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瑞昌作者簡介:王瑞昌,字乃徵,號米灣,西元一九六四年生,河南魯陽人,北京大學哲學博士?,F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教授。長期主講儒學經典及中國哲學于高校及民間公益文化機構。曾訪學北美、臺灣,研習人文,傳播儒學及中國文化。著有《陳確評傳》《追望儒風》等。 |
讀馮克利教授《西方保守主義經典譯叢總序》感言
作者:米灣
來源:作者惠賜 儒家網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一月十五日乙亥
耶穌2015年12月25日
讀了馮克利教授的《西方保守主義經典譯叢總序》,感覺其對保守主義特點的概括還是相當準確的。不過,這些特點背后,居然沒有一以貫之的“內容性目標”,而只有所謂“強大的工具性價值”?竊以為,“保守主義”有其一以貫之的“內容性的價值目標”。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者必須有裁斷:雖然自稱是保守主義者的或被認定為是保守主義者的思想五花八門,但是不能因此就說保守主義者的思想本來就“應當是”或“確實是”五花八門、毫無系統(tǒng)。因為,有些“自稱”可能是錯稱,有些“被認為”可能是錯貼標簽。需要鑒定。
“五花八門”是“事實”,不是“判斷”。研究者如果只是羅列“事實”,而不下“判斷”或無法裁斷,則只是資料整理,不是真正研究。如果要“下判斷”、“做裁斷”,則必須自己心中有個“尺度”。而這個“尺度”只能是“什么是保守主義”的尺度。因此,如果你心中沒有一個一以貫之的“保守主義”的尺度,則根本上無法對保守主義作深入研究,也無法厘清保守主義與其他主義的分際。如此一來,等于否定了或解構了保守主義。此外,即便就其“強大的工具價值”而論,這些“工具價值”恐怕也不是胡來的。因此,本人感覺馮的序言,還有待深入到保守主義的內部來厘清其真義,不能因為害怕所謂”出力不討好“而放棄。搞研究是探索真知,說什么“討好”不“討好”的話,似乎就是題外話了。
【上一篇】網友選出“十大《論語》箴言”
【下一篇】 【王基宇】中國的當代性傳統(tǒng)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