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成中英】著力構建新的世界化儒學——秉持修己安人、經世致用的價值取向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6-09-11 09:16:12
        標簽:
        成中英

        作者簡介:成中英,男,西元一九三五年生于中國南京,二〇二四年卒于美國夏威夷。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中西哲學比較、儒家哲學及本體詮釋學,著有《儒家哲學論》《中國文化的新定位》《中西哲學精神》《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合外內之道:儒家哲學論》等?!吨袊軐W季刊》的創(chuàng)立者和主編,同時也是“國際中國哲學學會”、“國際易經學會”等國際性學術組織的創(chuàng)立者與首倡者。

        著力構建新的世界化儒學

        ——秉持修己安人、經世致用的價值取向

        作者:成中英(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

        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八月十一日丙申

                  耶穌2016年9月11日

         

         

         

        哲學總是在回答時代問題中不斷向前發(fā)展的。當今時代,儒學發(fā)展面臨諸多必須正視的時代挑戰(zhàn)和應當解決的現實問題,諸如東西方社會現代化的動力與目的問題,東西方社會新一代面臨的多元價值沖突問題,現代國家治理方式多元化及其國際整合問題,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的惡性利益追逐與市場競爭問題,生態(tài)危機與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沖突問題,人類未來走向與發(fā)展取向問題,等等。除此之外,來自宗教信仰者的詰難,來自西方政治制度的批評等,是儒學發(fā)展的外部挑戰(zhàn),考驗著儒學解決矛盾的能力與智慧。

         

        面對問題和挑戰(zhàn),我們亟須增強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與道德實踐,著力建構新的世界化儒學,積極影響社會、國家乃至人類的發(fā)展,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

         

        保持儒學核心價值

         

        儒學的“返本開新”,首要問題是保住“本”即保持儒學的核心價值,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儒學,就容易走偏甚至迷失。

         

        儒學的最大特征是“有諸己而后求諸人”,倡導一種自主自強之德、返本之德、創(chuàng)化之德、求同存異之德、包容之德、信任之德。在此基礎上,才能實踐仁道、尋求義道,建立禮制亦即行為規(guī)范。儒學關注人在社會中的價值實現,注重發(fā)揮人性中積極進取的一面。儒學相信“人皆可以為堯舜”,即圣人之道人人都當行也可行,行不行則在乎個人自覺與否。儒學先不問效果,強調自強而后助人、自強而后立人、自強而后達人,強調“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由此可見,儒學是一種德性倫理學,不同于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也不同于美國當代倫理學家麥金泰爾的倫理學,更不可成為時下相對主義者提出的所謂角色倫理。有西方當代學者看到中國社會注重人際關系,甚至存在庸俗的拉關系現象,就斷言儒家把有利于實現自我利益的關系看作高于一切,把角色看成人存在的最高或最基本的形態(tài)。這是一種消解與庸俗化儒學的觀點。

         

        其實,儒學并不只強調人在組織里扮演一個角色,更注重的是由獨立的個人組成家庭然后形成國家,強調在集體和組織中保持人的獨立性。儒學重視真誠,重視人的真性情,重視對生命體驗、生命價值的真實表達,尤其重視辨清是非善惡、把握取舍去留。儒學強調,為人的目標不只是扮演角色,同時要真誠地面對社會關系。角色倫理注重人們扮演社會角色的形式與技術,孔子說的“鄉(xiāng)愿”就是一種成功的角色扮演,孔子稱之為“德之賊”。角色最多是一種外在規(guī)范在組織中的體現,這是角色倫理本身存在的問題,但儒學并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們應充分認識儒學的真誠性與德性,將儒學看作真誠倫理和德性倫理,而不是膚淺地將其看作角色倫理和關系倫理。

         

        發(fā)揮儒學經世致用功能

         

        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雄辯地體現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儒學的價值。當代新儒學應認清自身的方向與潛能,認清自身的時代定位,認清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責任;不但要與世界文明積極互動,而且要堅持人類大同的理想追求,充分發(fā)揮修己安人、經世致用的功能。

         

        客觀地說,儒學對于這個時代的價值,對于人在天地之間安身立命的價值,對于人類應對危機挑戰(zhàn)的價值,還沒有充分體現出來。儒學不應脫離現實生活,也不應漠視社會發(fā)展,而應將自身的核心價值與現代社會的需求有機結合起來。當代新儒學應關注的對象,除了傳統(tǒng)的思辨、倫理與政治問題,還應包括生態(tài)、經濟、管理、醫(yī)療等諸多當代問題。為此,我們可以探索建立生態(tài)儒學、經濟儒學特別是低碳經濟儒學、管理儒學和醫(yī)療儒學,將儒學中的本體論、倫理學與知識學灌注到這些領域之中,形成相關的價值、規(guī)范與目標。

         

        對于本文開頭所提出的一系列問題,當代新儒學可以從以下認識前提出發(fā),探索提供參考性答案:不同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必須不斷超越自身、相互借鑒,促進內外平衡;當代人面臨的價值困境,正是儒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良機,當代新儒學可以引導人們處理好知己與知人、成己與成人的關系;儒學秉持的儒、釋、道調和與統(tǒng)一的理論,有助于解決西方世界中三教(即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沖突與敵對問題;民主政治的基本內涵與實現形式是多元的,當代新儒學可以為當代民主政治發(fā)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實踐智慧;弘揚儒家義利觀的合理要素,有助于從社會責任與道德修養(yǎng)入手解決資源與利益分配不公問題;儒學關于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思想和理論,不但有助于建構當代生態(tài)文明,而且對人類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導向意義。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