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吳鉤】當(dāng)“拗相公”遇到“司馬?!保罕叩南鄲巯鄽?/h3>
        欄目:鉤沉考據(jù)
        發(fā)布時間:2017-12-11 19:55:49
        標(biāo)簽: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fēng)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當(dāng)“拗相公”遇到“司馬?!保罕叩南鄲巯鄽?/strong>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十月廿四日壬申

                  耶穌2017年12月10日

         

          

         

        北宋熙寧年間,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執(zhí)政王安石發(fā)動了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法。熙寧變法涵蓋了行政、社會與經(jīng)濟體制等層面的改革,就經(jīng)濟層面而言,新法可謂是試圖通過發(fā)展國家資本主義的方式實現(xiàn)“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的目標(biāo),歷史意義非比尋常。

         

        可惜在變法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非常多的問題,比如市易法,即國家設(shè)立官營貿(mào)易公司,原本是為了“通有無、權(quán)貴賤,以平物價,所以抑兼并也”,防止大商賈把持市場、操控物價,結(jié)果卻是:由于官營貿(mào)易公司壟斷了市場,“凡商旅所有,必賣于市易”,導(dǎo)致“市梳樸則梳樸貴,市脂麻則脂麻貴”,“人皆怨謗”。

         

        但面對同僚們對于變法的質(zhì)疑,王安石卻從不肯停下來聽聽反對者的意見,一意孤行,剛愎自用,因此得了一個“拗相公”的名號。不想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宋神宗英年早逝,年幼的哲宗繼位,由同情舊黨的高太后垂簾聽政,高太后很快便召回舊黨領(lǐng)袖司馬光。

         

        司馬光執(zhí)政之后,大舉罷停新法,恢復(fù)舊法,包括以民間“無有不言免役之害”為由,廢除了貨幣化的免役法(募役法),復(fù)行中世紀式的差役法。

         

        平心而論,熙寧變法盡管存在著種種問題,但從整體來看,王安石的新法無疑順應(yīng)了歷史演進的大勢所趨。特別是募役法的推行,顯然是歷史性的進步。我們現(xiàn)在回過頭看歷史,不論哪一個國家,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其財稅結(jié)構(gòu)總是會發(fā)生類似的變遷:

         

        1、從以農(nóng)業(yè)稅為主發(fā)展至以商業(yè)稅為主。

         

        2、從以人頭稅為主發(fā)展至以財產(chǎn)稅為主。

         

        3、從以實物稅為主發(fā)展至以貨幣稅為主。

         

        4、從人身支配的役折算成非人身支配的稅。

         

        5、從輕稅率轉(zhuǎn)為高稅率(因為現(xiàn)代政府要處理的事務(wù)遠比古典政府復(fù)雜)。王安石的役法改革,實質(zhì)上便是將人身支配的役折算成非人身支配的稅。

         

        但司馬光似乎缺乏洞察歷史大勢的眼光,固執(zhí)地要廢除募役法。他的做法自然受到變法派的強烈反對,支持王安石變法的章惇跟司馬光一再辯論:“臣看詳臣民封事降出者,言免役不便者固多,然其間言免役之法為便者,亦自不少。但司馬光以其所言異己,不為簽出,蓋非人人皆言免役為害,事理分明”;“況此免役之法,利害相雜。臣今所言,非謂不可更改,要之,改法須是曲盡人情,使纖悉備具,則推行之后,各有條理,更無騷擾?!?/p>

         

        保守派中的開明之士其實也不贊同司馬光的搞法,如時任右司諫的蘇轍上書說:“自罷差役,至今近二十年,乍此施行,吏民皆未習(xí)慣。兼差役之法,關(guān)涉眾事,根牙盤錯,行之徐緩,乃得詳審。若不窮究首尾,匆遽便行,但恐既行之后,別生諸弊?!?

         

        給事中范純?nèi)室哺抉R光商量:恢復(fù)差役之法“且緩議,先行于一州,候見其利害可否,漸推之一路,庶民不騷擾而法可久行”。司馬光執(zhí)意不聽,范純?nèi)手荒荛L嘆說:“是又一王介甫矣!”稱司馬光跟王安石一樣都是不可救藥的老頑固。

         

        翰林學(xué)士蘇軾也跟司馬光爭辯過免役、差役之利弊,蘇軾認為,免役法與差役法各有利害,但如今民眾已習(xí)慣了免役法,若驟然又改為差役法,未必樂意。但司馬光不管那么多,堅持要全面恢復(fù)差役法。二人爭執(zhí)不下,蘇軾“及歸舍,方卸巾弛帶,乃連呼曰:‘司馬牛!司馬牛!’”大罵司馬光的脾氣跟牛一樣犟。

         

