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許石林】中國人被許多翻譯錯誤的話深深地誤導(dǎo)了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22-03-21 19:18:45
        標(biāo)簽:所謂回應(yīng)、立言慎重、茵陳茶、鎖門的鍵、韭菜
        許石林

        作者簡介:許石林,男,陜西蒲城人,中山大學(xué)畢業(yè),現(xiàn)居深圳。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深圳市雜文學(xué)會會長、深圳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專家、中國傳媒大學(xué)客座教授,曾獲首屆中國魯迅雜文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廣東省有為文學(xué)獎。主要作品:《損品新三國》《尚食志》《文字是藥做的》《飲食的隱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風(fēng)明月舊襟懷》《故鄉(xiāng)是帶刺的花》《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編叢書《近代學(xué)術(shù)名家散佚學(xué)術(shù)著作叢刊·民族風(fēng)俗卷》《晚清民國戲曲文獻整理與研究·藝術(shù)家文獻》《深圳雜文叢書·第一輯》。

        中國人被許多翻譯錯誤的話深深地誤導(dǎo)了

        作者:許石林

        來源: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二月十八日壬申

                  耶穌2022年3月20日

         

        【一】茵陳茶

         

        第一次學(xué)炒茶。很成功。

         

        許鵬從寶雞寄來鮮茵陳,除蒸麥飯以外,送鄉(xiāng)黨鄰居。剩下的洗凈、陰干,今日學(xué)者炒制。

         

        炒的時候能聞到一香獨特的香爨味兒。陜西產(chǎn)的茵陳,叫西茵陳、西陳,功效最好。

         

        茵陳茶不是鮮茵陳曬干就可以喝,而是擇洗干凈后炒成茶。

         

        寫《舌尖草木》,領(lǐng)會圣人“多識草木之名”之言,當(dāng)識草木之名、知小牧之性、明草木之用、曉草木之德。

         

        凡草木入藥,各據(jù)其性,其性無不有所偏。蓋藥性之偏,能究人體之偏,既糾其偏,歸于中正。

         

        【二】立言慎重

         

        見人糾正流行西人名言:“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恍然大悟。

         

        其實,我對許多西人名言都是不認(rèn)可,但因為無可奈何的。比如“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觀點,但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quán)利?!?o:p>

         

        我從來不認(rèn)可這句話。

         

        現(xiàn)在,網(wǎng)上發(fā)言輕易便捷,就更不認(rèn)同這個話了。大約十幾年前,寫過一篇評論,意思是網(wǎng)絡(luò)給了人發(fā)言的方便機會和渠道平臺,但不是誰都有發(fā)言的能力。

         

        由此想到,前人不輕易立言、留文字。原因正此。

         

        一是言語縱有字面所表達不盡之意。

         

        二是語言都有其反義,以正義救人,而常常有人會引頸就反義之戮。

         

        三是任何語言如果離開其當(dāng)時獨特的語境,便會客觀造成信息不對稱,容易被誤讀。

         

        四是任何語言,難免產(chǎn)生流弊。

         

        如“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边@句話,對中國人殺傷力極大。徹底讓許多人死心塌地地見利忘義。

         

        謬論流傳,真正教壞了許多人。

         

        還有一句話被翻譯錯誤,同樣害人不淺:“存在即合理?!痹S多人因為執(zhí)迷不悟、堅心為惡。

         

         

         

        【三】韭菜

         

        汪曾祺先生說,初春新韭,秋末晚菘,皆人間美味。

         

        居家隔離七天,陽臺上種的韭菜,正好用得上。

         

        是知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

         

        宋神宗時,宮中有妖作怪,方士奏曰:亟待豕血沃之可制。內(nèi)監(jiān)奏:苑內(nèi)畜一豖,自太祖時有之,未知何用。以祖宗之制,未敢擅廢,只待一豖老死,另畜一豖而已。不想今日正用得上。乃知祖宗預(yù)事之深遠(yuǎn)。

         

        【四】鎖門的鍵

         

