟,開智開心,學而時習之,覺悟在其中,快樂在其中,幸福在其中。偶得一聯(lián)曰:佛儒妙典隨時學,智慧奇葩信口開。2011-5-2
【國際地位】:現(xiàn)在的國際社會既不是道德社會也不是叢林社會,而是利益為主,道德為輔,所以,中國(中共)在國際上既有地位又沒地位,既舉世矚目,又舉世唾沫。論人口論資源論經(jīng)濟總量,別人不敢小看;論道義論人權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別人不能不輕蔑。
【惡性發(fā)展】:中國三十年來的經(jīng)濟發(fā)展,是單方面的惡性發(fā)展,是靠低人權優(yōu)勢取得的,是靠資源的極度消耗、環(huán)境的巨大破壞換來的----現(xiàn)在的生態(tài)、生存、文化、道德等等環(huán)境,都是空前的惡劣。這樣的發(fā)展,犧牲的可不僅僅是一代人幾代人的問題,罪在當代害在千秋啊。2011-5-2
【鐵律】:惡有惡報是人間鐵律。違反這一鐵律的社會就是惡社會,就要遭到惡報----仍然沒有逃出這一鐵律?!斑`反”是表象,實質上沒有任何人能夠擺脫這一鐵律,只不過俗眼難察罷了。善惡報應,有直接的,有間接的,有針對肉體的,有針對心性的,有顯性的,有隱性的。顯性的惡報也有多種,體現(xiàn)于法律制度,為正常,體現(xiàn)于個體復仇,為反常。2011-5-2
【圣賢】:天無言,圣賢不能無言;佛出世,圣賢不能出世。佛教的極樂世界在“西天”,儒家的大同理想在未來。傳道要有言,行道要有權。圣賢坐言起行,言之必為圣經(jīng)(賢人所言為副經(jīng)),行之必向王道。2011-5-2
【極端必不善】:極端的東西都不正常難以持久,例如墨子的利他主義,可謂“極端的善”,也曾成為一時顯學,但很快就銷聲匿跡了,有人因此怪罪于孟子的批判。沒有孟子,墨學也長不了,因為它忤逆人性。在思想上,善則不極端,極端則不善----即使心善、實踐起來也不善,即使暫時、局部、表象善,也會造成長久、全面、深層的不善。中庸之道才是人間大善、天下大法也。2011-5-2
【恐怖主義與理想精神】:不少渾人把秦始皇、洪秀全、希特勒、馬列斯毛的恐怖政治及本拉登的恐怖勢力說成富有理想主義精神,真可謂看朱成碧、看龍為蛇、滑天下之大稽。恐怖主義與理想主義性質精神完全不同,前者陰謀詭計,后者光明正大,前者以私冒公,后者天下為公,前者蔑視生命,有勇無仁,后者珍視生命,以仁導勇,前者源于惡習,訴諸假惡丑的手段去追求目標,后者發(fā)自本心,通過真善美的方式去實現(xiàn)理想,故前者遺禍人間罪在當代,后者造福社會利在千秋。2011-5-2
【先見之明】:1955年,有一天,張岱年訪問熊十力,熊十力正在那里嘆氣。張岱年感到奇怪,就問:“熊先生為什么嘆氣呀?”熊十力答:“我擔心今后人們都不會思想了?!笔煿挥邢纫娭?。文革一起,全民發(fā)傻發(fā)狂發(fā)瘋,直到現(xiàn)在,十幾億中國人,不是唯物,就是拜神,普遍喪心違仁,人云亦云。2011-5-2
【怎樣選擇】:或問:“卡扎菲、本拉登本人罪大惡極,他們的兒子應該怎樣選擇才對?順從父親或為共犯,反對父親則有違孝道?!贝穑哼@種情況,順從父親是大不孝,反對才是大孝。所以應該千方百計勸諫阻止父親,勸阻無效則努力為善以償父罪;其次則遠遠逃離,至少拒絕享受沾血的利益;再其實是聽之任之獨善其身---其實聽之任之是“獨善”不了的,或許無奈,卻非無辜。生長于罪惡家庭,乃人生大不幸也。2011-5-2
【性惡論者】:性惡論者一定是真誠的----真誠相信本性為惡。這種人即使很君子,也是一般意義上的君子,不是儒家君子,不可能成德成賢致良知。性惡論者入不了儒門,同樣難入佛道之門,倒很容易誤入楊家(楊朱派)、法家、馬家或基督教,好一點的是成為個人主義或自由主義者。2011-5-2
【文化不平等】:文化有優(yōu)劣正邪、良性惡性之別。法家馬家為惡性,儒佛道及自由主義則為良性。良性文化的真理性亦有精粗高低之異,概乎言之,中華高于西方,儒家的高于佛道兩家。因為儒家人性觀、世界觀、道德觀和政治觀高度正確。2011-5-2
【關于著作等身】:世人皆以著作等身為榮。如果是有識、有道之士,特別是儒家圣賢及佛道大德,但有言說,必是經(jīng)典,當然著作越多越好,越多越光榮,功德越輝煌;如果是偽言巧言邪知邪見,則越多越有害,害人害己,著作等身,惡亦等身,縱獲一時名利,卻造千古罪孽,亦難逃圣賢法眼、正人齒冷。2011-5-2
