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東海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儒詞訓(xùn)解之十五:三道唯仁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十月廿七日乙亥
耶穌2017年12月14日
三道唯仁,脫胎于三界唯心。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是佛教唯識宗的要旨,源于《華嚴經(jīng)》的兩首偈。一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币辉唬骸靶娜绻ぎ嫀?,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萬法唯識)
三道唯仁,三道指天道、地道、人道。仁,于天為乾元,于地為坤元,于人為人元。分而言之為三元,統(tǒng)而言之為一元,為乾元,為仁。
《系辭》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边@里的仁字是狹義。廣而言之,仁,不僅統(tǒng)攝義禮智信諸德,也可統(tǒng)攝天地人三道。
羅輝曾提出“一統(tǒng)多元”說。宇宙有乾元坤元人元,統(tǒng)一于乾元,可謂乾元一統(tǒng),萬物自由;乾綱獨領(lǐng),萬象更新。一元和多元、一元和自由相輔相成,圓滿統(tǒng)一。在政治上,可對應(yīng)以一主三輔,儒家為主,佛道自由主義為輔,百家自由。
仁即德即道,即用即體,體用合一,全體大用。仁之形而上為天道,仁之“形而內(nèi)”為仁性(注意,這里的形而內(nèi)是方便說,“性”也是形而上)為一切道德元素的核心和源頭,為眾德之首,萬目之綱??鬃诱f“吾道一以貫之”,這個一,就是仁,貫通形上形下圣德王道。故孔學(xué)、儒學(xué)就是仁學(xué),仁者就是仁本主義者。
狹而言之,性德在人心謂之仁,唯人有仁;泛而言之,性德在人類亦在萬物,在草木瓦石。故王陽明說:“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無人的良知,不可以為草木瓦石矣。豈惟草木瓦石為然,天地無人的良知亦不可為天地矣。”(《傳習錄下》)陽明的良知即指天性、仁性。
萬物一體,是因為萬物同根同源,一樣根源于“性與天道”,一樣具有天命之性即良知。離卻人之良知,天地草木不是“不可知”而是不存在。沒有良知,就沒有人類和宇宙萬物。易經(jīng)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标柮髡f,大哉良知,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東海說,大哉仁,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
王陽明以良知為道體,就道體說良知,故宇宙萬物都是良知所現(xiàn)之象,又都內(nèi)涵著良知。地球上無人之前,良知早已存在;假設(shè)未來生命滅絕甚至宇宙毀滅,良知依舊存在,生生不息地開出新一期宇宙、新一種生命來。究極而言,人與物都有良知,不同在于,良知在物則郁而不彰,在人則漸彰永光。
說沒有人的良知就沒有天地草木,是認識論更是本體論。陽明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边@是就認識論而言;陽明說,“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边@是本體論,人與天地草木同根同源同此良知。
孟子說:“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边@里的我和誠,皆指本性而言。這是我的本質(zhì),每一個人的本質(zhì),全息著宇宙萬物,所以說萬物皆備于我。陽明詩曰:“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可以參看。
《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闭\是本體,即“性與天道”?!?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敝v的是就天道。誠之即反身,致良知功夫。反身而誠,證入良知,樂莫大焉。在這里,誠、仁與良知,異名同指,都指道心、道體。
三道唯仁近義詞有:仁道三通,王道三通,萬法歸仁,萬法惟仁,三界唯仁。
責任編輯:姚遠
【上一篇】吳啟超著《朱子的窮理工夫論》出版暨目錄
【下一篇】【余東?!恐腥A第一字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