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言作者簡介:“微言”是儒家網(wǎng)特設的一個欄目,主要搜集整理發(fā)布儒家學者和儒門同仁發(fā)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
評《牟鐘鑒:第二次啟蒙》(2015-8-27)
整理者:冷長安
來源:儒家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七月十四日乙亥
耶穌2015年8月27日
#儒家每日快評#
@儒家網(wǎng) :
【牟鐘鑒:第二次啟蒙】哲學家安樂哲指出:個人主義價值觀使人類選擇錯誤信仰,失去道德和精神,走向自己的反面;人類必須實現(xiàn)對第一次啟蒙的突圍,走向以人為中心的信仰、道德與精神生活的第二次啟蒙。于是作為新啟蒙重要資糧的孔子儒學在沉寂百余年之后開始在世界舞臺上登場了。
余東海(@余東海三世):
【評《牟鐘鑒:第二次啟蒙》】西方文藝復興運動,是以人為中心的個人主義(人本主義)啟蒙,突破了以神為中心、政教合一的神本主義。個人主義雖然不錯,但哲學品質不高,道德資源不足,遠遜于以人為中心的儒學。人類要超越個人主義,實現(xiàn)對第一次啟蒙的突圍,必須推崇和實踐仁本主義。詳見東?!度时局髁x論集》。
#其他精彩微博#
@山聽風_s16:
【歷史與文化】歷史,是演進的文化。國家著手從文化上,從社會的根部,探討國家發(fā)展路徑,摸索社會治理科學模式。歷史研究,不能政治服務,不可立場出發(fā),恢復歷史原貌,追溯社會演變真實動因,從人性角度多元觀察。理性思考,是人類進步的智慧源泉。中國是文化資源豐富的國度。面對中華歷史,重建文化自信。
@劉青衢:
【貧窮】貧富窮達之處,圣人必分士民。若民也,孔子曰:富之,教之。孟子曰: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次第有序也。若士也,孔子曰:君子固窮。貧而樂。孟子曰: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惟士為能。貧賤不能移者大丈夫。求功名謀富貴之心,人所同然,唯小人求之而不及其余,君子則先立其大而從容于顯微,不可不辨也。
@劉青衢:
【貧窮】孟子曰: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愛民之道,固當如是。君子修身齊家而后可以治國平天下,修身自持可不拘于貧富貴賤,齊家而可令父母妻子受凍餒乎?孔子少賤而多能鄙事,曾子有養(yǎng)親之仕。今有人于此,視親溺困而無動于衷,而大言修道者,是亦可譏也。
@鍵田農(nóng)夫:
【書院】書院者斯文之區(qū),將以供夫子吟詠,才俊奪魁;善堂者積福之塔,將以宮富捐資,苦力奔走。若以書香之室而貯米麵油菜,非所以重斯文也。且學者惟尊,當廣延四海風流;善事惟微,必專奉本鄉(xiāng)大德。舊時書院善堂罕有同辦者,必有以也。然本地紳士身兼二事,以善堂支持書院者,事所恆有,然固不必混淆也。
#東海每日微言#
余東海(@余東海三世):
【答客】或說儒家缺乏憲法精神和超越性。答:道統(tǒng)高于政統(tǒng),從道不從君,天視民視天聽民聽,民重君輕,敬天保民,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這都是王道精神,也是中華特色的憲政精神;天爵高于人爵,形而上者謂之道,道心惟微,這就是超越性。
【文化】“好的體制可以進化人種?!比绻洋w制改為文化,就更中肯。蓋文化對人德智體的影響更加深遠,而且好體制亦建基于好文化。中國人德智體發(fā)展最為全面,中國原為東方各國文明之宗和文化之主,中華民族堪稱世界民族之林中的第一貴族, 歸根結底是因為中道文化的優(yōu)秀。
【觀點】知識改變命運這個觀點,一度非常流行,并非毫無道理,然而并不究竟。只有道德,才是改變命運的關鍵,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個人和國家的命運。這是儒學常識。孟子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贝搜詫€人和國家都適用。
【擊蒙】或問“儒家能比每個個體自身更清楚他們的價值和位置?所以每個個體的位置都需要你們來安排?”答:原則上確是如此。《中庸》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把中和發(fā)展到最高境界,天地各得其位,萬物各遂其生,眾生各正性命各得其所。泰卦說:“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啟蒙】“學海無涯苦作舟”是人們經(jīng)常引用的一副勵志聯(lián)的下聯(lián),似是而非?!墩撜Z》開宗明義: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只要是正知正見正確的知識優(yōu)秀的文化,學習和實踐都是快樂的。學者覺也,覺悟更是快樂的。只有學習歪理邪說才苦不堪言。正確的說法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莫深。
責任編輯:梁金瑞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