【毀人不倦的教育】:所謂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或曰道德、信仰、世界觀、政治思想等等)教育,實質上是反文化、反道德、反信仰、反正確世界觀的教育。這不僅是愚民教育,而且是小人教育、惡人教育---把人教成小人,把小人教成惡人。這種教育越“加強”,民越不民,官越不官,國越不國。
【毀人不倦的體制】:逆淘汰的體制,對社會大不利,對君子大不公,對小人也非好事,因為小人有權有勢,害人越眾,禍世越深,造孽越多。古人云:“自古以來,小人得到功賞權勢,只有促速其死,結下無窮怨業(yè)而已。”法律傾向權貴階層,或許可以暫時維護他們,卻又給他們提供了進一步造孽作惡的機會,等于把他們進一步往罪惡的道路上推,即使不受法懲人罰,此生壽終正寢,也必心災重重,難免遺禍子孫。2011-5-2
【換湯不換藥】:從前三十年的左到后三十年的右,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兩條路線貌似尖銳矛盾,其實有兩條線暗中貫穿始終。一條文化線,唯物主義;一條政治線,特權主義。這是相纏相繞相輔相成的黨主專制的兩條生命線。無論是“越窮越光榮”還是“越富越光榮”,本質上都是權本位,有權階級與無權階級都是社會最大矛盾。2011-5-3
【政府要務】:逐利是民眾本能沖動,競爭是人類社會常態(tài)。政府的要務有二:一是以良制良法規(guī)范、導良競爭;一是以優(yōu)秀文化引導、教化民眾。其他做法都是不務正業(yè)。從根本上說,政府的好壞取決于制度法律的優(yōu)劣,制度法律的優(yōu)劣又取決于指導思想的好壞。2011-5-3
【關于卡扎菲】:針對卡扎菲這類惡政權的戰(zhàn)爭毫無疑問是正義的,或難免誤傷無辜,但這種誤傷與卡扎菲們直接針對手無寸鐵的婦女兒童射擊、轟炸和屠殺,性質完全不同。當然應該盡量避免誤傷(事實上國際聯(lián)軍已經(jīng)這樣做了),但不能因為害怕誤傷而放棄正義。2011-5-3
【最不幸的時代】:馬家當?shù)?,是國民和國家的大不幸,也是儒家的大不幸。君主制下,儒家有機會“得君行道”,民主制下,儒家也有可能“得民行道”。唯獨在黨主制下,儒家不可能“得黨行道”-----無論得不得黨都行不了道。儒家與“黨”的政治、文化、哲學立場皆截然不同,民本與黨本、姓儒與姓馬、唯仁與唯物之間的原則沖突難以調和。儒家不得黨,無權,固然行不了道;得黨,必背離儒家原則,行的就不是道。同時,“黨主”如果肯“行道”,則背叛了馬家立場。2011-5-3
【毛粉】:一個著名的毛粉喜歡罵人腦殘,其實毛粉才是群體性的腦殘,而且往往雙重腦殘:德智雙殘,謂予不信,看看當年的紅衛(wèi)兵及現(xiàn)在新老毛左的表現(xiàn)吧。
能夠這么大規(guī)模、全方位、多層次地把人的腦袋摧殘,讓聰明人犯傻,讓正常人發(fā)瘋,讓善良人變壞,足見馬主義毛思想“威力”之巨大。2011-5-3
【馬魂】:有人主張“馬魂中體西用”論。東海曰:以“馬學”為魂,“中學”既成不了體,“西學”也拿不來用。儒家才是中華魂、民族魂,而馬魂是惡魂、兇魂、蠻夷魂。馬魂附體,民族落魄,馬魂不死,國難未已。2011-5-3
【各派的誠信度】: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誠信與否,直接關系著一個群體或一種政治、文化、宗教的品格之優(yōu)劣。論誠信度,儒家最高,佛道次之,自由派又次之,基督教更次之,法家馬家最低。其中馬列斯毛又依次下降,到了毛左,降無可降,可信度為零。這是各派政治行為及文章著作留給我的總體印象。2011-5-3
【向毛左一問】:如果毛澤東真的象毛左們說的那么偉大那么為人民著想,何必搞那么多運動并且大革文化命?直接推動民主實行憲政就是了。千萬別告訴我毛氏不知道真民主,“解放前”的《新華日報》談起民主來比現(xiàn)在的民運人士更精到,毛共就是打著民主的旗號上臺的;千萬別告訴我毛氏沒有推動民主的能力和威望,比這艱難萬倍的事他都干成了:把眾多“忠臣良將”一一搞掉,把中華文化全面摧毀,把自己推上偉光正的神壇,把中國推進浩劫的深淵……2011-5-3
【常識缺席】:這是一個極端常識缺席、邪說猖獗的時代。文化常識、道德常識、歷史常識、人性常識都極端匱乏。各種奇談怪論歪理邪說受到廣泛認同,符合儒家義理、仁義原則的各種正常觀點反而飽受質疑和嘲笑。有網(wǎng)友說:“發(fā)現(xiàn)這個叫東海一梟的網(wǎng)友,其思想觀點基本上都是與事實相反的思想觀點?!?011-5-3
