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樟法】東海微言集(60)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2-09-11 08:00:00
 |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東海儒者余樟法按:微言,指精深微妙或委婉隱秘的言辭,也可以指細微短小之言,現(xiàn)東海用來指微博之言。
本集整理人:格筠
1.【中國的命運】五四以來特別是四九以后的中國人民,普遍信仰邪知邪見,崇拜暴力暴君,反孔反儒反華,整體上已非人化,已不配受到善待,不配享有政治和制度之文明。對于丑陋齷齪的它們而言,袁世凱、蔣介石、軍閥土匪甚至日本雜種都太好了太文明了。只有毛共才對得起、配得上它們!2012-8-14
2.【一笑】據(jù)說蔡尚思是學界不得了的大人物,發(fā)表過如是高見:“儒教的核心是維護禮教,禮教的核心是等級宗法。具體到個人,儒教的目的就是要把除君王以外的人培養(yǎng)成合格的奴才?!闭铝⒎矎娬{(diào):“連蔡尚思都不知道,也好意思在學界混?”東海忍不住輕薄一句:蔡尚思所在的學界,也好意思混?2012-8-14
3.【蔡尚思】蔡尚思那本列入“中華學術(shù)叢書”的《中國禮教思想史》,只是多年前臨睡前翻過一次,或似是而非,或小是大非,或全非。對此人的輕蔑厭惡似乎就此深深扎根在潛意識里。以儒家學者、中華學術(shù)的名義批孔反儒,以賤奴身份罵儒家奴性,堪稱馬家學者的一大發(fā)明。注意,此書作于1988年4月。2012-8-15
4.【天命】或問:中庸“天命之謂性”中“天命”指的什么呢?答:天命之謂性,意謂天之所命就是人之本性?!墩撜Z》中子貢說夫子言“性與天道”不得而聞,也揭示了天道即本性之理。這里的天指天道、道體,即《易經(jīng)》的“乾元”,《尚書》的“中”、《禮經(jīng)》的“太一”等,命兼流行、賦予義。2012-8-15
5.【可悲】翻翻“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回應儒化問題”這條微博的跟帖,會有三個“理解”。1理解儒家為何處境艱難。夾縫中生存也;2理解民主啟蒙為何啟動不了文明之幕。自廢文化自毀道德等于自棄文明也;3理解五四特別是四九以后知識群體及中國人民為何命運悲慘。自作自受自掘墓也。2012-8-15
6.【提醒】學術(shù)不能勢利,不能以外在成敗和各種非學術(shù)標準論英雄。判斷一個學者高低優(yōu)劣的最高標準,不是有沒有名聲名師出身,不是有多少著作,更不是活了多少歲,而是他的思想、智慧和道德水平。宣傳邪知邪見、詆毀正義真理者,名聲越大影響越壞,著作越豐造孽越多,地位越高壽命越長越可恥!2012-8-15
7.【提醒】儒憲體現(xiàn)了《禮記》“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王道追求,體現(xiàn)了《尚書》“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的王道精神,體現(xiàn)了孔子外王學與時偕宜的時代性。儒憲當然可以批判歡迎批判,批儒憲并非反孔。但籠統(tǒng)全面否定儒憲,實質(zhì)上就否定了孔學和孔子精神,就是反孔。2012-8-15
8.【儒憲】儒家政治就是禮制。禮的精神即禮的“意識形態(tài)”背景和依據(jù)是道統(tǒng),金剛不壞,萬古常新;禮的具體內(nèi)容規(guī)范則要因時而異、與時俱進。大同世的禮和小康世的禮不同,封建制的禮和郡縣制的禮不同,古代的禮和現(xiàn)代的禮更不同。儒憲是現(xiàn)代禮制,是民主時代的王道政治,認同民主又高于民主。2012-8-15
9.【跪不跪】古人對孔子和天地君親師行跪拜大禮,但不影響圣賢大儒脊梁高豎錚錚鐵。四九以后“中國人民”形式上仿佛“站起來”了,實質(zhì)上卻整體性地深深跪了下去,跪倒在邪見邪教暴君暴政之下。與跪拜禮一起徹底廢棄的是文化道德,是人性人格,遂迎來了奴性空前獸性空前率獸食人人相食的時代!
