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樟法】東海微言集(53)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2-08-30 08:00:00
 |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東海儒者余樟法按:微言,指精深微妙或委婉隱秘的言辭,也可以指細微短小之言,現(xiàn)東海用來指微博之言。
本集整理人:格筠
1.【國家主義】為什么國家不能主義呢?道理很簡單:國家?guī)в泄ぞ咝?。當然不是“階級壓迫的工具”,而是服務(wù)性工具。國家的存在,是為了人和人民生活得更好,包括更安全、富裕、自由、有尊嚴等等。民是根本性、第一位的,國家則是派生性、第二位的,國家的重要源于人民利益的重要。2012-7-5
2.【集體主義】社會、國家、民族及種族,都是不同形式的大集體,故社會、國家、民族及種族都屬于集體主義的不同表現(xiàn)。(其中種族主義屬于民族主義,只是以血統(tǒng)為重,比一般民族主義更狹隘。)這些“集體”其義不正,都很容易被極權(quán)主義利用,成為壓制個體、侵犯民權(quán)、剝奪人權(quán)的工具。2012-7-5
3.【民族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異族,即使高度儒家化文明化,也難免民族主義傾向,即將其民族種族利益凌駕于其他國民之上,終究不能一視同仁。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民族主義貌似尊利其族,其實從長遠和根本上看,大不利。如清朝,重滿輕漢,滿族主義也,最后亡于孫氏民族主義革命。2012-7-5
4.【中道】在個人利益和集體之間,儒家中道講究利益平衡,追求“雙贏”。集體(包括社會、國家)主義之所以不好,主要就是因為破壞了這一平衡,把集體神圣化,以集體壓個體。個人本位優(yōu)于集體本位,故個人主義優(yōu)于集體主義,但也有限,也不符中道原則。仁本主義才是最中正的。2012-7-5
5.【擊蒙】或說:“不要過多地挑剔環(huán)境,而要努力讓環(huán)境因你而改變?!贝搜运剖嵌?。很多時候,挑剔,正是為了改變?,F(xiàn)中國的生存環(huán)境,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道德、自然各種環(huán)境,都在加速度惡化,如果連挑剔(包括批評、指責、抨擊等等方式)的勇氣或能力都沒有,還奢談什么改變?
6.【看中國14】唯物主義教育,物化人心,惡化人性,倒孔反儒,掘斷文化之根,截斷道德之源,都讓人喪心;“階級斗爭為綱”和“經(jīng)濟建設(shè)為中心”,都讓人病狂,前者煽動惡習、鼓勵惡行,后者釋放物欲、縱容邪欲。所以,現(xiàn)中國上上下下熙熙攘攘多是喪心病狂之徒。別說正人君子中國人,正常人都罕見了。
7.【看中國15】論本質(zhì)(本性),人人平等,滿大街都是圣人;論習性,人人各異,而且惡習泛濫?,F(xiàn)中國,豈但圣人絕跡,賢人罕見,正人君子也很少。因為人人都有良知,人人良知平等,所以每個人都值得珍惜愛護;因為惡習泛濫,良知普遍被遮蔽,所以先知先覺者有責任普及正學和追求良制以救治之。2012-7-5
8.【擊蒙】或認為:主義不重要,真誠才重要,此言與胡適之“少談些主義,多做點實事”異曲同工。其實追求正確的主義就是最大的實事。就真誠度而言,不同的主義度數(shù)就不同。社會主義與黨主制“公有制”一體,所謂“共同富裕、平等優(yōu)越的社會福利、保護弱勢群體乃社會主義的宗旨?!蹦耸亲畲蟮闹e言。
@宋祖德:我國如今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嗎?祖德以為,不是!政府主導的畸形市場經(jīng)濟已將我國變成資本主義國家,共同富裕、平等優(yōu)越的社會福利、保護弱勢群體乃社會主義的宗旨,如今政府已經(jīng)背離,為何還要假惺惺說是社會主義國家?其實什么主義不重要,關(guān)鍵對人民要真誠!如果習慣了用謊言往臉上貼金,則后患無窮!
