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劉強(qiáng)作者簡介:劉強(qiáng),字守中,別號有竹居主人,筆名留白,西歷一九七〇年生,河南正陽人,復(fù)旦大學(xué)文學(xué)博士?,F(xiàn)任同濟(jì)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教授,詩學(xué)研究中心主任,詩學(xué)集刊《原詩》主編、古代文學(xué)與語言學(xué)研究所所長。出版《世說新語會評》《有刺的書囊》《竹林七賢》《魏晉風(fēng)流》《驚艷臺灣》《世說學(xué)引論》《清世說新語校注》《論語新識》《古詩寫意》《世說三昧》《穿越古典》《曾胡治兵語錄導(dǎo)讀》《世說新語研究史論》《世說新語資料匯編》(全三卷)《四書通講》《世說新語新評》《世說新語通識》等二十余種著作。主編《原詩》四輯、《中華少兒詩教親子讀本》十一卷、《世說新語鑒賞辭典》及論文集多種。 |
舉頭三尺有神明——《論語新識》八佾篇第12章
作者:劉強(qiáng)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shí)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九月十二丁卯
耶穌2016年10月12日
《論語新識》,劉強(qiáng)撰,岳麓書社2016年9月版。
3.12祭如在①,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②,如不祭?!?/p>
【新注】
① 祭如在:祭祖如祖在。如在,好像真在此接受祭祀一樣。
② 與(yù)祭:與,參與。吾心參與吾身之禮儀中。
【新譯】
祭祀祖先時(shí),(要心存誠敬)就好像祖先真在接受祭祀,祭祀神靈時(shí),也好像神靈真在那里受祭一般??鬃诱f:“(參加祭禮時(shí))如果我沒有參與其中,便如同沒有祭祀一樣。”
【新識】
本章承上兩章,談祭禮須誠敬?!凹廊缭凇?,指弟子平時(shí)見孔子祭祀祖先與神靈之時(shí),心懷孝敬,容止莊嚴(yán),就如同祖先和神靈真在那里接受祭祀一般?!抖Y記?祭義》說:“齋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所樂,思其所嗜。齋三日,乃見其所為齋者。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見乎其位。周旋出戶,肅然必有聞乎其容聲。出戶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庇帧抖Y記?玉藻》:“凡祭,容貌顏色,如見所祭者?!薄抖Y記?祭統(tǒng)》甚至以為“祭者教之本也”,“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禮,是故唯賢者能盡祭之義”。這些記載,非僅禮儀之規(guī)定,實(shí)乃致祭時(shí)內(nèi)心情感之真實(shí)體驗(yàn),因而感人至深。
“祭如在”含義有三:一是“不在”,祭祀時(shí)祖先確乎不在,這是一事實(shí)。二是“曾在”,祖先生命確乎存在過,否則斷不會有我在此祭祀,這又是一事實(shí)。三才是“如在”,正因“曾在”之祖此時(shí)已“不在”,臨祭之時(shí),更須因時(shí)追思,孝心誠篤,以期與祖先之魂靈相交接。故《中庸》記孔子言宗廟之禮說:“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祭禮乃是禮制對于孝親之連續(xù)性的要求,正是這種孝的不以生死定有無的連續(xù)性,使人類擺脫了叢林法則和動物世界。
“祭神如神在”。神指外神,即天地、山川、社稷、五祀之神,雖若有若無,難以證驗(yàn),然在祭祀時(shí),亦當(dāng)全神貫注,心無雜念,“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中庸》)。儒家雖不主張淫祀,但卻將起孝起敬、誠意正心當(dāng)作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涵養(yǎng)功夫,故朱熹《集注》說:“祭先主于孝,祭神主于敬。雖孝敬不同,而如在之心則一?!狈妒弦嘣唬骸坝衅湔\則有其神,無其誠則無其神?!贝思疵耖g所謂“心誠則靈”。
“吾不與祭,如不祭”,蓋有兩層意思:一是說祭祀之事,必須身體力行,責(zé)無旁貸,別人代你祭祀,如同未祭。二是說即使你身臨其境,如果心不在焉,不能起孝起敬,權(quán)當(dāng)例行公事,做給人看,則亦如同不曾祭祀一般,毫無效果。
今按: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如果因?yàn)槿庋蹮o從得見鬼神,便以為其不存在,而心存簡慢,舉止如同兒戲,毫無誠意,久而久之,心地早已虛偽多詐,相比之下,獲罪于鬼神的損失倒還在其次。竊以為,儒家的“祭如在”絕非迷信,而是一種正信,是正確而正當(dāng)?shù)男叛龊托拍睢?/p>
責(zé)任編輯:柳君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