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宋朝的女性會使用哪些化妝品與香水?
作者:吳鉤
來源:“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七月廿八日戊申
耶穌2017年9月18日
問:古代女子會像現(xiàn)代女性一樣使用化妝品嗎,她們的化妝品是什么樣子的呢?
現(xiàn)在女性追求完美,包括梳妝打扮“由外而內(nèi)”。所以在古代,古代女性用什么樣的物品進行梳妝,又使用什么樣的“化妝品”?
答:愛美是女子的天性,古代女子當然也會像現(xiàn)代女性一樣使用化妝品,她們的閨房中,當然少不了各式各樣的妝奩,裝著琳瑯滿目的粉底、胭脂、眉墨、香水等化妝品。
古時女性所用的粉底,一般為鉛粉,所以又稱“鉛華”。有一首《田家謠》宋詩寫道:“中婦輟閑事鉛華,不比大婦能憂家?!闭f的是一戶農(nóng)家的二媳婦比較愛美,忙里偷閑化妝打扮。
胭脂也是宋朝女子不可離之須臾之物,歐陽修有不少艷詞都寫到了胭脂,如“好個人人,深點唇兒淡抹腮”;“淺淺畫雙眉,取次梳妝也便宜,灑著胭脂紅撲面”。因為女性消費者對于胭脂的需求量很大,城市中便出現(xiàn)了以賣胭脂為生的商人,有些胭脂鋪子,已打出了響當當?shù)钠放疲秹袅讳洝返摹颁佅睏l記錄了一批“杭城市肆名家”,類似于今日的馳名商標,其中就有“修義坊北張古老胭脂鋪”與“染紅王家胭脂鋪”。
古時女子愛畫眉,前人畫眉喜用黛,宋人畫眉用一種特制的墨,叫做“黛螺”、“螺子黛”,南宋時杭州有一種“畫眉七香丸”的香墨,很是時尚。
問:古代女性會使用香水嗎?
香水是現(xiàn)代女性用來提升自己氣質(zhì)的一種選擇,那么在古代,古代女子是否也會使用香水?在中國,是什么年代,才出現(xiàn)了香水?
答:古代的女性當然也使用香水。從史料記載來看,可以確證的說法是,至遲在宋代,女同胞們已經(jīng)廣泛使用香水了。一首宋詩寫道:“美人曉鏡玉妝臺,仙掌承來傅粉腮?,搹亓鹆客庥?,聞香不待蠟封開?!绷瘟螏坠P,勾勒出了宋朝女子在打扮時嗅香水的嬌憨之態(tài)。今人流行用香水,在宋朝女子的妝奩中,香水也是她們的心愛之物。
另一首宋詞寫道:“薔薇水蘸檀心紫,郁金薰染濃香。萼綠輕移云襪,華清低舞霓裳。”這里的薔薇水,其實就是香水。宋人最喜愛的一款香水,就是從薔薇花中提煉出來的。
這款品質(zhì)優(yōu)良的薔薇水進口自大食國——就如今日最好的香水進口自法國。宋人蔡絳的《鐵圍山叢談》談到了進口薔薇水的過人之處:“異域薔薇花氣馨烈非常,故大食國薔薇水雖貯琉璃缶中,蠟密封其外,然香猶透徹聞數(shù)十步,灑著人衣袂,經(jīng)十數(shù)日不歇也?!?/p>
宋人自己也生產(chǎn)薔薇水,但品質(zhì)似乎不及大食國的。宋人趙汝適《諸蕃志》載,“薔薇水,大食國花露也。五代時,番使蒲訶散以十五瓶效貢,厥后罕有至者。今多采花浸水,蒸取其液以代焉。其水多偽雜,以琉璃瓶試之,翻搖數(shù)四,其泡周上下者為真。其花與中國薔薇不同。”
不過也有宋人改良了制作香水的配方,用一種叫做“朱欒”的花,加上其他香料,高溫蒸餾,取其蒸餾液,品質(zhì)不讓進口的薔薇水。張世南《游宦紀聞》對此有比較詳細的記述:“永嘉之柑為天下冠,有一種名“朱欒”,花比柑橘,其香絕勝。以棧香或降真香作片,錫為小甑,實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竅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貯之。畢,則撤甑去花,以液漬香。明日再蒸,凡三四易花。暴干,置磁器中密封,其香最佳。”
問:宋朝時期沒有傳入中國的蔬菜有哪些?
答:域外農(nóng)作物傳入中國的時間段,可以說正好形成了兩個高峰期:漢代(余波延續(xù)至唐宋)與明代(余波延續(xù)至清代)。一般來說,漢代傳入的域外農(nóng)作物,多沿陸上絲綢之路進來,原產(chǎn)地一般在中亞、西亞一帶;明代傳入的農(nóng)作物,則通常沿海上絲綢之路而來,多數(shù)為美洲作物。但也不絕對。
有個簡便的方法可以大體上區(qū)分從陸上絲綢之路傳入的域外農(nóng)作物與從海上絲綢之路傳入的域外農(nóng)作物。前者的名字通常都帶有一個“胡”字,后者則通常都帶有一個“番”字。但請記住,也不可絕對而論。
大致來說,一般而言,基本上,那些名字帶有“胡”的蔬菜、作物,是宋元人可以吃到的,比如蠶豆(原名胡豆);核桃(原名胡桃);大蒜(原名胡蒜);香菜(原名胡荽);黃瓜(原名胡瓜);芝麻(原名胡麻);胡椒;胡蘿葡(胡蘿卜)。還有洋蔥,不要被它的“洋”名迷惑了,以為是洋人帶來的,其實它的原名叫胡蔥,原產(chǎn)于中亞,也是從陸上絲綢之路而來的。
而名字帶有“番”字的蔬菜、作物,則在宋元時期尚未傳入中國,如番豆(即花生)、番茄、番薯、番荔枝、番木瓜、番石榴、番蒜(即芒果)、番麥(即玉米)、番椒(即辣椒)。馬鈴薯也是原產(chǎn)于美洲,名字雖然不帶“番”字,但有些地方稱其為“洋芋”,到底還是泄露了它的“舶來品”身份,傳入中國的時間大致是明末清初。
宋朝人能吃到的蔬菜,種類已經(jīng)相當多,與今日你在市場上看到的蔬菜種類大體差不多:胡蘿卜、蕪菁、牛蒡、白菜、矮黃(娃娃菜)、菘菜(小白菜)、芥菜、油菜、頗棱(菠菜)、萵苣、芹菜、茼蒿、薺菜、芫荽、莧菜)、生菜、紫蘇、蔥、薤、韭、黃芽(韭黃)、大蒜、小蒜、梢瓜、黃瓜、冬瓜、葫蘆、葫、瓠、甜瓜、絲瓜、芋、山藥、姜、菱、藕、苦薏、茭白、莼菜、紫菜、百合、竹筍、枸杞、合蕈、松蕈、竹蕈、麥蕈、玉蕈、黃蕈、紫蕈、四季蕈、鵝膏蕈,等等??蓞⒁姀埥鸹ā⑼趺A論文《宋代的蔬菜與蔬菜業(yè)》。
責任編輯:柳君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