10.【跪不跪2】信仰良知,推崇真理,崇拜圣賢,感恩父母,既理所當然,也禮所當然。跪拜大禮,是這種信仰、推崇、崇拜、感恩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面對良知真理圣賢父母拜得下去,在惡習邪說盜賊仇敵面前才挺得起來。這才是大仁大義大丈夫。
11.【王道】王者天下歸往。王道通三,通天道地道人道,現(xiàn)代話語可說為天理合法性、傳統(tǒng)合法性和民意合法性。遜色于王道的是霸道,以管子齊桓公為代表;相對于王道的是暴政,以秦始皇李斯為典型。暴政是最野蠻的政治,王道是最文明的象征。暴政不仁不義,霸道“假仁假義”(假借仁義),王道大仁大義。2012-8-15
12.【王道2】民主當然優(yōu)于暴政,卻非王道,其文化層次甚至不如霸道。霸道假借仁義,即名義上仍以儒家為指導思想,只不過在具體政治實踐中架空之。在現(xiàn)代社會,與極權(quán)暴政對立的政治,不是民主法治,而是王道德治---汲取了自由主義制度精華的仁本主義憲政。
13.【王道3】西方憲政可稱為自由憲政或人本憲政,儒家憲政則可稱為王道憲政或仁本憲政。仁本主義涵蓋而又超越人本主義。人本主義強調(diào)人的主體性,重視肉體生命,著眼于政治社會之自由;仁本主義強調(diào)仁的主體性,既重視肉體又強調(diào)心性,既強調(diào)政治制度之文明,更追求道德良知之光明。2012-8-15
14.【擊蒙】反掉君子,迎來的不是偽君子而是盜賊;反掉仁義,迎來的不是假仁假義而是不仁不義;反掉王道,迎來的不是霸道而是暴政。五四以來知識群體熱衷于反儒反孔詆毀圣賢,結(jié)果反掉了仁義道德,反掉了正人君子,反掉了民主自由的文化道德基礎,毀人不倦,毀了中國,更是自棄自毀自掘墳墓!2012-8-15
15.【基督教】西方所謂的上帝,不僅無法實證(包括科學實證和自心實證),而且明顯違反科學常識,無非古人的意識幻影或想象虛構(gòu)。跪拜這么一個虛無縹緲的上帝,既缺乏科學精神,又缺乏信仰嚴肅,既是愚昧迷信,更是精神奴性,是心靈退化和精神原始化的表現(xiàn)。
16.【基督教2】熟讀儒經(jīng)佛典道藏、證悟或解悟自心本性者,不可能喜歡基教經(jīng)典的粗糙和其中的暴戾之氣。儒家當然尊重基督信仰,但不可能認同基督教義。儒家會禁止自家子弟信仰異端,會反對儒門弟子在“而立”之前研究外道,但不會干涉民眾的信仰自由。對庶民的要求很簡單:只要不犯法就OK。
17.【基督教3】對“世界性大宗教”必須如何如何,恰是一種不平等的勢利的態(tài)度。判斷一種宗教的高低優(yōu)劣正邪,不應以其影響勢力范圍的大小為標準,而應據(jù)其經(jīng)典教義和實踐表現(xiàn)而論。高優(yōu)正者理當尊重理解融會貫通,低劣邪者不妨商榷批判?;浇滩⒎切敖蹋塘x未免粗陋,比佛教差遠了。2012-8-15
附日新館:基督教作為世界性大宗教,余君不能本著平等、理解、融會貫通的態(tài)度去對待,實難擔當東西方兩大文明交流之任也!
18.【同歸于仁】批判外道的思想信仰和尊重對方的言論權(quán)信仰權(quán),并不矛盾。對外道錯誤的批判,表現(xiàn)了儒家撥亂反正、摧邪顯正的文化責任感;尊重外道的言論權(quán)信仰權(quán),體現(xiàn)了儒家高度的包容性文明性。兩方面相輔相成,一體歸仁。
19.【我見】仁人志士必然勇于犧牲,但并非勇于犧牲就是仁人志士。蠻夫強盜亡命徒也可能不怕犧牲,恐怖分子邪教徒也往往視死如歸。近百年來,知識群體中,抗侵略抗暴政追求美好社會的仁人志士當然不少,但那些反儒崇馬、反蔣擁毛者不能稱為仁人志士。無論動機和下場如何,都是文化或政治之罪人!
