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吳鉤】判斷一個社會是否富庶與自由的衡量器

        欄目:鉤沉考據
        發(fā)布時間:2017-12-12 21:31:31
        標簽: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判斷一個社會是否富庶與自由的衡量器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十月廿五日癸酉

                    耶穌2017年12月12日

         

          

         

        我判斷一個歷史時期是不是商業(yè)繁榮、市民享有自由生活,有一個比較偏頗的測量辦法:看這個時期的酒肆是否發(fā)達?!屑氁幌耄@中間其實并非沒有道理:首先,酒是一種由糧食釀成的非剛需消費品,如果生產力低下,經濟落后,人們就不會浪費糧食釀造商品酒,自然也不可能出現發(fā)達的酒業(yè)。其次,酒是一種飲用后能釋放激情、制造興奮的飲品,人們極容易酒后失言,如果國家對社會的控制趨嚴,就會傾向于禁酒,或者市民自覺地不敢聚飲。

         

        明代初期給我的印象便是這個樣子。朱元璋大概也相信繁榮的酒樓乃是太平盛世的象征,于是在洪武二十七年,“以海內太平,思與民偕樂”,“乃命工部作十樓于江東諸門之外,令民設酒肆,以接四方賓旅,既又增作五樓,至是皆成”。此為南京“十六樓”的來歷。明初商業(yè)凋敝,經商人數有限,偌大的京師也沒有什么像樣的酒樓,因此才需要皇帝動用行政命令建設一批酒樓。但這種權力直接催生出來的酒樓,只能是政治擺設,而不可佐證商業(yè)的發(fā)達。

         

        事實上,朱元璋創(chuàng)立的“洪武型體制”以反商業(yè)、反市場、反自由著稱:人民不可自由遷徙、自由擇業(yè),國家?guī)缀醪昏T貨幣(大明寶鈔發(fā)行不久便嚴重貶值,而且流通范圍有限,已差不多失去了貨幣的意義),賦稅以實物征收的農業(yè)稅為主,再加上全民配役,政府的運轉基本上可以脫離市場,民間的交易也退回以物易物的自然經濟狀態(tài)。因而,明初的社會氣氛是死氣沉沉的,“鄉(xiāng)社村保中無酒肆,亦無游民”,“夜無群飲,村無宵行”,因為一聚飲,便難免會發(fā)點牢騷,而一發(fā)牢騷,便很可能被官府抓起來。

         

        直至明代中后期,隨著“洪武型體制”的松懈,社會才漸次活躍起來,商業(yè)才恢復了繁華。這種轉折也體現在酒肆的變遷上,懷舊的晚明人說,嘉靖中葉之后,民間“以歡宴放飲為豁達,以珍味艷色為盛禮”,“酒廬茶肆,異調新聲,汩汩浸淫,靡然不振”。

         

        “酒廬茶肆,異調新聲”的晚明氣象,放在宋朝,則是尋常景象。我們去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畫面出現最多的建筑物,就是酒肆;出現最多的廣告招牌,就是酒旗。

         

          

         

        南宋時,臨安府各個酒庫開煮新酒的日子,整個杭州城的上空都飄蕩著酒香。每當新酒上市之前,點檢所(主管杭州城內外諸酒庫的機構)都會擇日開沽評酒。評酒會的日期定下后,各個酒庫便到處張貼告示,寫明某月某日,酒庫“開沽呈樣”,歡迎各位親們前來品評美酒。

         

        到了開沽之日,一大早,各個酒庫帶上精心挑選出來的樣酒,“排列整肅,前往州府教場,伺候點呈”。“點呈”的過程,也是做廣告的過程。而做廣告的本質,無非是吸引最多的眼球注意。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各個酒庫都派出盛大的隊伍前往教場送酒,除了帶上新釀的樣酒,還雇傭“社隊鼓樂”、“雜劇百戲諸藝”,一路吹吹打打,表演節(jié)目,巡游各處要鬧街市。

         

        送酒隊伍為首有三五個人,用大長竹挑起一面三丈余高的白布,上面寫著“某庫選到有名高手酒匠,醞造一色上等醲辣無比高酒,呈中第一”的廣告詞。后面是“所呈樣酒數擔”,以及邀請來的諸行社隊、各色藝人。其中最引人注目者,是給酒庫美酒代言的官私妓女。

         

        說到這里,我們需要先說明一下:宋代的妓女并不是今人所理解的性工作者,而是指“女樂”,是文藝工作者,相當于今天的女藝人。這些代言美酒的妓女,都是“秀麗有名者”,各自身著盛裝,化著美妝,“帶珠翠朵玉冠兒,銷金衫兒裙兒”,騎著銀鞍寶馬,“各執(zhí)花斗鼓兒,或捧龍阮琴瑟”。

         

        一群漂亮女子如此招搖過街,自然少不了有“浮浪閑客,隨逐于后”;更有一些“風流少年,沿途勸酒,或送點心”。難怪“所經之地,高樓邃閣,繡幕如云,累足駢肩”。毫無疑問,廣告的目的達到了。

         

        這場點呈評酒會,前后大約有十天時間,“預十日前,本庫官小呈;五日前,點檢所僉廳官大呈”。在點呈中獲得好評的酒庫,官府還會“賞以彩帛錢會銀碗,令人肩馱于馬前,以為榮耀”。

         

        趁著連日熱鬧,各個酒庫又在門口搭起彩棚,現場賣酒,“游人隨處品嘗。追歡買笑,倍于常時”,生意特別好。這種廣告方式,今天的商家不妨考慮借鑒一下。

         

          

         

        宋朝時的酒現在是喝不到了,不過,我們可以確知,宋人流行的酒是溫和綿軟的黃酒。實際上,從蘭亭集序的“曲水流觴”,到詩仙李白的“玉碗盛來琥珀光”,再到宋詩中的“琉璃杯深琥珀濃”,說的都是黃酒。直至清末,京城里有身份的人都習慣在京酒店或南酒店飲酒,而京酒店或南酒店所售均為黃酒。清人筆記《天咫偶聞》說:“于京酒店飲酒,自謂置身唐宋以上。以其伺應規(guī)例,仿佛《(東京)夢華錄》所云也?!?/p>

         

        于是在飲酒時重溫了一回大宋夢華。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