【毛左】:自由派與毛左派都不尊重中華文化,但程度不一樣,性質也不同。自由派是膚淺,文化不高但相對文明,毛左派則是野蠻愚惡,不僅是思想認識問題,更是道德品質問題。他們對人性人格和生命、對道德法律規(guī)范都缺乏基本尊重,敵視異見人士及不同意見,斗爭思維根深蒂固,喜歡人身攻擊無理取鬧,喜歡將理論問題訴諸于特權乃至暴力。此輩得勢,將是國家浩劫的重復,更是儒家災難的再來,殷鑒不遠也??仔l(wèi)東說得對:“右派當?shù)赖脑?,我們至少還有說話的機會;左派當?shù)赖脑?,我們恐怕連性命都保不了?!?011-5-4
【毛左難成氣候】:毛左勢力近回光返照,值得警惕,然亦毋庸過慮。此派舊債太重名聲太惡,不可能再成什么氣候。毛左是有名的野蠻瘋狂愚蠢兇惡,除了毛澤東,誰敢利用之誰能利用之,誰又愿意把毛時代的深重罪孽背到自己身上?另外,毛澤東當年對紅衛(wèi)兵似也是既利用又提防或鄙棄的,故隨用隨棄,毛左普遍沒有好下場。2011-5-4
【生命價值】:生命在本質上人人平等,但由于智慧開發(fā)、道德提升的程度不同,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也因人而異。圣賢的生命價值最高,其次英雄,其次君子,其次小人,其次惡人----惡人的價值已是負面。2011-5-5
【因人而異】:有些話,只有從圣人口中說出來是真話,否則就是大話甚至假話??鬃诱f:“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余何!”又說:“天生德于余,桓魋其如余何?”;孟子說:“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這種話,只有圣如孔孟,才有出口的資格。類似的話即使出自賢人口中,也嫌分量不夠。如梁漱溟說我若死則如何如何,就有大言之嫌。2011-5-5
【言勿妄發(fā)】:禪宗公案:一位講經(jīng)說法的大德,有人向他請教,“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他回答說:“不落因果”。因一字說錯,墮入畜生道,作了五百世的狐貍。大修行人是明心見性的法身大士,但同樣在因果鏈中。大德說不落因果,便誤導了人也。東海有詩曰:論道于言不容茍,慎哉字字發(fā)心田。誤傳一字罪非細,作野狐貍五百年。2011-5-5
【仰天而唾】:毛左喜歡批判別人惡劣惡毒放毒反動,控告別人造謠誹謗誣蔑侮辱乃至危害(國家安全)煽動顛覆等等,殊不知這些詞語用在毛左自己身上最合適。他們顛覆的是基本的是非善惡道德標準和價值觀。他們的言行讓人想起佛經(jīng)里的一句話:“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而墮其面。”2011-5-6
【毛左的笑話】:看到一則只有毛左鬧得出來的、不是笑話的笑話:有人將毛澤東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曾經(jīng)寫過一篇《民主頌——獻給美國獨立日》有意不標明作者和出處發(fā)到論壇上。毛左們一窩峰的沖上去,義憤填膺的惡罵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哈美的美狗。2011-5-6
【拜惡】:世間有各種崇拜。或拜德,或拜神,或拜知(知識),或拜金,或拜權,或拜物,還有拜惡----希特勒斯大林毛澤東等人的崇拜者,就是典型的拜惡主義者。君子社會崇拜道德崇拜圣賢,小人社會拜金拜權拜神拜物,惡社會崇拜暴力、謀略、厚黑、邪惡,是最可怕的豺狼社會。2011-5-6
【好主義之必要】:胡適認為:中國缺的不是好主義,而是好人,呼吁: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東海曰:沒有好的主義,就難得好人,就研究、解決不好問題。中國缺好人,根本原因是缺了好主義。2011-5-6
【多言為病】:生平好酒,以前酒后常失言失態(tài),后來偶爾失言失態(tài),后來不會失言失態(tài)了,但仍有多言之嫌,對一些無深交的人說一些沒必要的話,這也是一病,應切戒之。同時,盡量避免應酬性喝酒。2011-5-7
【小節(jié)當謹慎】:小節(jié)不謹,也會影響賢者的道義形象或損害言說的力量。蓋世人往往從小節(jié)看人,對大德視而不見而對小節(jié)吹毛求疵,導致小人被寬縱而君子被苛責:小人偶爾做了件好事,引來贊聲載道;君子偶爾做了件不好的事,每成眾矢之的。自古以來,因小德細行有出入而壞聲名、壞大事者眾。故大德不可逾閑,小節(jié)也當謹慎。王夫之說得好:細行不矜,終累大德。20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