附南水:我們應反對菲薄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也應反對菲薄近一百年中國仁義志士的抗爭、探索和奮斗,否則依然是著了名相,而忽視其實質(zhì):抗侵略、抗暴政、追求美好社會。
20.【周克華】關(guān)于周,央視解說:“雖然他搶的錢花在了家人身上,但他搶劫的對象和目標都是一些無辜的人士……”此言值得深長思。如果周克華把搶劫殺戮的對象目標鎖定在“有辜人士”如為富不仁的富豪、為權(quán)不義的官員等身上,不知央視又會如何說,但相信民眾一定會不吝贊美推崇的。2012-8-15
21.【成住壞滅】惡有惡報,但大多數(shù)報應充滿不確定性、復雜性、隱秘性和延后性。惡人惡勢力都有成住壞滅四個階段。成是上升階段,得意洋洋,威風凜凜;住是維持階段,內(nèi)訌外擊,憂患重重;壞是衰敗階段,心衰力竭,大勢已去;滅是滅亡階段,惡貫滿盈,泡影破碎。2012-8-15
22.【折中】儒者都應禮敬孔子,這沒有異議。至于具體禮節(jié),是五體投地大拜還是“深鞠躬”,可因時而異,雙方?jīng)]必要上綱上線。一般情況下“深鞠躬足矣”;祭孔和舉辦其它儒家典禮時,則應施行跪拜大禮。跪拜孔子就是跪拜“神性上天”,因圣人是良知圓滿的象征和“神性上天”的代表。
附@楊萬江-新古典儒學:跪地叩拜有去自我尊嚴以向被拜者示尊之意。這是只有拜神性上天才能施行的最高大禮。人在神天面前無所謂尊嚴,相反,人仰賴天賦而在任何人之間才顯出尊嚴。對任何作為“人’”這個位置之尊者的祭拜不應當有超過人的天賦尊嚴的禮節(jié)。這是今天我們強調(diào)天人分際的一種方式。對孔子要拜,但以深鞠躬足矣。
23.【成住壞滅2】惡貫滿盈有一個過程,過程的長短取決于很多因素,其中被欺壓群體的素質(zhì)表現(xiàn)如何至關(guān)重要。例如,欺壓君子豪杰,奴隸主的惡貫極易滿盈;而對于自甘奴群體,奴隸主最兇惡也不難維持。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挨打是活該,打人就不算大惡,某種意義上還是“替天行道”呢--奴才就應該被奴役。2012-8-15
24.【答】齊義虎說:“仁本主義強調(diào)仁的主體性--此處之主體性改為本體性或主體間性似更好?!贝穑褐黧w性和本體性在此可通用,改為主體間性則不可。就自我與他人、個體與社會之關(guān)系而言可用主體間性這個概念,但仁本主義的仁作為宇宙本體生命本質(zhì),是絕對、唯一、至高無上的,不存在什么交互主體性。2012-8-15
25.【答】齊義虎說:“主體性的我執(zhí)意味太重。仁者二人也,破除我執(zhí)毋固毋我,不剛好是主體間性嗎?”答:仁的主體性,指的是良知即“性與天道”的主體性,可不是個我的主體性。個人主義才是強調(diào)個我的主體性。仁者二人,是就人與人的關(guān)系而言。仁者愛人,毋固毋我,恰是堅持仁的主體性的表現(xiàn)。2012-8-15
26.【把話說全了】馬善是被騎,馬惡則被殺;人善或被欺,人惡必被滅。2012-8-16
27.【儒說】幾個香港民間人士登上釣島,國人國媒一片躁動,歡呼數(shù)十年來第一次成功宣示主權(quán)云云。其實,日本根據(jù)其國內(nèi)法逮捕我登島人士,即是實施了對釣島的司法管轄,是最明白不過的國家主權(quán)宣示,說明中國已經(jīng)喪權(quán)。而政府僅向日本索人而別無作為,則是對該島主權(quán)的事實放棄。2012-8-16
28.【說釣島2】釣島雖小,茲事體大。若釣島主權(quán)在我,日本這么做,就是在我領土上司法,依照國際法,就是入侵!
