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shí)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shí)代》《風(fēng)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shí)代》等。 |
香品DIY:怎么低成本地玩香道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hào)
時(shí)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七月初十日庚寅
耶穌2017年8月31日
日本今天還保留著傳統(tǒng)三雅道之一的香道(另外兩項(xiàng)雅道是茶道與花道),不過玩香道的人不如玩茶道、花道者之眾。原因很簡單,香料如今是奢侈品,有大把閑錢的人才舍得將名貴的香料燒掉。中國這幾年也有復(fù)興傳統(tǒng)的焚香雅玩之勢(shì),不過玩香還是挺小眾,主要原因也是因?yàn)樘烊幌懔咸嘿F,而人工化學(xué)合成的香品又太沒有韻味。
其實(shí),我們完全可以向老祖宗學(xué)習(xí),自己制作香品,低成本地玩香道。
我們知道,宋代是中國文人焚香雅玩的鼎盛期。那么宋人是怎么玩香的呢?宋人一般不主張將香料原木直接拿來燒,而是人工合成香丸,這叫“合香”。做法是按一定的比例配好香料,研成粉末,加蜂蜜、果汁和成丸狀,陰干待用。合香的香料可以是名貴的沉香、檀香、龍腦、麝香等,也可以是很尋常、很常見的物品,比如荔枝皮。宋代《陳氏香譜》載,荔枝“取其殼合香,甚清馥”。別不相信,你可以做個(gè)試個(gè)小試驗(yàn),將荔枝皮曬干,然后用電蚊香機(jī)烤熱,保證你將聞到一種濃烈的香味。
宋人焚香,其實(shí)也不是用燒,而是用炙,原理跟電蚊香差不多:先在香爐中放入燒紅的木炭,木炭上面覆蓋一層薄薄的銀片或云母片,再將制好的香丸投于銀片上,通過炙烤激發(fā)出香氣。我們從宋畫中也可以看到,宋人的香爐是看不到高高插著的條狀香的,也很少有煙霧繚繞,這是因?yàn)樗稳说姆傧惴椒ǜ覀兿胂蟮牟灰粯?。?duì)比一下古今焚香圖片:
合香+隔火熏香的宋式焚香之道,值得我們今天恢復(fù)過來。仿效宋人的經(jīng)驗(yàn),我們現(xiàn)在完全可以自己動(dòng)手調(diào)制出低成本的香品,比如以荔枝為主香的香品,先人(宋人與明人)就記錄了好幾種。我且介紹給大伙們聽聽。
一是“山林四和香”,用料是荔枝殼、甘蔗滓、干柏葉、茅山黃連。
一是“小四和香”,用料是香橙皮、荔枝殼、榠楂核或梨滓、甘蔗滓。
一是“四葉餅子香”,用料是荔枝殼、松子殼、梨皮、甘蔗柤(滓)。加入降真屑、檀末同碾,效果更佳。
一是“窮六和香”,用料是甘蔗滓,干柏葉,黃楝頭(即苦楝花),梨、棗核,任加松、楓毬。
制作的方法也非常簡單,四種(或六種)香料按1:1的比例配伍,全部研成粉末,加入梨汁和成丸狀,陰干即可。
焚香之道,不在于你所用的香料是不是很名貴,而在于你是不是懂得創(chuàng)造雅致的審美生活。心有雅興,低成本也可以玩香道。
責(zé)任編輯:柳君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