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許石林】誰說人年過七十清明節(jié)不上墳?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22-04-03 19:55:55
        標簽:清明節(jié)
        許石林

        作者簡介:許石林,男,陜西蒲城人,中山大學(xué)畢業(yè),現(xiàn)居深圳。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深圳市雜文學(xué)會會長、深圳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專家、中國傳媒大學(xué)客座教授,曾獲首屆中國魯迅雜文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廣東省有為文學(xué)獎。主要作品:《損品新三國》《尚食志》《文字是藥做的》《飲食的隱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風(fēng)明月舊襟懷》《故鄉(xiāng)是帶刺的花》《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編叢書《近代學(xué)術(shù)名家散佚學(xué)術(shù)著作叢刊·民族風(fēng)俗卷》《晚清民國戲曲文獻整理與研究·藝術(shù)家文獻》《深圳雜文叢書·第一輯》。

        誰說人年過七十清明節(jié)不上墳?

        作者:許石林

        來源:作者賜稿

                  原載于 “許石林”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三月初一日甲申

                  耶穌2022年4月1日

         

        【一】誰說七十不上墳?

         

        所謂匡正風(fēng)俗,就是不斷地發(fā)現(xiàn)有悖禮逆俗之事之言,給予及時的糾正。

         

        風(fēng)俗禮儀在實施的過程中,自然地不斷損益變化,這就是傳統(tǒng)。

         

        但是,有些人以偏私之見,明顯錯訛和歪曲、破碎的言語,會危害風(fēng)俗禮儀的正常傳承,對此,就得有人出來說話,將其糾正過來。從前這些事都是由各個地方那些有經(jīng)驗的老人做的??墒牵瑫r至今日,“欲問其事,故老盡矣!”

         

        最近有個短視頻,被頻繁轉(zhuǎn)載到許多公號。某人談清明節(jié)上墳,說:

         

        年過七十不上墳。

         

        清明上墳,不上三代以上的老墳。

         

        上墳不過未時。

         

        因其這只談了表象,未做深入講解,容易引起誤會。故補充如下——

         

        年過七十不上墳,是鼓勵人早生子養(yǎng)孫,有子孫后代為祖先上墳祭拜,則七十老人可以不去。照顧身體病弱,也是體面的話。

         

        想像七十歲老漢,子孫不藩,孤獨地為祖先上墳祭掃,其情景身為凄涼。如果七十歲以上老人,身體健康,則可以率領(lǐng)兒孫,前后簇擁,成群結(jié)隊,那情景令人欣慰又羨慕。

         

        民間上墳,三代以上可以不祭——注意,是可以不祭,不是一定不祭拜。這是節(jié)制。商代無節(jié)制,則終歲數(shù)祭不止?!皵?shù)則煩,煩則不敬?!敝林芄贫Y,節(jié)以成制。俗話說禮多人不怪。鬼豈能怪?不過是如果條件不允許的,不祭三代以上之祖,不算失禮。

         

        祭不過未,也是讓人不怠慢,應(yīng)勤謹敬誠,趁早去。

         

        【二】酸話

         

        恕我才疏學(xué)淺,一直不理解這句酸不嘰嘰的話是啥意思——“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span>

         

        白話文酸起來,比文言文難解得多了。

         

        【三】老人遺言

         

        清明節(jié)前,某地有人草率處理老人骨灰,兒女說是按照老人生前想法云云

         

        唯喪祭之事不能一概以尊重老人想法遺愿為由,悖禮害俗。

         

        子曰絕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簡單說,就是凡事須依禮循俗、隨時從宜。不能“我想怎么樣”。老人遺言,也是“我想”。

         

        喪祭大事,表面上看,是為老人。實際上是影響后人,即老人以生命終結(jié)之事,度化后人和他人,此所謂“民德歸厚”。

         

        叔本華說:“許多人把自己目光的極限,當作世界的盡頭?!币馑己涂鬃右粯樱∏〔荒芊彩隆拔蚁朐趺礃印痹圃?。

         

        中國人常自然所嘆“啊天吶!”西人常自然驚呼“上帝?。 ?,而不是“我啊”。這就是心里有比“我”更廣大的對象和時空,“我”不重要,不能作為終極。

         

        常聞老人遺言喪事不辦或簡辦云云,自是老人謙德讓功。而子孫應(yīng)該明其德而發(fā)其功,則老人之志可繼。

         

        喪事若以老人遺言為由,拘泥固執(zhí),不辦或簡辦,不僅壞禮害俗,而且因草率失范而損德折功。不可不謹慎周詳對待。

         

        【四】

         

        某生:老師好!您在《桃花扇底看前朝》序言中說,對歷史,寧可做選擇題,而慎做考據(jù)題。強調(diào)“信”的作用和力量。如何理解這一點,想請您進一步指教

         

        復(fù):清明節(jié)快到了,你給先人上墳嗎?

         

        生:肯定的。年年必須的。

         

        復(fù):好!如果你對先人祈福,會不會說:愿先人在天堂如何美好?

         

        生:會的。就是這個意思。

         

        復(fù):這就是了。常見人發(fā)朋友圈,悼念去世者,也是如此祈禱:愿天堂美好、天堂沒有病痛……

         

        那么,你們怎么不說愿先人在地獄?地獄如何如何?這就是信嘛,信的作用和力量。

         

        還可以打個比方:假如某相聲大佬去世,他的徒弟粉絲會說:某某老師一路走好,天堂里沒有三俗。

         

        而郭德綱的粉絲們會說:歐耶!地獄里又多了個反三俗的。

         

        那么,他們哪邊說得對?你當然沒法判斷。你和他們一樣,還是做選擇題,即信。你不信?那你親自下去或上去考證一下?

         

        【四】文風(fēng)

         

        看到一份某地方政府發(fā)的清明節(jié)倡導(dǎo)文明祭掃的倡議書,其中有一段——

         

        改變傳統(tǒng)祭掃方式,用現(xiàn)代文明、簡約的方式表達傳統(tǒng)情感。倡導(dǎo)鮮花祭掃、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以及“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等活動,抵制低俗祭祀用品和迷信行為;倡導(dǎo)選擇植樹綠化、踏青遙祭、書寫寄語、制作思念卡等方式緬懷逝者,豐富清明節(jié)日內(nèi)涵,推動喪葬禮俗改革,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和社會文明進步。

         

        【按】地方政府發(fā)布這種文告,全國各地千篇一律,不假思索地風(fēng)行天下。其實有嚴重錯誤:

         

        一、為什么要改變傳統(tǒng)的祭掃方式?傳統(tǒng)是道統(tǒng)傳承,傳承必依時從宜損益變化,豈能說改變就改變?

         

        二、為什么現(xiàn)代的就是文明的而傳統(tǒng)的就是不文明的?你這種自負是什么文明?

         

        三、什么是低俗和迷信?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祭必以誠敬表達仁孝之意而厚民德而淳風(fēng)俗,這低俗迷信嗎?你們在祖墳前跳艷舞不低俗不迷信?

         

        你倡導(dǎo)你的新風(fēng),光有現(xiàn)代自負是不行的,必須有知識、有能力。

         

        2022年3月31日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