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東海】贈君一法決狐疑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間:2017-07-25 23:47:28
        標(biāo)簽: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贈君一法決狐疑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節(jié)選自 《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出版,2014年8月第1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閏六月初三日癸丑

                   耶穌2017年7月25日

         

        知人,說容易很容易,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說難又很難,知人之難難于上青天。諸葛亮和曹操,一忠一奸,都是絕頂聰慧之人,不能說他們沒有知人之明,可也有看走眼的時候。諸葛亮一失于馬謖,二失于李嚴(yán)。曹操不能發(fā)現(xiàn)司馬懿的奸險。

         

        連孔子都有看走眼的時候呢??鬃诱f過:“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根據(jù)言論和外貌來判斷人品好壞,不一定靠得住??鬃拥茏又杏幸粋€叫宰予的,利口善辯,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后來漸漸露出了內(nèi)在的不足,被孔子罵為“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叫澹臺滅明,字子羽,相貌丑陋。孔子開始認(rèn)為他資質(zhì)低下難以成才。但他從師學(xué)習(xí)后,致力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后來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名聞諸侯。因此,說大儒有知人之明,不是絕對無誤的。

         

        另外,唯慧眼能識英雄,唯法眼能識圣賢。圣賢大儒遭到世人誤解很正常。明屠隆說得好:“核人貴實,浮論難憑,從古圣賢不能無謗。試問釋迦于移山之口,佛云乎哉;叩宣仲尼于伐木之夫,何圣之有?”(屠隆《娑羅館清言》)

         

        不僅一般人,儒門中文化道德水平略低者,對于圣賢也往往測不準(zhǔn)?!顿Y治通鑒》載:“廬江毛義,行義稱于鄉(xiāng)里。南洋張奉慕義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適至,以義守安陽令。義捧檄而入,喜動顏色。奉心賤之,辭去。后義母死,徵辟皆不至,奉嘆曰:賢者固不可測,往日之喜,乃為親屈也?!?/p>

         

        毛義是東漢廬江人,以孝行著稱。他捧檄而喜,并非貪圖權(quán)位,而是為了更好地盡孝,讓老母親有生之年生活過得好一些,是為了母親不惜委屈自己,所謂“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蹦赣H去世,毛義葬母后即隱居山野,不再接受朝廷和官府的征召,故古人有“以張奉之賢,仍不測毛義捧檄之喜”的感嘆。

         

        大賢不可測,圣賢道德不可測,圣賢命運亦不可測。大舜漁樵維生的時候,誰也料不到他會貴為帝王;孔子到處碰壁如喪家犬的時候,誰也不知道他是萬世師表。故李白說:“大賢虎變愚不測,當(dāng)年頗似尋常人?!?/p>

         

        最后,贈君一法決狐疑。如果缺乏識人慧眼,不能從言論上辨別某種人物的善惡正邪,可以從他的文化立場和信仰對象初步判斷。例如,儒家仁義為懷,佛家善良祥和,道家清凈淡泊,墨家樂于助人,楊家自私冷漠,法家刻薄寡恩,自由派膚淺漂浮但不至于太壞,極左最可怕,集刻薄陰冷險惡毒辣于一體…

         

        還有,看他崇拜的是什么人物。最壞的是崇拜盜賊,最好的是崇拜圣賢,象諸葛孔明,崇拜管仲樂毅,境界很高,但不是最高的。人們稱管仲、樂毅為王霸之佐,其實他們作為“霸佐”或不錯,作為王佐則不足,比起姜尚伊尹傅說等真正的帝王師,大為遜色。

         

        管仲成就的是齊桓公的霸業(yè),樂毅連霸道都談不上,只是善于用兵和收斂人心。諸葛孔明以他們?yōu)榘駱樱妥⒍艘簧删陀邢?。孔子一方面贊揚管仲“如其仁,如其仁”,一方面又批評他器小。我于諸葛亦作如是觀。

         

        關(guān)于管仲的局限和不足,《孟子公孫丑》中曾經(jīng)提及:

         

        公孫丑問曰:“夫子當(dāng)路于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fù)許乎?”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騿柡踉髟唬骸嶙优c子路孰賢?’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唬骸粍t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爾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愿之乎?”

         

        孟子追求王道政治,對于管仲的霸道頗為不屑,正如齊宣王問“齊桓、晉文之事”他不屑回答一樣。


           


        注:本文為《儒家大智慧-知人篇》小結(jié)?!吨似贩譃槭拢阂?、不知人的后果;二、孔子和子貢的知人之明;三、周文王六征之法;四、李克的觀人五法;五、呂氏的識人之法;六、古人的妙觀察智;七、抓大放??;八、左宗棠的故事;九、乃知帝王自有真;十、性明知人郭林宗。

         

        責(zé)任編輯:姚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