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賀希榮】電影《百鳥朝鳳》雖然以情動人,但沒文化內(nèi)涵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7-03-03 23:20:56
        標簽:
        賀希榮

        作者簡介:賀希榮,西歷1971年生,湖南雙峰縣人。先后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本科)、北京大學(碩士)、中山大學(博士)?,F(xiàn)任教于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電影《百鳥朝鳳》雖然以情動人,但沒文化內(nèi)涵

        作者:賀希榮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二月初六日己丑

                   耶穌2017年3月3日


         

        晚上在學校的禮堂看了一次吳天明導演的《百鳥朝鳳》,與曾經(jīng)在手機上看的感覺有所不同。盡管這部電影引發(fā)的爭議和關(guān)注已經(jīng)過去快一年了,也曾經(jīng)收到過一個學生發(fā)來的她自己寫的觀后感,但我還是想談點感想。

         

        文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或者說,生活就是文化。既然文化是“生”、“活”,就意味著文化不是“死”的,而是在當下的世界中具有某種日用的、例常的功能。日用、例常,這兩點對于文化而言生死攸關(guān)。因為只有日用才不會疏離,只有例常才會被不斷強化。當日用和例常同時發(fā)展到足夠的強度,就成為文化。

         

        文化就是重復,重復的日用,日用而例常。只要是足夠日用和例常的活動,比如飲茶、喝酒、寫字、畫畫、音樂、舞蹈,都可以成為某種文化。文化寄托于形式,而形式從來就不止是內(nèi)容的表面載體,它很多時候就是內(nèi)容本身。當某些形式存在于某些超越性的場合,比如死亡、葬禮,這些形式本就含有豐富的內(nèi)容。然后,一些形式被不斷運用,變成例常,就會從而把最初包含的不成熟的不確定的內(nèi)容發(fā)展成某種超越性的意義系統(tǒng),這就產(chǎn)生了宗教,然后宗教的超越性反過來又會梳理、規(guī)范、和掌控世俗。

         

        本質(zhì)上,我認為死亡之于人類永遠是一件重要的事,一切宗教都與死亡以及其對立面永生有關(guān)。只有上升到宗教的高度,文化作為日用和例常才不再是偶然的、隨意的,而是似乎被規(guī)定了的具有神圣意義的。然而究其實,宗教最初也只是形式,只不過是關(guān)于死亡的形式或儀式,但以其抽象的超越性的本質(zhì)——死亡才是唯一的超越——獲得了之于世俗的具體有限的巨大勝利。從此,宗教成為文化之王,宗教是文化的核心和意義。

         

        回過頭來,以百鳥朝鳳的嗩吶表演而言,嗩吶只是一種形式,或許它曾經(jīng)是日常,但在當?shù)夭]有獲得宗教上的確定性——此種確定性是不可顛覆的,亦無法被取代。這或許與中國本就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宗教有關(guān)。

         

        因此,雖然嗩吶曾經(jīng)是當?shù)氐奈幕廊豢杀活嵏捕辉俪蔀槿沼煤屠?。同樣,舉例來說,在我的家鄉(xiāng),湖南雙峰,傳統(tǒng)至今,絕大部分成年人的葬禮,中樂(鑼、鼓、二胡、嗩吶等)是必不可少的,家祭是絕對的核心。這二者就是日用和例常,因此就是文化??梢詻]有西樂,但絕不可能沒有中樂,可以沒有龍燈、獅子、歌舞、甚至社戲等一切環(huán)節(jié),但家祭絕不可或缺。但是,我家鄉(xiāng)依然缺少一種宗教來賦予中樂和家祭以絕對性,因此依然存在被沖擊而一朝瓦解的危機。

         

        所以說,吳天明導演的這部作品,作為一部電影,雖然以情動人,而且對嗩吶(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狀有很深切的呼吁,但是,在作為文化的真正內(nèi)涵上,幾乎完全沒有涉及。這樣,它就是一部對于我來說不能解渴的電影,對于任何觀眾,也只能提供些比較表淺的觸動或認識。所謂鄉(xiāng)序良俗,就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形式,同時也是其內(nèi)容。君子是這世界的意義發(fā)現(xiàn)和建構(gòu)者,以儒家傳統(tǒng)的現(xiàn)世性,我們不可能依托于基督教的上帝或伊斯蘭教的真主或佛教的佛陀,而必須始終敬天法祖。以超越性之于現(xiàn)實性的關(guān)系而言,這也永遠注定了君子必須在天與人、靈與欲、生與死的張力中保持一種艱難的理性平衡。

         

        唯任重而道遠,是以弘毅。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