29.【說釣島3】既然強調(diào)釣島為我國固有領土,對于日本這種肆無忌憚的侵略行為,僅口頭抗議徒成笑柄,僅吁“不得傷害人身安全”無異大事化小。無論登島人士人身安全是否受到傷害,日方都“隆重”傷害了我們的民族尊嚴和國家利益,賠禮、賠償都是必須的。2012-8-16
30.【我見】或說:“宋代是中國史上君權(quán)最受儒家理想約束的一個王朝,沒有之一?!保ˊ吳鉤1975 )此言不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時代,才是君權(quán)政權(quán)最受儒家的文化指引、道德制約和理想導向的時代。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都是儒之大者,圣人為王??鬃蛹湮幕赖吕硐胫蟪桑疄槿寮?。2012-8-16
31.【東海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這是俗話也是實話和真理。惡的東西或得意一時,卻后患無窮,更沒有未來。人善或被欺,人惡更受辱,最后必被滅---古今中外眾多暴君惡棍的下場就是最好的說明。從桀紂秦皇到齊奧賽斯庫米洛舍維奇薩達姆穆巴拉克卡扎菲…都是窮兇極惡而自取滅亡。2012-8-16
32.【共同體】小而言之,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大而言之,一個社會國家和民族就是命運共同體;再大而言之,全體人類是命運共同體;更再大而言之,宇宙萬物也是命運共同體。這就是“中國一人,天下一家,萬物一體”的真義,是儒家重視家庭社會民族國家而反對將她們主義化的根本因。2012-8-16
33.【共同體2】從命運共同體的層面著眼,就不難理解“古之學者為己”的真義,不難理解道德追求與利益追求的一致性,即道德本身內(nèi)涵著根本和長遠的利益,也就不難理解損人不利己、害人即害己的道理。通過損人害人獲得的利益必然是物質(zhì)、表層而短暫的,必然持而不堅堅而不久,且難免后患重重。
34.【提醒】惡人惡勢力以詐力(欺詐和暴力)起家和成功,故很難擺脫對詐力的迷信和依賴。習與性成,習慣形成習性,惡習又特別根深蒂固。就像沒有剎車的瘋狂的下坡車,不到翻毀不止,在惡習的巨大慣性下,在詐力的惡路上狂奔的惡人惡勢力,往往難以擺脫惡性循環(huán)、車毀人亡的結(jié)局。2012-8-16
35.【崇拜誰】君子和小人遇到問題都喜歡反思,不同的是,君子多是反思自己做得不夠好,沒有盡心力;小人多是反思自己太善良,至少不夠壞。于是,君子必以萬古流芳的圣賢大人為學習榜樣,小人好以僥幸一時的盜賊偽人為成功典范。崇拜夫子還是毛氏,可以成為區(qū)分君子小人的一大標準。2012-8-16
36.【反思】儒家遭受廣泛誤會持久攻擊,儒門也需反思,蓋儒群不爭氣久矣。自馬家泛濫,掀起知識群體的拍馬狂潮,最有內(nèi)力和責任摧邪顯正的儒群,或聽之任之或隨聲附和甚至為之前驅(qū)。優(yōu)秀如梁漱溟亦茍同之,其余更是普遍馮友蘭化,唯熊十力對唯物論進行過深刻批判,卻是孤身獨斗,連儒群都無共鳴。2012-8-16
37.【耳順】任何誣蔑詆毀謊謠攻擊任何“逆耳之言”都不再逆耳,不會動氣更不會回罵,唯有深深的悲憫,這就是耳順的境界,漸入圣境。東海雖不能至,心向往之。謹與同仁們共勉。妄言惡語者眾,說明政治社會文化道德諸環(huán)境的惡劣,需要我輩更有耐心更加弘毅---心胸廣大而意志堅定!2012-8-16
38.【自勉】儒者只斗理不斗氣,只歡迎義理爭鳴,不奉陪惡口攻擊。東海當年自命豪杰,上網(wǎng)之前好打,上網(wǎng)之后好罵,怕過誰來?皈儒以后自省,那不是勇氣是傻氣,不是豪杰是嚎桀。往者莫諫來者可追。時間精力多么珍貴,何必浪費于意氣之爭;良知天爵多么高貴,焉能與無知之徒非禮放對?2012-8-16
39.【末世】“上既不仁,昏庸而煬蔽恒多;官盡唯私,比黨而清廉絕無。甚至賄賂公開,各地之權(quán)位有價;利益團集,閭左之脂膏罄竭。衣冠皆食肉紈绔而恃為腹心,學界悉龁糠犬豚而借其耳目。獄囚累累,士無報禮之心;征斂重重,民有偕亡之恨。肆昊天既窮乎仁愛,致兆民爰苦于災祲?!保ā队啦暝t》)2012-8-16
40.【熊公】對熊公的重要性和承前啟后的重大意義,儒門亦認識不足。謹提三點:1闡幽發(fā)微,集歷代儒家義理之大成,圓滿儒家宇宙論、本體論和體用論體系;2從中華文化角度和儒家道學層面對唯物主義進行深刻批判,熊公是世界第一人。3宋以后儒佛道有融合趨勢,熊公是融攝佛道而歸本儒家之第一人。
附俞飛龍:回復@東海余樟法:我一老師對熊十力也頗推崇,我本人對他當年在炸彈四起中昂然闊步之姿也甚佩服,比被美化為莊子第二的胖子劉文典強太多。但同時以為,學問上,他僅小成而已,有狂妄處,還望東海兄原諒。
41.【熊公2】儒家義理極廣大而盡精微。論廣大,范圍天地曲成萬物,樂取於人以為善;論精微,牛毛繭絲,毫發(fā)不爽。儒佛道三家的世界觀、人性觀和價值觀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熊公皈儒之后,站在儒家道統(tǒng)立場上對佛道吸精取華,辯異求同,充分體現(xiàn)了儒家的精微廣大。大哉儒家,大哉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