9.【儒佛】在宗教中,佛教對宇宙生命的現(xiàn)象和本質(zhì)的認識,最為深刻最有科學性,故宗教以佛教最優(yōu)。儒家內(nèi)圣外王不二,形上形下一體,不是宗教勝似宗教,有宗教的功能作用而無宗教的弊端,故在古今中外所有學派宗派中,又以儒家最為殊勝。以儒為主,佛道為輔的社會是最好的社會。(現(xiàn)代可輔以自由主義)
10.【答】這就涉及國家和個體之間利益平衡的問題。首先政策(修路規(guī)劃)要有合法性合理性科學性,真正是國家和公眾利益所需,并為大多數(shù)民眾理解接受,具備和相當?shù)拿褚庵С?,補償合理。在此前提下個人利益應(yīng)該服從公益利益。注意,修鐵路和現(xiàn)在各地流行的拆遷不同,一是公共需要,一是與民爭利。
附日月為燈:回復@東海余樟法:我的意思是既然取中道,當國家修鐵路要穿過你的房子,而你又十分愛自己的家,你是該搬還是不搬?如個人主義,則個人可以決定不搬,如西方。如果是國家主義,則你有義務(wù)為了集體搬走。先生認為應(yīng)如何?
11.【擊蒙】道德強制此詞不能成立。道德本身沒有強制性。她訴諸內(nèi)心依靠自律,只能規(guī)范君子。道德與政治相結(jié)合,一表現(xiàn)為政治道德,二表現(xiàn)為道德政治,包括制度良好、法律公正。而社會自由度、民眾幸福度的高低,正是衡量政治道不道德的重要標準。一味拿道德規(guī)范民眾(禮下庶人),說明政治不道德。
附茶人張峰:余老師不懂自由主義的概念。自由主義怎可納入儒家?自由主義的其中一個要素就是在政治自由的基礎(chǔ)上的強制最小化(包括道德強制)。社會發(fā)展與意識更新離不開自由主義,像您這樣依靠智識將自由限定在一定范圍內(nèi)容易導致專制。政治不是想當然的,自由也不是肯定論,而是否定論。
12.【答】或說儒家道德“只能規(guī)范君子,對惡勢力無力?!贝穑喝寮矣卸Y法,有征伐。禮以導善,法以制惡。周禮規(guī)定:“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甸服者不日祭,刑之;侯服者不月祀,伐之;賓服者不時享,征之。不祭不祀不享都不行,何況惡勢力。不教而誅謂之虐,教了,還要犯法,嚴懲不貸!2012-7-5
13.【答】或問:不是犯罪但是道德敗壞呢?答:儒家政治對官員道德要求高,職務(wù)地位越高要求越高,道德敗壞者,不適合為官,辭退之;若是領(lǐng)導人道德敗壞,儒家勸諫、警告之,不聽則離開之。對于普通民眾,政府平時有引導教化之責,但對于民眾的道德問題,不予強制性干涉。2012-7-5
14.【答】1道德問題文化解決(加強中華文化教育),法律問題法律解決;2湯武革命就是儒式革命的典型,可參考東?!墩摳锩芬晃模度逦幕瘜嵺`史》中會有深談;3儒家既有傳統(tǒng)性又有時代性,返本開新。返本是返到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之本,開新是開時代之新。2012-7-5
附日月為燈:老師,這里有幾處不理解。第一專屬道德領(lǐng)域的東西,儒家怎么對待?比如道德腐化但是并不違法。第二,如果儒家有力,是否也應(yīng)該有自己的革命哲學?如湯武革命之類。第三,您的論調(diào)明顯不是原始儒家了,或說對孔孟荀只取其中一部分。
15.【擊蒙】自由派中流行“制度有好壞,文化無優(yōu)劣”的觀點,說明他們頭腦糊涂思想混亂是何等嚴重。實質(zhì)上他們普遍認為自由主義優(yōu)于儒家,否則就不會選擇自由主義而反對儒家了。其實作為文化體系,儒家最優(yōu),自由主義次之,馬主義最劣。自由派卻慣把把明清偏離儒家的流弊和馬主義的惡果栽給儒家。2012-7-5
16.【答】1儒家普適性高于自由主義。民主自由平等人權(quán)是政治概念和現(xiàn)代概念,不適用于非政治領(lǐng)域和人類社會的幼稚期;而仁義誠信中庸良知諸義理,放之中外古今和未來而皆準。2哲學背景不同。儒家政治上民本,人神關(guān)系人本,皆依托于仁本主義;西方人本的背景是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有失中正。2012-7-5
附日月為燈:儒家優(yōu)于自由主義的地方在哪?能否簡潔扼要的說明?儒家的民本和人本思想有何異同?
