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許石林作者簡介:許石林,男,陜西蒲城人,中山大學畢業(yè),現(xiàn)居深圳。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深圳市雜文學會會長、深圳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專家、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曾獲首屆中國魯迅雜文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主要作品:《損品新三國》《尚食志》《文字是藥做的》《飲食的隱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風明月舊襟懷》《故鄉(xiāng)是帶刺的花》《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編叢書《近代學術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刊·民族風俗卷》《晚清民國戲曲文獻整理與研究·藝術家文獻》《深圳雜文叢書·第一輯》。 |
戲曲根本不需要走出去,也不必動不動進京演出
作者:許石林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許石林”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二月初九壬辰
耶穌2017年3月6日
【一】戲曲要不要走出去
常見有人說戲曲要走出去云云。
戲曲根本不需要走出去。出去玩玩可以,當成什么發(fā)展,就是無知臆想了。
地方戲也應守在地方,別動不動就進京演出,也別輕易到自身方言人口移民占比例較小的外地城市演出,總之別企圖讓非方言區(qū)的人接受喜歡,人家接受和喜歡是你額外的收獲,萬不可謬托終身。
所有進京匯報演出,所謂轟動京城、演出成功云云,十有八九是用虛假信息反饋回本地,欺騙本地政府和民眾。
轟動?你也太小看京城觀眾了,那么容易被你轟動。今兒你轟動了,明兒他轟動了,京城不成天被各地劇團轟動著?
【二】別動不動說創(chuàng)新
全國梆子戲匯演,多好的創(chuàng)意!對地方小劇種膀子劇團來說,多好的展示機會。
可是,主辦方一定把參演要求、標準定錯了,非要提出創(chuàng)新的標準,讓劇團帶新創(chuàng)作的戲參演。
這可要了劇團的親命了:不去可惜;去了要演新編戲?,F(xiàn)在的新戲,沒一出不像開會讀文件的。像央視播放的那個什么戲《長勺之戰(zhàn)》,它絕不會按照如《龍鳳呈祥》那種老程式老給構演,因為演員不行,拿不起,只能以唱腔講道理、講那種政治正確的無味的道理。
所以,標準定錯了。這種匯演,本來打算對保護和復興地方戲有所幫助,效果卻很可能變成對地方戲、對小劇種有組織的、毀滅性破壞,至少是誤導,讓劇團走彎路,今后,它為參加你的匯演,弄新的;面對本地觀眾,還是演舊的。
地方戲、小劇種力量弱,你讓它拿新戲,它力小負重,只能亂來了。參加一次這種匯演,很可能動搖小劇種原本就柔弱的根本……
其實,這種匯演,你只讓地方戲、小劇種盡量展示其傳承的絕技即可。至于新戲,以后再說。到了該有新戲的時候,你擋都擋不住。
對新東西一定要謹慎小心,甚至警惕,弄不好會賠老本。
創(chuàng)新不是為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是在盡量保守的時候,自然而然新的、不得不新的,這才是真新。
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沒一個不是創(chuàng)傷的。
劇團更不應自詡創(chuàng)新。新不新,讓別人說,別人說你新,未必是夸你。
即便創(chuàng)新是褒義,也不能自詡。自己說自己創(chuàng)新,就跟人沒死就有謚號一樣,就跟電視劇《康熙王朝》里老太后一口一個“我孝莊我孝莊”一樣。
責任編輯:柳君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