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言作者簡介:“微言”是儒家網特設的一個欄目,主要搜集整理發(fā)布儒家學者和儒門同仁發(fā)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
吳鉤新著《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上架·金綱《儒學論“孝道”》 (2015-9-18)
整理者:冷長安
來源:儒家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八月初六日丁酉
耶穌2015年9月18日
#儒家每日快評#
@吳鉤 :
【新書《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已在各網店上架】我寫的不是顧影自憐的學術文章——宋朝文明需要讓更多人看到;但我也不希望將文章寫成“×朝那些事兒”的文化快餐。我更愿意以做學問的態(tài)度,來寫更有可讀性的文字。
@李競恒-花雕酒:
【賀吳鉤新作出版】華夏究竟有沒有獨立起源的自由傳統(tǒng)?感興趣的朋友看過來。吳兄多年致力于宋史的研究,從政治史、司法、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角度切入,旨在探究一個核心問題。祝賀吳兄新作出版。
#其他精彩微博#
@山聽風_s16:
【道統(tǒng)】從小家到大國,建立社會秩序和倫理,自我規(guī)范和社會監(jiān)督,此為現(xiàn)代語言解讀儒家之道統(tǒng)。一個國家的文明,在于文化根基,崇尚知識與文化,則百業(yè)順暢國泰民安。文革是一次反文化運動,領袖權力意志至高無上,破壞社會政治經濟秩序,推翻傳統(tǒng)文化,突破道德底線,制造人倫悲劇。德治為規(guī),法治為矩。
@均豪企業(yè):
【教師節(jié)】中國自孔子始,培養(yǎng)出來尊師重道的思想,流傳至今。這不僅是對育人者經驗的尊重,也是對真理的敬畏。社會的迅速發(fā)展要求人們時刻都要學習,那么“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闹t虛心態(tài),才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態(tài)度。
@何光順:
【師生】有人只知夫子有教無類,不知道夫子也選擇學生,如不能舉一反三的下愚,孔子則不教。有人甚至說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不亦大謬?上帝也不能獨力救世人于罪孽,又何況老師?《禮記》云:“禮聞來學,不聞往教?!惫胖畮熣呖蓳窈鯇W生,今之師生徒有師生之名,故傳道求學之難,亦可知也!
金綱(@老金曰):
【金綱《儒學論“孝道”》】我來談“孝道”這個古老的話題。我知道這個話題會讓“理中客”與“小清新”們“倒胃”。簡言之,我所做的“漢語純潔化個人運動”,是遠離你所熟悉的話語模式和存在結構的,我的意義,在百年時論之外,也在“你們”和“他們”之外。
@L數(shù)往知來者:
【評“祭孔禮服不宜稱‘漢服’”】今人祭孔之服不過戲服而已,儒家在蹈行,不在穿戴。哀公曾問于孔子:先生穿的是儒服嗎?孔子對:我少年之時居于魯,穿“逢掖之衣”,長大后居于宋,戴“章甫之冠”。我所聞聽,君子之學深博,服冠入鄉(xiāng)隨俗,不知道什么儒服??鬃右豢跉鈹?shù)出十七種儒者之蹈行,哀公聞之,終生不敢以儒為為戲。
@吳鉤:
【超級商人】可以說,宋朝時,國家扮演了一個“超級商人”的角色,自由主義者可能會對此嗤之以鼻,但歷史地看,近代化的商業(yè)引擎,離不開以國家之力來啟動。一個對商業(yè)發(fā)展無動于衷、碌碌無為的政府,比如朱元璋建立的明政府,真的更有利于近代化的擴展嗎?(這個問題僅僅限于近代化的啟動時期)
@慕朵生:
【時局淺見】是的,中國到了一個關鍵時候,到了考驗我們每個人智慧、勇氣和毅力的關鍵時候。文革思想正在卷土重來,左派正在表演回光返照式的最后瘋狂~~有時打著改革的旗號。猶記鄧公反復囑托:防止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關鍵時候,是否沉默,何種反應,取決于我們對人性、尊嚴以及高貴的判斷與抉擇。
@斯文V:
【改革】百年近代史上,每逢改革到一定程度,需要文化、道德重建的關鍵時刻,總有以“西化”、“現(xiàn)代“的思潮出現(xiàn),以“進步”為名,反對文化道德建設,行禍國之實。而這種言論總是有一定的迷惑力,因為它能打動國人一種敏感的情結——即“西方兩百年輝煌”與“百年屈辱”,把一切弊病歸之于傳統(tǒng)。
@明夷_庚申:
【信心】我可能比很多身邊朋友對中國的復興更有信心,但我也更不急,病去如抽絲,説對的話,做對的事,良治就慢慢在生長。
@余東海三世:
【主義】主義有優(yōu)劣之分,正邪之別。自由可以主義,自由主義的哲學背景是個人主義,涵蓋西方人道主義、人本主義、人文主義等;道德可以主義,儒家仁本,佛教佛本,道家道本,都屬道德主義范疇。仁本主義是最為優(yōu)秀中正的道德主義,優(yōu)于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
@劉青衢:
【義理】心有憂患恐懼則不得其正,不正則生道衰,而觀景或興于景,處物或感于物,初之偏滯竟有復于正者,何也?天道流行必以正,人物各有其正,人不正則就正于物理,物不正則就正于人道,道理相通而用為人物之性,故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其此之謂也。
@劉青衢:
【義理】與天地合其德,先天弗違,后天奉時,此圣人之所以圣也,天道全成而為人之極也,其生也廣大。就其達己而言,則大中至正精純溥博,就其濟眾而言,則開物成務和樂億兆,就其流傳而言,則創(chuàng)制立法垂范不朽。若庸常則達己而有不正,濟眾而有不逮,流傳而有不遠,其生也狹小。圣凡之生,大小有差,可不辨乎!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