        秦腔的《五典坡》王寶釧很容易唱得粗野潑辣,細(xì)究起來,這個是偏離人物身份的。但是,不這樣唱,觀眾覺得不解饞。

         

        河南曲劇《武家坡》,好聽。

         

        “忽聽得大嫂一聲喚,

         

        寒窯內(nèi)走出來我王寶釧。

         

        出窯門沒有鎖門的錢,

         

        拾一根麻繩把門拴。”

         

        ——這幾句很有味道。

         

        但是,“鎖門的錢”顯然是錯誤的。

         

        應(yīng)該是鎖門的鍵。鍵:豎著插的門閂。

         

        橫曰關(guān),豎曰鍵?!蹲謺?o:p>

         

        五寸之鍵,制開闔之門?!墩f苑·談叢》

         

        又如:鍵閉(門閂;鎖鑰)

         

        戲曲演員常常吧字唱錯,但是觀眾不究,因為不影響抒情。比如《鎖麟囊》:“我正不足她正少”,當(dāng)為“我正富足她正少”。有人寫文章辯解,說“不足”也合理,顯然是多余的曲護狡辯。

         

        【五】所謂回應(yīng)

         

        有人問,如果你被人誤解,遭遇很多網(wǎng)上謾罵,你會回應(yīng)嗎?

         

        答:一般不應(yīng)該回應(yīng)。因為你回應(yīng)也等不到別人給你的道歉——那些曾經(jīng)瘋狂罵你的,一個個都像曾經(jīng)沒發(fā)生過什么事一樣。如此,回應(yīng)他們作什么!

         

        中國人最典型的,大約是怯于認(rèn)錯、恥于更過。比如對某人某事,他們罵錯了、理解錯了,事后明白了,幾乎沒有一個人像他們憤怒時那樣痛快地認(rèn)錯、道歉、更過。多數(shù)是裝死狗不認(rèn)帳,跟沒這回事一樣,還有就是再找其他理由拐彎抹角回護狡辯,總之,就是孔子說的:小人有過也必文。

         

        所以說,被他們誤解甚至遭遇謾罵,根本沒必要回應(yīng)。

         

        這一點,大致印象,西方人似好得多,錯了,能及時認(rèn)錯、更過。不把石頭往山里背。

         

        和一個朋友電話里聊,他說中國人普遍比西方人聰明伶俐,但普遍似沒有西方人能及時知錯認(rèn)錯、更過自新。中國人習(xí)慣性示人以圓滿,相比西人反而如儒家所倡導(dǎo)的以闕為常。所以,知不足者能學(xué),困而知之,人家就容易進步發(fā)展

         

        由此可知,孔孟之所以迂腐地、苦口婆心教化中國人,他們就是造化給中國人專設(shè)的精神良藥,但因太苦,遭到中國人厭棄。

         

        【六】文摘

         

        @蕭秋水微博——

         

        我的睡前讀物——床頭放了本《桃花扇底看前朝》,臨睡前翻翻,然后入睡。

         

        睡前讀物,不能太費腦子,也不能太有趣,否則都會讓人大腦興奮,睡不著覺,《桃花扇底看前朝》有一定知識量,但不燒腦,有趣,但不是插科打諢那種,有諷喻,但不刻薄,底子里是溫厚悲憫,是類似于《明朝那些事兒》一般的嚴(yán)肅又輕松,現(xiàn)代語言說古代故事,長知識又好看,有些章節(jié)我反復(fù)看了多次,也看不厭。

         

        現(xiàn)在寫字的人多,寫好看又有深度文字的人少,作者@許石林先生,對文字有自己的追求,書中字里行間,能夠感受到,翻開書,是蕩漾的歷史長河,是一些已經(jīng)在故紙堆里的人物,但是,經(jīng)由這些文字記錄,他們的形象,依舊鮮活。

         

        我是2015年初讀這本書,多年過去,依舊喜歡。文字有力量,可貫穿歲月。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fēng)”,好書相伴,時光醉人。

         

        2022年3月20日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