        你可能還想不到,司馬光實際上比王安石還要早提出募役法的設(shè)想——早在宋英宗年間,司馬光便提議:“臣愚以為,凡農(nóng)民租稅之外,宜無所預(yù)。衙前當(dāng)募人為之,以優(yōu)重相補。”所謂“衙前”之役,指農(nóng)民應(yīng)役替官府運輸、保管物資,承役之人負擔(dān)極重。司馬光因此建議,將農(nóng)民服役改為政府募役?!段墨I通考》解釋說,“溫公此奏,言之于英宗之時,所謂募人充衙前,即熙寧之法也。” 然而,等到司馬光暮年執(zhí)政之時,他卻非要廢了王安石的募役法不可。

         

        他命戶部尚書曾布“增損役法”,即廢募役,復(fù)差役,但曾布婉言拒絕了:“免役一事,法令纖悉皆出己手,若令遽自改易,義不可為?!钡故菚r任開封府知府的蔡京極力迎合司馬光,在五日限期內(nèi)“悉改畿縣雇役,無一違者”,得到司馬光的表揚:“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

         

        司馬光全盤廢除募役法之時,役法改革的主操盤手王安石早已致仕,正閑居金陵,抱病在床,“聞朝廷變其法,夷然不以為意。及聞罷役法,愕然失聲曰:‘亦罷至此乎?’良久曰:‘此法終不可罷,安石與先帝議之二年乃行,無不曲盡?!钡x開了權(quán)力中樞的王安石已經(jīng)回天無力,未久,他便去世了。

         

        當(dāng)初王安石以激進的方式推行變法,落了一個“拗相公”之譏;之后司馬光復(fù)以“激退”的方式廢除新法,也得了一個“司馬牛”的外號。這兩位先后執(zhí)政的北宋著名政治家,政見對立,性格卻是同樣執(zhí)拗,身上都有一股“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牛脾氣。但對政治家來說,也許“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并不是一種好的品格,因為政治往往需要適可而止,需要妥協(xié),需要彼此各退一步。(首發(fā)于《新華每日電訊》)

         

           


        附 司馬光與王安石的其他相似之處(友情提示:下面文字前幾天發(fā)過,已看過的朋友可以略過)

         

        他們的私生活方式高度相似,都是生活十分儉樸的人。宋人邵伯溫說,“荊公(王安石)官浸顯,俸祿入門,任諸弟取去盡不問。溫公(司馬光)通判太原時,月給酒饋待賓客外,輒不請?!敝徊贿^王安石不修邊幅,天性不會享受生活;而司馬光則是有意識地過著樸實的生活,嚴格要求自己。

         

        他們都是終身不納妾的士大夫,難得他們的夫人也一樣,都給丈夫買了小妾,但都給丈夫送走了。王安石送走小妾的事跡,載于邵伯溫《邵氏聞見錄》:“王荊公知制誥,吳夫人為買一妾,荊公見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執(zhí)事左右?!彩唬骸暾l氏?’曰:‘妾之夫為軍大將,部米運失舟,家資盡沒猶不足,又賣妾以償?!溉辉唬骸蛉擞缅X幾何得汝?’曰:‘九十萬?!羝浞?,令為夫婦如初,盡以錢賜之?!?/p>

         

        司馬光送走小妾的事跡,亦見《邵氏聞見錄》:“司馬溫公從龐穎公辟為太原府通判,尚未有子。穎公夫人言之,為買一妾,公殊不顧。夫人疑有所忌也,一日教其妾:‘俟我出,汝自裝飾至?xí)褐小!焦活櫼?。妾如其言,公訝曰:‘夫人出,汝安得至此?’亟遣之”?!肮ㄋ抉R光)無子,以族人之子康為嗣?!?/p>

         

        所以邵伯溫說,“荊公、溫公不好聲色,不愛官職,不殖貨利皆同?!?/p>

         

        他們也都不喜歡乘坐轎子,認為乘坐轎子是以人代畜,不人道?!吨熳诱Z類》載,“南渡以前,士大夫皆不甚用轎,如王荊公(王安石)、伊川(程頤)皆云,‘不以人代畜’。朝士皆乘馬?;蛴欣喜?,朝廷賜令乘轎,猶力辭后受?!?/p>

         

        《邵氏聞見錄》則載,“司馬溫公為西京留臺,每出,乘馬,或不張蓋,自持扇障日。程伊川謂曰:‘公出無從騎,市人或不識,有未便者?!唬骸澄┣笕瞬蛔R耳?!跚G公辭相位,惟乘驢?;騽衿淞钊思巛?,公正色曰:‘自古王公雖不道,未嘗敢以人代畜也?!?/p>

         

        所以邵伯溫很感慨:“嗚呼!二公之賢多同,至議新法不合絕交,惜哉!”

         

        責(zé)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