17.【天津火災】關(guān)于天津7.1大火,新華社的通稿稱10人死亡,而知情人稱至少三百以上?!叭僖陨稀钡臄?shù)據(jù)是否屬實,不敢妄斷,但大部分人都能斷定官方媒體撒謊。因為造謠撒謊已成為中共各級政府、官員及官方媒體難以克服的惡習之一,每一次災難死亡的真實人數(shù)也成了國家機密甚至永遠的謎。2012-7-5
18.【答】人道、人文、人本、自由諸主義,本質(zhì)相通,可以互攝,都根源于個人主義。仁性是個體性與整體性的統(tǒng)一。人人皆有仁性,這是個體性;天地萬物一體同仁,這是整體性。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都抓住了仁性的一點,集體主義是過了,個人主義是不及,但在這里,個人主義相對更近乎仁。
附尤樂山水悟道:余師,我一直以為西方人本的背景是人道主義,也有仁的因素?
19.【制憲】行憲之前要修憲或制憲,這就是現(xiàn)代的制禮作樂。儒憲要點有三。首先,要以道統(tǒng)為形上依據(jù),以經(jīng)典為基本精神;其次,要傳統(tǒng)性和現(xiàn)代性兼顧,既繼承前代中華政權(quán)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又借鑒西方現(xiàn)代文明的制度精華;又其次,要取得民意合法性,征求各界意見,形成全民共識。2012-7-5
20.【制憲2】君主時代得君才能行道,孔孟周游列國目的就在于此;民主時代得民才能行道,故東海強調(diào)憲法要“征求各界意見,形成全民共識”?,F(xiàn)代中華憲,要有雙重合法性,一道統(tǒng)的合法性,二民意的合法性。黨主制下推行儒憲最難,上難得君,黨主非君;下難得民,民眾多愚昧、言論不自由也。2012-7-5
21.【擊蒙】自由派的反儒史已長達百年,從五四“群英”到現(xiàn)在劉余袁資諸大腕,對儒家都充滿偏見誤解。既然說派,就是指整體,有例外不奇怪,沒必要特別說明。儒家指明文化有優(yōu)劣這個事實,并非要排斥打倒低劣文化。儒家在位,百家自由;邪說當?shù)?,儒家遭?-越是低劣的東西越會排斥打倒高優(yōu)文化。2012-7-5
竹子V博園:這話扯不扯!我是自由主義者,我不反儒,楊恒均也是自由主義者,亦不反儒,文化無優(yōu)劣,只因古時受氣候地理環(huán)境影響而發(fā)展有先后,故有先進與落后之別.倘有優(yōu)劣,儒與基孰優(yōu)?儒優(yōu),為何未首先產(chǎn)生民主制度?陷己于尷尬,何哉?儒排斥基與基排斥儒一樣粗暴專制!民主包容各種民族文化,互相融合而非打倒替代!
22.【規(guī)律】在暴政之下,越是想獨善其身(只顧自身)的人,越會惡鬼上身;越是不管他人死活的人,越會被整得死去活來!
23.【寬容】不同文化(包括思想、學術(shù)、主義、信仰等等)之間,不可能完全認同和一致,相互動用“批判的武器”是很正常的,即使激烈些,也未逾文明范疇,仍屬于言論自由。歷史上“獨尊儒術(shù)”的儒家政權(quán),對于不同學派宗派的寬容度是最高的。西漢“罷黜百家”,并非剝奪它們的言論、信仰權(quán)。20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