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梧是用生命踐行儒家圣道的哲學家,他的《論語》解讀帶著飽滿而充沛的儒者情懷。他的解讀體貼孔子與弟子們討論的緣發(fā)境遇,不斷穿透并轉化孔子師徒對話的文字深意,超出了大部分現當代注解。林安梧用他的生命經驗驗證孔子的哲學思想,其《論語譯解》體現了一個儒家哲人對圣人之道的深切體悟和精準理解。
《中庸》之“誠”不僅是個人信念和意識的真誠,而且是“誠”于祖先、祖宗與天地的和諧狀態(tài)之中。作為《中庸》哲理的核心概念,“祖天之意”中的祖天由祖(先)而天(地),不是天祖,不是人格神。祖天雖然不具有西方猶太—基督教意義上的人格性,但在中國文化當中有著同樣強大的宗教性和超越性,此可通過經典當中對“天命”的揭示而彰顯出來。
本文基于《周易明意》意哲學的角度研討陽明易學相關材料,力圖穿透學界之前對陽明易學的文本詮釋,并借助《周易明意》意本論哲學境界來領“悟”陽明易學材料與其心學哲學的內在關系,從而從意本論角度深入剖析和建構陽明心學“良知”與其易學哲學的關系。
祥龍師的比較哲學研究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二三十年來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地圖和走向,開啟了中國哲學“思”的新時代,而他的哲學之“思”的根本,就是中國哲學生生不息的智慧之“緣”,這種緣分,唯有作者本人先體悟和感知之后,才能因“緣”而有所“言”,這就與不少治中國哲學史的學者們試圖剝離學問和生命的做法迥然不同,也感召了學界眾多青年學子···
傳道振鐸祥師音容猶在,釋西闡印龍德中道長存。
有“萬古丹經王”之稱的《周易參同契》是中國古代道術哲學的核心經典。《新古本周易參同契明意》致力于將《周易參同契》核心的“通神之意”哲學思想在中西比較哲學對話的境遇當中實現當代哲學話語轉型,揭示中國古代身心哲學智慧對于世界的意義,幫助人們理解中國新道學對于世界哲學、思想和文化的重大貢獻。
成性存存,易道繼圣統(tǒng),乾坤吟絕代華章;行天健健,玉帛止干戈,兩岸悲醒世豪雄。
文昌在海口的東南方,按照文王后天八卦,東南方是巽卦,正是臺風開始和登陸的方向,也象征著東南方是文化昌隆之地??梢赃@么說,每一個偉大的文化復興的時代,都是東南風、或者是東風勁吹的時代。數年來,中國的火箭從這里升空,預示著未來的中華文化也將從這里憑借東風升空。今天,儒家學者和儒家組織的推動者們齊聚文昌,見證儒家文···
我認為南孔文化在歷史上起到了保存儒家血脈和儒家學脈這兩方面的重要作用。血脈指的是孔家人的血脈,在歷史大變遷的過程當中得以保留、延續(xù)到今天;學脈指的就是孔子所繼承和發(fā)揚的斯文之道,能夠得到傳承發(fā)展,從宋代、元、明、清延續(xù)到今天,并且開枝散葉的文化現象,不斷得到推進。我覺得南孔文化如果能夠發(fā)展得好的話,對于衢州應···
2015年9月,在我主持的“中國哲學與文化復興”微信學術交流群中,多位學友問學并討論關涉《周易》的相關問題,我一一作答后,很多學友強烈建議一起成立一個專門研習傳播《周易》的微信學術交流群。
《周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總源頭。二十年多來,作者念念不離《周易》這部“大道之源”,希望通過新譯重釋此經再造傳統(tǒng)哲學的圣人之道,致力于從以“意”為本的角度解讀《周易》的哲學系統(tǒng),對每卦每爻加以精細詮釋,將之重構成為一個渾然天成的思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